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体系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高段;班级 主题教育活动
正文
2022年山东率先提出全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在我国注重核心素养加强立德树人的新时代中,越来越受重视。小学主题式活动的兴起,小学德育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必须不断提高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体系化的要求
1、主题活动要有针对性
主题活动的主题要有针对性,是班级活力的支撑。班主任要以班级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而主题班队会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班队会的主题要清晰、内容要新颖、形式要生动、人人都要参加。特别是教育类班级活动要有针对性。班主任要有远见卓识、洞察大局、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专题班队会的形式,抓住身边的、现实的、可信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敞开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的心潮,有许多的专题班会,看似热闹,其实都很平淡,主要原因就是选题太大、太陈旧、太缺乏针对性。这就造成了这种问题很难改善师生互动,就像是画蛇添足。
因此,要想搞清楚“活动”的主题,必须要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班会内容和形式,组织学生真正喜欢的各种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学生问题作出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举办专题班会设计时,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关注、需要、渴望、存在的各类具体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处理方法。开展“成长之乐”,“花开之声”等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一些偶然的事情,无意间就可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让班主任能够快速地做出决策,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选择,帮助学生能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主题活动要有教育性
每一次的专题活动,都是为了使同学们学会做人。古人云:“要成才,必先成人,不成则不能。”没有了教育,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失去方向,就像是一艘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小船。就素质而言,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决定主题班会是否具有教育性,要看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对学道德修养的提高,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对智力的发展,对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班主任组织专题班会,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3、主题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性
主题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例如:特色班会、演讲班会、交流班会、艺术班会、竞赛班会、辩论班会、实践班会、模拟式班会等等。即使是同样的专题,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的安排。只有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特征,才能满足学生们对新知、增长才干、关心时事、抒发情感、融入社会等多种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体系化的策略
1、丰富主题活动教育内容,深入学生生活实际
综合小学生的年龄、身体、心理等多种因素来看,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切入点,提炼德育元素,丰富主题活动教育内容。例如以感恩为主题,培养学生心存感恩的品德。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部分内容分别为“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伴”。以“感恩父母”环节为例,我要求学生利用周六体验“妈妈的一天”,陪伴家长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父母的辛劳。体验活动结束后,将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写成信。再如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播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中,教师积极运用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思考,身为新时代少年应如何做。此外,还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从生活体验进行德育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以及民族自信。在活动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心中的革命先辈的敬畏以及对今日生活的感受促使其树立远大梦想,奋发图强。由此可见,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使得德育教育更加接地气,不再是空谈理论,而是真正发挥育人价值,全面塑造学生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2、拓展主题活动开展方式,强化品质品格塑造
传统德育教育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单一的教育形式影响德育教育价值的发挥。拓展主题式德育活动形式,能够提高德育活动趣味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拓展活动形式能够丰富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对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在以“长征故事进校园”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准确把握德育目标,分别设置了看一看、说一说、走一走三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多方面体验深入了解长征精神,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这三个环节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强化情感体验。各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激发学生的情感,由情感共鸣到情感驱动,学生由接受红色教育,变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组织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辩论赛、影片欣赏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品格,促进学生将活动中传递的知识、弘扬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由此可见,主题活动形式的拓展有助于帮助学生接受新的德育观念和知识,使德育活动内容真正成为小学生自己的东西,促使其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高品质、高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
3、完善主题活动评价反馈,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活动评价反馈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从始至终,从活动的准备过程到活动的目标设计到活动的实施再到活动的评价与反思。评价的主体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活动进行自评,家长在德育活动结束后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对孩子进行评价。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进步过程。因此,不应只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还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例如开展家务劳动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可以分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活动前,家长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家长评价,指导学生制定一周的家务劳动计划。活动过程中,家长通过在交流群中发照片的形式进行活动反馈,并评价学生当天表现。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变化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强化了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还促进了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导学生加以改正,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由此可见,贯穿整个活动的评价反馈,实际上是立足学生发展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提升主题活动教育有效性,促进德育目标达成。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影响力,更好地培育小学生。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施和完善在今后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后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开展德育教育研究,从而促进传统德育教育改革,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邹丽安.浅谈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11):136-137.
[2]黄健彬.运用主题活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少男少女,2018,(18):84-85.
[3]汤欣平.一种锂电池快速烘烤结构:,CN112781337A[P].2021.
[4]林嘉欣.班主任如何提升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情景活动的能力[J].读天下(综合),2021,000(001):P.1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