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正文
1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落实现状分析
第一,对情境教学关注度有所提高,但缺乏正确的观念。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伴随着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师对其关注度有所提升。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由于对其理解不够全面、深刻,依然处于自我探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情境教学时,常常会产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等想法,无法将其真正、有效地落实到位。第二,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比较单一。在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可灵活借助图片、音乐、实物、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设计阅读情境的时候,存在明显的方式单一的现状,几乎都是采用语言引导这一途径创设情境,也有一些教师会利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情境,然而针对其他方面的情境创设途径关注和研究则非常少。正是由于教学情境设计方式比较单一,根本无法很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第三,阅读情境设计存在明显的固化现象。目前,虽然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将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但是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存在显著的思维固化现象。具体来说,针对写景类文章阅读,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景物图片的方式创设情境;针对情感类文章阅读,教师基本上都是借助朗诵来创设情境;针对历史人物类文章阅读,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这些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创设方式存在极强的固化现象,久而久之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1故事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故事情境法就是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创编一个故事,可以讲述关于文章的时代背景,也可以联系更多内容优化教学环境,其目的主要是在过程中吸引学生,借助故事把学生带入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故事情境法是当前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法,不需要过多的教学设备,以口头表达引入情境为主,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下面,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为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讲述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有个传说,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后来,人们就认为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男女之间喜结连理的日子,并将这一天定为情人节,关于鹊桥,古文中也有描述。那么,牛郎织女每年能否通过鹊桥见一次面?他们是否真的被银河隔开?他们又是怎么认识的?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学习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会迫切产生想要了解文章内容的想法,阅读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阅读《牛郎织女》这篇文章可以满足学生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好奇心。在故事情境中,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发生彻底转换,从被动阅读转向了主动阅读。如此,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也会更高,阅读教学实效性也会随之提升。在《牛郎织女》的阅读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故事情境进一步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
2.2提升自身素质,驾驭情境阅读教学
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情境教学的内涵,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素养,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首先,加强情境教学理论知识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情境教学,还应精准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并将其与阅读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对《语文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理论、学生的学情等进行研究,设计出与小学生学情、兴趣点相契合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阅读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最终取得显著的阅读效果。其次,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情境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情境阅读教学的需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之余,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参与到各种教研交流活动中,在相互借鉴、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情境阅读教学能力。另外,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扮演好自身的引导者角色。
2.3问题情境,给予学生阅读指导
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能力,在面对一篇新文章时,通常不知道该如何通读,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章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快速引入文章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寻问题的答案。问题情境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主要方法,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将其视为线索进入文章阅读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问题设计多元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呢?接下来,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情境法。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教育宗旨设计问题:文章为什么以“穷人”二字命题?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文章中哪些场景描写了穷人的生活?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桑娜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什么?课文中只描写了穷人的“穷”吗?他们真的穷吗?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问题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穷人》表现了生活在底层的贫苦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团结、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在环境描写中可以看出渔夫的生活很艰苦,但是通过温暖的炉火、干净的桌台等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勤劳、贤惠的人,尤其是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时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桑娜是善良的女性,精神上的富裕可以打败物质上的贫穷。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可以尝试感受贫苦百姓的生活,感受他们善良、朴实的美好品格。
2.4以学生为根本,创设阅读情境
阅读教学情境的设置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显著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新课程下的“生本师辅”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精心设计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情境。一方面,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独立的、抽象的思维,而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在设计阅读情境的时候,应根据小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水平及现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具有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情境中,对文章中描写的内容进行感悟,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最终走进作者的内心。语言交流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
3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已经在课堂中得到显著的推广。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情境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应立足于阅读文本寻找情境设置点,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多角度设置阅读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使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学武.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分析[J].格言(校园版),2021(33):26-27.
[2]汪玲玲.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情境教学的思与行[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Z2):66-67.
[3]陈丽萍.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4):36.
[4]王玉红.用情境教学点亮小学语文阅读课堂[J].求知导刊,2021(12):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