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策略--以"心情小屋"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大班幼儿;情绪调节;策略
正文
引言
情绪调节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面对生活困难和挫折的重要能力之一。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大班,通过“心情小屋”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调节自身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在“心情小屋”活动中,通过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支持材料、开展相关活动、注重家园共育等策略,能有效提高大班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环境刺激时,能够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保持在积极、健康的状态。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大班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他们对情绪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己的情绪。大班幼儿还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行为表现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行为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情感。因此,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存在的问题
大班幼儿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调节能力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在情绪发生时,他们不能有效地将情绪调节到积极的状态,导致无法将情绪调整到正常的水平。比如,幼儿在面对同伴交往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但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第二,幼儿对自身情绪的自我感知能力较差。幼儿能够对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进行准确的自我感知,但是他们的这种感知往往是通过他人间接表达出来的。由于幼儿自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所以他们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但这种自我感知能力较差。
第三,幼儿缺乏有效地进行情感调节和发泄。很多大班幼儿缺乏有效地进行情感调节和发泄的方式,比如当他们感到悲伤、生气时会选择哭泣、打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三、“心情小屋”活动案例
“心情小屋”是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设计的,旨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技能,通过游戏和情境引导孩子学习自我调控情绪。“心情小屋”分为“快乐小岛”和“心情小屋”两部分,其中“快乐小岛”有很多种玩法,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可以选择喜欢的图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情……
第一步:教师在“心情小屋”里布置了一个小岛,里面放着孩子喜欢的各种玩具、绘本和卡通人物,让孩子们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岛上。第二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帮助幼儿认识不同情绪表现形式;第三步:幼儿在小岛上自由地玩游戏、分享快乐;第四步: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小岛,并在小岛上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表情包;第五步: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小岛,并分享快乐;第六步: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情绪调节经验。
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针对大班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足问题,通过游戏和情境引导幼儿学习自我调控情绪。
四、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情绪调节兴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投放材料等方式,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设置适宜的环境,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幼儿提供自主、自由、愉快的活动空间,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心情小屋”中,教师在“心情小屋”主题背景下,制作了一系列与情绪调节相关的主题背景墙,并根据每一个主题分别设置了不同区域,如情绪调节区、快乐游戏区、心灵加油站等。在“心情小屋”主题背景墙下设置了一面情绪调节板,并根据不同的情绪设置了不同区域:快乐游戏区中有许多用形状不一的积木搭建而成的卡通人物形象。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积木人物形象,并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摆放。
2.创设与情绪有关的区域,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在“心情小屋”主题背景墙下设置了快乐游戏区。游戏区以圆形积木为主,由幼儿自己搭建和组合。
(二)提供支持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情绪调节方法
在“心情小屋”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多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师将各种颜色的气球挂在墙上,将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项链挂在墙上。幼儿很感兴趣,他们说:“我要把这个项链送给妈妈,让她永远开心快乐!”幼儿还会用不同颜色的气球装饰自己的小屋,并将不同颜色的气球挂在墙上,比如黄色气球代表悲伤、蓝色气球代表快乐、绿色气球代表平静等。教师还设置了一面墙,上面写着:“请保持平静,开心快乐。”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将不同颜色的气球挂在墙上,并用彩纸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表情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幼儿将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在自己小屋旁边。当幼儿觉得情绪低落时,他们会用这些彩纸制作各种表情贴在小屋旁边,这样他们就能看到自己喜欢的颜色了。
幼儿将各种颜色的气球挂在墙上后,教师要求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有的幼儿说:“我感到很悲伤、很难过、很生气……”有的幼儿说:“我感到很伤心、很难过……”还有幼儿说:“我感到很生气、很愤怒……”教师将幼儿的小组讨论结果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幼儿情绪调节意愿
在“心情小屋”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相关活动,帮助其了解情绪的意义,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观看动画片《小猪佩奇》了解情绪的不同种类;通过倾听故事《小猪佩奇是怎样做朋友的》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学会调节自身情绪;通过《小猪佩奇过生日》了解不同情绪所带来的后果,学会调节自身情绪;通过倾听故事《小猪佩奇是怎样做朋友的》了解不同情绪时朋友之间的关系和相处之道,学会调节自身情绪。如通过观看动画片《小猪佩奇过生日》了解负面情绪产生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在“心情小屋”活动中,教师将抽象的情绪调节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感受情绪调节的作用。在《妈妈生气了》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生气时的感受和行为;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生气时的行为;在《开心的笑》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不同表情、不同环境下的情绪变化;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情绪变化后带来的各种感受;在《不想上学》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不想上学,引导幼儿学会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想上学。在“心情小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情绪调节方法: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通过倾听、倾诉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通过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控制不良情绪;通过向他人倾诉或写日记等方法宣泄不良情绪。这些方法让幼儿学会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五)注重家园共育,丰富幼儿情绪调节经验
“心情小屋”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园共育,才能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情绪调节活动的支持和帮助。
(1)与家长共读相关绘本。《好心情故事集》是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我们与家长共同阅读,以绘本为载体,让家长在亲子共读中,了解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情绪。
(2)邀请家长参加“心情小屋”活动。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心情小屋”活动,在游戏中,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节,体验情绪变化和调节情绪的乐趣。
(3)亲子游戏体验活动。我们开展了“快乐亲子游戏体验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在游戏中体验幼儿的喜怒哀乐,增进亲子感情。
结束语
情绪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环境,帮助幼儿学会调节自身情绪;提供支持材料,引导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幼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注重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通过“心情小屋”活动,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材料;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调节,从而掌握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注重家园共育,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怡.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策略——以“心情小屋”为例[J].幼儿教育,2021,(Z4):56-58.
[2] 王婷婷.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J].新班主任,2023,(35):25-26.
[3] 宁海荣.提升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2021,(21):59-61.
[4] 葛秀春.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3.DOI:10.27699/d.cnki.ghbmt.2023.00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