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导向下贸易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设置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小娜

伊犁师范大学 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

本文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教育模式,首先分析OBE教育模式的理论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随后评估了当前贸易经济类专业的教育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的课程设计策略,包括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融入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探索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以及评估与反馈机制的优化,希望为贸易经济类专业提供可行的建议,促进专业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改进。


关键词

OBE教育模式;贸易经济;课程设计;教育创新;专业发展

正文


项目来源:伊犁师范大学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研究中心

项目名称:新疆农产品进口贸易效应及发展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19ZBGJYB005

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经济类专业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OBE教育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和教育实践中。该模式强调教育活动的目标导向性和成效评估,特别适合于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技术环境。

1.OBE教育模式的理与实践应用

1.1OBE模式的基本原理

OBE模式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明确定义的学习成果这种模式不仅关注教学的输入(如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更重视教学的输出,即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在OBE模式下,高校必须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知识,然后围绕这些预期成果设计课程和评估标准要求教师不断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这些标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成果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他们需要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技术工具来支持学生的学习进程,确保学生能够在预设的时间内达到所有的学习目标。此外,OBE模式强调反馈的重要性,教师需通过定期和系统的评估来收集关于学生学习进度的数据,这些数据用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反应,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教育质量。

1.2国内外OBE实践应用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较早采用OBE模式,将其整合到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中,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通过定义具体的学习成果来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可以确保学生毕业时能够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例如,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广泛应用OBE原则,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案例学习来验证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考试的成绩。在亚洲,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OBE也被用来提升教育系统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国家的大学通常设定国际标准的学习成果,满足了全球化就业市场的需求。通过OBE模式,课程设计者和高校教师能够更加精确地评估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并确保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能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此外,实施OBE的高校也能够通过连续的质量保证流程,如:同行评审和学生反馈机制,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满足经济和社会的需求。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采取更加主动和参与的态度,从而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2. 贸易经济类专业的现状

2.1专业课程现状

在多数高等教育机构中,课程内容仍然重视传统贸易理论的教授,如国际贸易法、全球市场结构以及经济政策分析等,但对新兴领域如电子商务、数字货币交易以及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模式涉及较少。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贸易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现有课程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不足[1]。例如,缺乏对数据驱动的市场分析技术、消费者行为预测工具以及供应链优化软件的系统教学,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准备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的这种滞后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限制了他们在全球贸易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因此,更新和优化贸易经济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使之与现代贸易实践和技术发展同步,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满足行业需求的紧迫任务。

2.2行业需求与课程脱节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具备高级分析技能和能够灵活应对跨文化交流挑战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 现行的教育体系往往能有效整合这些元素,导致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对实际商业环境中常见问题如贸易壁垒、国际税收、市场进入策略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深入探讨。课程中往往忽视对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在贸易金融和国际物流中的应用的教学,这些技术已开始重塑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课程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短板,学生往往缺乏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这种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导致许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时难以立即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要求,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3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差异

尽管贸易经济类专业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课程内容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匹配。例如,市场对具有高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复杂贸易谈判和理解多边贸易协议的人才有着迫切需求,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往往重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忽视了这些实际技能的培养1课程中常见的技能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对应情况

1常见的技能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对应情况

教育课程提供的技能

市场需求的技能

基本经济理论和贸易知识

高级数据分析和统计技能

传统的贸易政策分析

多边贸易协议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简单的国际市场分析

复杂的国际市场入侵策略设计

基础的贸易法规知识

高级国际法规和合规性分析

一般的沟通和谈判技巧

高级谈判技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育课程往往集中于基础和理论的教学,而忽略了对于高级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职场时面临重大挑战,难以满足雇主对于即战力的期望[2]

2.4技术进步对教育的挑战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开始在全球贸易领域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还改变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方式。然而,多数教育机构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上仍然滞后,未能及时将这些前沿技术纳入教学计划中。此外,技术进步还引发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关注,而这些内容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往往未获得足够重视。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的快速变化,教育系统面临更新其教学策略和工具的压力,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已被证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但许多学校因缺乏资源而难以广泛采用。同时,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虽然可以提高学习的灵活性,但也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提高,他们需要掌握新的数字工具来有效地管理在线课程和学生互动。随着人工智能在评估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方面的应用,教师和学校必须重新考虑他们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来支持学生的发展。

