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敏

山东省郯城街道办事处十里小学

摘要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我纠正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培养学习兴趣 因人而教 合作探究

正文


202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孩子在思维上产生矛盾,从疑问中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我在讲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以生活中的购物入手教学,还可以从谜语、故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也很有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好数学的愿望。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在不破坏它的前提下,你能测量出它的体积吗?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提出把石块放在一个有水的长方体盒子里,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等等许多可行的方法,讨论气氛热烈。在这种开场下,教师提出:同学们利用水的体积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是一种很聪明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转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个全班参与的开头,整节课上得很顺利,学生始终热情高涨。

三、追求高效课堂做到因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四、强化小组讨论,实行合作探究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学习资源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的加大,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让大部分学校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基本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教学中,我们要走出传统,运用这些设备施教,通过生动的幻灯片课件或动画演示数学原理及例题,适当使用学习软件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及分享直播教学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于信息科技的过分依赖,将课件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课本照本宣科。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通过校内培训,县级培训,网络培训,测评考级等途径进行加强。

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都是老师先讲概念举例子,之后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练习。但这样对于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练习上缺乏积极性,很有可能不做,少做或者做错了也置之不理,久而久之自然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整体连续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根据课堂内容提前准备,将学生按学习能力,个性等进行3-6人的小组分组,给他们机会在课堂或课后完成数学任务,特别是一些相对具有开放性一些的数学题目,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集思广益相互促进,也能相互监督提高每个孩子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也能得以提高,课堂气氛也可以得以活跃。

七、拓展作业形式,强化作业反馈

传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都是做练习题以及试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过量的同质化作业有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导致一些抄袭等负面行为。教学不止是课堂上的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它包含了教师的前期准备也包含了课后的学生练习巩固。因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需要在作业这个板块上进行创新。首先,应鼓励小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教几何图形时不妨让学生通过裁纸或使用其他道具来制作不同的图形。其次,应该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例如给出三种移动公司的话费套餐,再给出一个假定人物(如数学老师)的通话需求,为他推荐最优惠的套餐。再次,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完成一些小组为单位的数学任务,如外出去校园或公园,给见到的所有圆柱体拍照。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