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优化路径
正文
引言:以主题的方式对单元教学活动进行谋划,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学科特性进行精准把握,对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明确,积极探索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施策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认知、理解和应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
小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大观念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明确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一方面需要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概括性和统领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小学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确保设计的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能够涉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目标[1]。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以及知识的内化、吸收和转化,顺利达成有价值的知识迁移目标。同时在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在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统领下,立足于关键问题,对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保设置的各课时教学目标在满足大观念学习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具象化的体现出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并且能够与单元主题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为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为例,本单元的关键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在各课时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落实和贯彻。在第一课时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对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第二课时教学活动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关系进行理解。第三课时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从表面上看虽然以上课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具有相互的独立性,其实这些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它们都是立足于小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和补充,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更高的视角对小数的概念和本质进行深入触及和感受,对小数的实际意义进行深刻体会,这就充分的体现出了各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二、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
在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整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体性建构和探索,这也是目前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分的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综合性特征,而且还要充分的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开放性特征和活动性特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整体性建构,引导学生从单一内容的学习模式向丰富学习模式转化,从静态的学习模式向动态学习模式进行转化,从封闭的学习模式向开放式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化。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对数学成果的转化,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努力实现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以“运算律”教学活动为例,如果数学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落实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可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猜想和验证,也不利于学生对不完全归纳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优化,立足于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开展统整性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减法、乘法、除法等各方面入手进行大胆猜测,猜一猜看它们是否有交换律,通过猜测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结构性的整合和建构。学生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也还进行了亲自验证,最后发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过程中都可以采用交换律,并且掌握了交换律应用的技巧和方法。如此学生就对交换律建立了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在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对交换律进行游刃有余的应用。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结合律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整合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性的建构和认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整合与建构,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等相关的基本点进行准确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相关的生长点进行深刻感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知识延伸的关联点进行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单元主题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涵、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刻认知,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其实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整合与建构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整合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索和认知,知识关联越丰富,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融合效果和构建效果[2]。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思想方法方面,而且还体现在逻辑关系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关联性,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和应用都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建构。这也是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迁移应用
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不仅需要通过整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有效统整,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迁移应用,深化学生单元主题学习的效果。为了收获良好的迁移应用效果,教师需要立足于单元教学主题对学习支架进行科学搭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操作和大胆表达。在学习支架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有效关联,另一方面需要数学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迁移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支架的导学价值。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对种子课、生长课和拓展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其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价值和功能。其中种子课的作用是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生长课的作用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拓展课的作用是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单元主题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私人定制,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潜能进行充分挖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迁移应用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与情境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创建更多的知识迁移运用的机会、平台和空间,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数加减法”单元教学活动为例,在单元主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整合,调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小数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购物清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明确自己所购物品单价基础上,计算出物品的总价以及找回的零钱,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知识,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小数本质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对小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了小数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深化了学生学习哦深度和广度。
四、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评价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单元主题教学的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明确单元主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实现对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和改进。在具体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指向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目标设计、任务设置以及课堂教学等步骤对于教学评价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应用,进而在单元主题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评价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后续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指导[1]。教学目标作为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的落脚点。因此,数学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过程中应以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科学性综合性的评价,这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单元主题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内容不仅要涉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等,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成效,促进单元整体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的彰显出了数学知识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数学学科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进行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统整和建构,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认知和了解,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努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天津教育,2023(11):25-27.
[2]林方.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3
(14):31-32.
[3]罗兴华,陈应霞.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24):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