3.创新课程设的方法

3.1调整课程内容的动态机制

课程内容的动态机制可以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符合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机构需建立一套系统的课程更新流程,该流程应包括定期的市场和技术趋势分析、与行业专家的深入交流以及对教学成果的持续评估。通过这种机制,教师可以快速识别和整合新兴的贸易理念和技术,如数字化贸易平台的运用、可持续发展与贸易的结合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创新实践[3]。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不仅需要在知识传授上做出反应,还应在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上进行创新例如,采用互动式学习技术和虚拟现实工具来模拟贸易环境,提供真实的交易经验该机制还应包括一个反馈系统,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提出课程改进的建议,确保课程设计的持续优化和适应性。实施这样的动态调整机制才能将贸易经济类专业的教育更加灵活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全球职场实际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3.2融入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

融入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巧。通过引入真实世界的商业案例,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内的实际问题和挑战,如国际贸易争端、市场入侵策略和全球供应链优化等。实践教学环节如模拟交易、参与企业项目、甚至与企业的实习合作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为他们提供在真实环境中测试和应用其技能的机会。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课堂讲授向更加动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经验转变,需要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与最新市场趋势相符合的教材和案例[4]。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市场分析和客户分段的案例,或者关于国际贸易中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复杂案例。此外,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侧重于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执行计划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增强课程与实际工作的连贯性,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他们将来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3探索跨学科课程设置

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可以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经济学、国际法、数据科学、环境科学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相结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多变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课程,其中结合国际经济学、环境政策和数字技术,让学生能够在解决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复杂问题时,能运用经济理论、环境科学知识以及数据分析技能2是一个跨学科课程设计方案,反映了不同学科如何融合以满足当代市场的需求

2跨学科课程设计方案

学科领域

课程内容

经济学

国际市场分析、经济政策制定

国际法

贸易法规、国际合同、知识产权保护

数据科学

数据驱动的市场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

环境科学

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环境政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

技术创新

使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供应链、AI在客户服务和市场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能学会将各学科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对于今后在全球化的职业环境中能够胜任多角色、解决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教应与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密切合作,确保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和实践相关性,同时,高校还需开发适当的评估工具来衡量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环境中的表现,确保教学成果的优化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3.4优化评估与反馈机制

优化评估与反馈机制对于贸易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设置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也能够促进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应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估系统该系统应包含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应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价。此外,系统还应融入行业专家的评审以及对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定期审查评估机制的构建需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例如使用学习管理系统(LMS)搜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实时反馈和课程调整建议[5]

反馈机制的优化需要确保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教师和行业专家,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通过定期的满意度调查、开放的教学评议以及在线反馈平台实现。有效的反馈系统不仅能够为教育机构提供改进教学的直接依据,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和需要加强的领域。例如,通过实施结构化的同行评审和教师反馈,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其项目工作和案例分析的具体评价,这种互动反馈将极大增强学习体验的实用性和参与度。高校整合这些评估与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提升课程设计的适应性和前瞻性,还能够确保教育成果与行业标准和未来职业需求保持一致。通过持续的优化和更新,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经济环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结论

高校通过采用OBE模式,可以有效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设计,使之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挑战。OBE教育模式明确它在教育改革中的核心价值和作用,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断演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具备高级分析能力、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具有创新解决方案能力的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的教育实践应更加注重与行业的互动合作,才能确保教育成果能够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同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高校贸易经济类专业的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准备学生应对全球经济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玉婷,黄仕芳,唐云,.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诊断及改进研究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 (08): 53-56.

[2] 张俊丽,朱德军. 基于OBE的商务统计数据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探索 [J]. 陕西教育(高教), 2024, (04): 46-48.

[3] 姜毅. 专业认证OBE理念下的“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组设计 [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6 (01): 68-74.

[4] 王法涛,丁立会. “新财经”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J]. 商业经济, 2020, (10): 188-191.

[5] 张林云. OBE导向下贸易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初探 [J]. 大学教育, 2020, (05): 23-25+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