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资源整合摭谈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习资源 整合 有效学习
正文
从历史教学实践角度来看,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与整合将直接影响着学科教育的现有质量,必须要跟随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适当整合课内外资源,以便综合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充足准备。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整合课程资源,整合网络资源、乡土资源,推动历史实践培养时空观念,展现丰富多元的历史知识,以便引导学生顺利生成历史思维能力。
一、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价值
1、多途径学习资源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学资源单一,只有教材作为唯一资源,不能更好为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更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学习者的获取认知途径、方式提出要求。
2、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的需求。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走进教室,各种资源的交流与互动成为现实,多途径学习已经成为趋势。
3、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认识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在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历史学习网络资源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整合教材课程资源。历史教材是学生面对的重要学习资源, 也是高考的依托,教师与学生对之的依赖性都很强,合理整教材作用重大。
2、运用网络博客整合学习资源,加强师生、学生间课外交流互动,延伸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在教学活动之外,大力拓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我们建立了师生间、学生间学习交流平台,与教材同步,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对网络运用的正确引导利用尤为关键,这就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了解与信任,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
3、通过课堂展示台、投影仪等促进学生课堂内相互学习的整合与交流。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借鉴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每个班以5-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集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行时老师提出探究式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思考,不同小组推出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同时还为充分利用小组进行作业检查、学习笔记检查、试题交流阅改、问题发现与研究、经验的交流、等等丰富的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并作出详细的记录和整理,给老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凭据,从而开展更好的教学,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为三类:学习笔记类,如教材笔记、知识整理笔记;错题集;学习小组间还进行批改作业、查阅笔记,作业、周练试卷互评,优秀与较差的进行展示交流,实现生生间资源的互补,促进有效学习。
三、整合乡土历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乡土历史作为学生本身的家乡文化资源,正是由于它比较贴合学校的日常生活,从而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家乡历史资料全面整合在普通中学的历史课程中,不但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该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并且经过相关的研究调查发现,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脱离生活实际,会导致教学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本质,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乡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不及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来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发展环节。本文主要就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整合实践进行相关的研究。
1.高中历史教学中整合乡土资源的重要价值
首先,通过乡土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学生在学习之后获得更高的收获,也有助于后期的学习。在融入乡土资源之后也会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荣誉感,让历史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其次,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性学习能力,通过与乡土资料的整合,给学生在历史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在纪念馆、档案馆等地方进行实际考察来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发展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产生问题并解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够帮助其在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最后,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乡土资源本身就具有比较独特的时空内涵和认知维度,所以通过对学生思维情感的讯台可以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高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通过乡土资源的融入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认知,激发学生对国家以及家乡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穿插式教学
高中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国,可以通过各个章节内容的分析来更好的融合乡土资源,通过找到教材中国的留白处来使用乡土资源进行补充,有效的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这种穿插性的教学知识本身就是比较片面和零散的,所以更需要与中国历史相结合来更有效的体现其价值。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是可以充分的的结合布依圣境红色印记方面的内容。布依圣境有着非常特殊的红色文化符号,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一纵队在1930年5月五百多人从广西乐业度过红水河,在板陈和蔗香进行休整。
3.开展专题教学来增强运用效果
专题教学相对于穿插教学方式还是有和大却别的,专题教学可以分为讲座和第二课堂两种方式。专题教学主要就是对地方的一些文化遗迹和历史事件等进行讲述,所以内容相对于课本内容来说比较繁杂。并且很多乡土资源也不容易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很难在课堂中直接融合。所以需要开展专题讲座和第二课堂来对乡土资源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增强运用效果,也能够促进校本资源的开发。
四、反思总结
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开展主了广泛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让课堂信息化,生动化、形象化、内容丰富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参与历史探究学习,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利用学习小组、网络信息、校本地方历史资源等,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拓展学生相互学习途径,如开展纠错练习学生讲评、互评,作业的互查、互纠,教材的知识点记忆的抽查、互查,周练试卷的互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身份,还能体验到教师的角色,出题人的角色,评卷人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与同学之间、教师之间形成全面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达到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它也有在实际操作中的弊端。但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运用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中学历史课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