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儿童心理的适应性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洪瑞遥

江苏省镇江市银山小学 ,江苏镇江212132

摘要

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跃,涉及到学习环境,师生互动、同伴关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一阶段,儿童要应对学习上的新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转变,面临心理层面的适应挑战。然而,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家长和教育者往往聚焦于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知识积累的衔接,对其心理适应性的关注则显得相对不足,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性问题,揭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幼小衔接;儿童心理;适应性心理;应对措施

正文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变化的成长阶段,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以及更加系统、深入的学习内容与更为严谨的教学方式,都对儿童提出新的要求,幼小衔接过程中观察到,家长与教育者往往更加关注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准备,对于儿童心理层面的适应则相对忽视,导致儿童在面对新环境以及新挑战时,出现焦虑、不安、退缩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与生活。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性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幼小衔接中儿童适应性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

由于小学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幼儿园,孩子们需要快速适应更高的学习要求,往往导致他们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新的教学方法和节奏也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兴趣因此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行为方面

儿童的行为适应成为一大难题需要适应新的学校规章制度,接受更为严格的行为管理,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可能无法迅速适应这些变化,从而表现出行为上的不适应。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变化也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攻击性或退缩性行为。

(三)心理方面

离开熟悉的幼儿园环境,进入全新的小学环境,孩子们普遍会产生分离焦虑,对家人的依赖感增强,对新环境的抵触心理明显。由于角色转换的困难,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自卑或沮丧等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解决,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长期发展。

二、幼小衔接中影响儿童心理适应的因素

(一)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作为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物理空间、文化氛围以及人际关系都对儿童的心理适应产生深远影响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将面临从游戏为主到学习为主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如果学校能够为他们营造一个既温馨又富有挑战性的环境,那么将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置

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要求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设置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实现平滑过渡,将有助于减少儿童在学习上的不适应感,通过统筹规划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模式

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给儿童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应建立一种更加多元、包容的评价模式,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三、幼小衔接中儿童心理适应性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一)家庭教育层面

幼小衔接关键时期,家庭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协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语言上多鼓励

家长应当积极运用正面的语言,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达赞赏;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倾听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2.行为上多引导

家长应当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例如,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做作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家长还可以教孩子如何整理书包、规划时间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对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观念上要更新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应该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拓宽视野,培养兴趣爱好,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4.注重培养独立性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需要逐渐适应独立生活和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制定学习计划等,培养独立性与自主性。

5.问题上多帮忙

家长还需深入了解孩子在小学阶段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压力、社交困扰等,提前做好准备。可以通过与小学教师沟通、参加家长学校等方式,获取更多关于小学教育的信息,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通过语言上的鼓励、行为上的引导以及观念的更新等多种方式,协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层面

1.开展多种活动,体验成长快乐

幼儿园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体验小学生活的机会。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活动,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减轻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陌生感和焦虑情绪。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还能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与期待感。

2.改变评价语言,加强能力培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关注结果,容易忽视孩子们在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幼儿园教师应该转变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引导并提供帮助,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应加强孩子们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制定简单的规则和任务,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幼小联动,促进合作办学

幼儿园应与小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幼小衔接的方案和措施确保幼小衔接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幼儿园小学可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和挑战,分享成功的经验做法。双方还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互访等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更加顺畅的过渡环境,减少他们在适应新环境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小学层面

1.设立过渡期

 小学应当设立一个过渡期,为新生提供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这个过渡期可以是几天或几周,期间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作业量,让孩子们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减少孩子们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感知新环境。

2.营造温馨环境

小学应注重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校园环境营造对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有着重要影响,小学应该精心布置教室和校园,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童趣和活力,墙面可以贴上孩子们的作品和照片,展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教室内可以摆放一些绿植和图书,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宜人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应该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新生,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3.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讲授式教学往往使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以集中注意力。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将知识点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孩子们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4.关注新生动态

小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小学教师应该用心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束语: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中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以科学的教育策略来引导,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儿童的潜能,培养其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新环境。幼儿园、家长和小学三方需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构建一个理念统一、方法科学的教育体系,通过三方协同育人,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在和谐、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小英,刘洁红.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02):3-11.

[2]余远祺.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特征分析及自信心有效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829):39-41.

[3]黄亚玲.幼小衔接中幼儿升学心理准备的几点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25):46.

[4]李丽.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4):260-2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