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淑辉

贵溪市文坊镇明德小学335400

摘要

小学时期的学生形象思维正在快速的发展,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开展大单元的几何主题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的应用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单元主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提出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对策,旨在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几何系统化思维,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

正文


引言: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中,以单元的整体开展教学,并且遵循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串联零散的几何知识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可以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体会几何知识的奥妙,整合大单元知识点,形成了系统性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一、大单元主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进行的,学生必须在抽象的数学概念上构建数量关系,并借助具体的实例来支持,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不能对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有一个直观了解。要实现教学目标目标,就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在大单元的引领下,对知识进行扩展,在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正确的数学概念的训练。在大单元取向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在学期内设定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整个教科书划分成几个小块,对每个小块的概念知识进行分解。把各单元的概念系统连接起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下,老师们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创设趣味的生活情境、趣味游戏、故事等,把几何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整体的学习架构下,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几何知识进行了解,并且能够很容易地掌握这些知识的重点。

在大单元为主题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明确地注意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准确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弱项上,集中在自己的学习目的上,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能把所学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相结合,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几何图形知识系统。大单元专题教学就是将教学资源按一定的主题组织起来,然后按学生的认知发展次序进行有序地展示的一种教学类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充分考虑了教材中关于图形和几何知识的排列逻辑,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整个思考能力的发展特点,对这些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保证了学生们可以在正确的逻辑上实现几何知识的正向迁移,以“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为主线,以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反思,并将其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和求解对策中,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大单元主题教学,能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使学生对知识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所蕴含的数学原理。有了这样的数学思维,学生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分析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又能帮助学生巩固并吸收几何知识体系(或补充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更加完整。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直观演绎激发整体认识

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特征。如果直接给他们提出“大问题”,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畏惧,从而使他们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几何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影响综合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一些简单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运用图形与几何的方式来给他们演示解题的过程,使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观察解题的过程中,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单元学习中,老师可以围绕着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及特点,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再向他们演示解题的全过程,让他们对图形的概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对象抽象到几何图形的学习,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抽象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以大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二)梳理脉络构建大单元整体知识框架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的专题教学中,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将圆柱部分的知识点分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几个知识点,建立一个较大的单位的完整的知识架构。在教学中,简单地介绍大单元要学的东西,如图形的基本性质,图形的名称与分类,图形的面积与体积等。从而使学生对几何知识结构、重点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重介绍图形的名称与分类。通过对一些常用的图形的描述,让他们按照所给的属性将其归类。按角度的特点,三角形可划分为直角三角、锐角三角、钝角三角等。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图形名称及类别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复习如何求出图形的面积与体积。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例题、习题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有关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立足学习任务,锻炼学生关键能力

要使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育人价值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就必须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究和体验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设计相关的习题练习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反复的学习体验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确保几何思维得到培养。在习题的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割补法,建立学生的几何直观经验。例如,下图中,让学生去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规律。

 

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设计一些计算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路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根据一些图形的情境去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农场的梯形果园中,上底的边长是120米,下底是150米,高为85米,如果种上苹果树,桃子树,每棵树的占地最少8平方米,可以种多少棵的果树?这样,老师要对生活中常见的几何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将上一节课所使用的转换思想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减少对解题的困惑,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再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虚拟现实和AR技术,可以使学生们走出传统的2 D平面图形,对3D图形进行可视化的观察和操纵,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距离和尺度来感知图形的形状、尺寸、位置和变化。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助于他们构建精确的空间表示,从而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通过观察,找出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使学生能够在虚拟场景中对各种立方体、长方体进行观察和操纵,并从多个角度观察其正面、侧面,了解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进阶,凸显数学实践

学习是一个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新课标把小学六个年级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核心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低年级让学生初步形成意象概念,并初步确立直觉形象。到了中年级以后,学生要能独立地构建图形和数值之间的联系,并且能运用公式来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数据。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内容主要集中在立体图上,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持续的学习中,学生要逐步建立起图形的学习架构,这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详细说明,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在大单元引导下的小学数学单元课中,要达到更高的层次,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们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这一知识点时,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知识,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公式的掌握程度。首先,给学生一副从大视角看教室的立体图片,用鼠标拖动显示器,从不同的视角看图片。接着,提问:如果要在一间教室的每个角落都粉刷一遍,那么每一桶涂料的有效面积是5平方米。让学生自己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宽度,高度,并进行计算。让学生分组进行测试,获取相关的数据,然后自己列一张量的关系,得出结论。最后,比较各组的成绩是否一样。在这种教学中,不仅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班级表面积的计算,可以加深对长方形面积的认识,加深对单元教学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结论:总之,图形与几何知识贯穿了学生数学学习生涯,在小学时期打好几何知识的基础,对学生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有促进作用。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系统完整的梳理数学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通过直观演绎激发整体认识、梳理脉络构建大单元整体知识框架、立足学习任务,锻炼学生关键能力以及教学进阶,凸显数学实践几种教学对策,旨在帮助学生理清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形象思维,为将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芽.基于“转化思想”渗透的小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3):142-143.

[2]万永彩.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213-215.

[3]陈颖.深度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01):123-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