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摭谈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体育 组织形式 教学形式
正文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合理、科学、恰当,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新课程下的教学主要强调人本、民主、多元,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我们应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实施教学?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
1、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为学生而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展示自我。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和其不同的特性,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我们可以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提高其情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欲望。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体育。如:武术、踢踺子、打陀螺、碰拐、丢手绢、大秧歌、推铁圈、踩高跷、扳手腕等直接搬进体育课堂,使得我们体育教学变得绚丽多彩,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校园体育文化更具特色。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教材,才更有效地使用教材,上好每一堂课。
2、按性别组织教学
分组教学是现今素质教育下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男女生分开上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掌握各种不同项目、不同要求的体育技能技术,达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男女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教学。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可以安排具有比赛性、对抗性的体育活动。如:球类活动、接力赛、体操等力量型对抗项目。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可以安排节奏鲜明、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简单的内容进行练习。如:踢踺子、体育舞蹈、健美操、游戏等活动项目。因此,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安排男生的课,还要安排女生的授课内容,通过分组教学、统筹兼顾的方式,突出性别差异在教学工作中的特点。总之,男女学生分开上,更好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顺利实施,使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落到实处。
3、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将成为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而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不仅会加大教师教学组织工作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从我校现有的情况来看,上课人数一般在60人左右,有个别班在70人以上,要切实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可以把一个班分成2个或3小班,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性别等分开,这才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管理,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机会锻炼,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当然,目前国内的小班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寻找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模式。
4、按层次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的性格、兴趣、身体素质状况差异性了然于胸,掌握好课程标准,划分教学层次,制定正确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同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以达到共同提高。如:50米跑,对于A组学生跑2到3组即可;对于B组学生跑5到6组;而对于C组学生则应做更多组练习。总之,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高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要灵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束缚于一种教学形式。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二、教学形式的探讨
1.“半开放式”教学形式的选择
步入高中,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球类项目上表现出来的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再去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形式进行上课,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原有的安排统一、单调乏味的内容以及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和练习的形式,有意或者无意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既然要摆脱传统的上课形式,就要有一套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崭新上课形式才行,选择“半开放式”的上课形式。为什么只选择“半开放式”呢?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都要通过五项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考核,目前我们只可以小面积地试验一下,一节体育课把学生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由教师带领练习达标项目,一组给他们去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或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游戏性质的比赛,教师根据时间鸣哨进行两组轮换。“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项目上体育课,我们担心可能不会被学校领导以及其他教师所接受,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是言传身教、全班学生排好整齐的队伍认真地听教师讲解示范、并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地练习才对,让学生开怀地去玩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放羊式的教学。经过激烈的辩论和思想斗争,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大胆地尝试一下。
作为教师,不应该总是向学生传授技术为主,应该教会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并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来检验自己的体育课好与差。过多的强调技术无疑是我们体育教学的误区,技术对体育真的那么重要吗?学生对技术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学生喜欢研究,学生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他们在游戏比赛中去体会技术不行吗?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体育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我认为老师应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得靠他们自己。平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因为体育比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会使陷入困境的体育课焕发生机,学生为了准备比赛绝不会在体育活动中消极怠工的,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他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不成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继续坚持锻炼下去,争取以后的胜利,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学生的实力,充实了他们的体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半开放式”教学形式的弊端
“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存在和暴露出问题。第一,这种形式的上课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学年整个一年下来我们在体育器材方面的花费超过前三年所用体育器材费用的总和,如果有三个班同时上课,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第二,开放时间内学生进行篮球或足球比赛时,教师不在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一点的同学受伤的情况明显增多。第三,个别自觉性差一点、对各个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在开放时间内游手浩闲、无所事事、东奔西走,影响不好。以上这三点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逐步去解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据校情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改革,对于体育教学同样使用,随着新时代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育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徐恩元 立足实际勇创新,注重改革提质效――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考试周刊 2011(02)
[2]刘雪萍 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探讨 《新课程(上)》2013年03期
[3]袁贵平 浅谈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实践课中的运用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年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