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策略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景跃

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兴明小学

摘要

小学生普遍存在自主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上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着想,做到公平公正,尊重学生,也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本文章就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自主管理;现状;策略

正文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状态,着力于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优化过程并提高教学效率。在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管理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

(一)学生依赖性较强自主管理能力差

 在班主任为班级管理者的长期管理模式下,小学学生普遍对班主任的依赖心理较重,自我约束能力差,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淡漠。学生的学习要靠班主任督促,班级里的大小事务也要靠班主任和班干部来安排,这样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家靠父母,学校靠老师,成为了大部分小学学生的现状。

(二)教师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

 这个情况主要是有的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潮流,还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比如,有的老师每天只注重教孩子读书、写字,而减少了对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有的老师们也想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但是自身的经验不足,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只停在表面的自主,没有让小学生真正领会自主管理的意义。

(三)家长的错误观念阻碍学生能力发展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家长,仍在秉持着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无关紧要的事不要参与的思想,认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耽误学习。另外,家长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导致对学生干扰过多,使得学生缺少锻炼自我的机会。

(四)家长和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

笔者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时候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家长全都替小学生做了,而小学生只负责摆拍,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让小学生失去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影响了教师布置任务的初心和教育价值。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园联系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有关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知识,帮助家长从多方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家园共育。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策略

    (一)营造公平友爱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班级的环境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意愿,以往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教师往往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重用,担任班级的管理干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导致了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提升。而新时代的教育观念,更注重公平原则,每个学生无论成绩高低,都应当被尊重,被重视,教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公平、友爱的班级氛围,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长处,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

 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明白: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研究的一些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时的现状来看,有一大部分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并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去管理,根本就没有想改变一下学习氛围,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偏向于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并且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却是不管不顾,甚至先入为主,觉得成绩差就是哪都差。这种班级管理的模式,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不信任,对于班级管理非常不利。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从整体入手,多方面去探查真相,不冤枉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犯错,教师都要客观的去评判,让学生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强化主体意识

在小学高年级这个时期,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自我管理能力,但是这个时候的学生独立的意识比较强烈,希望老师和家长可以给自己自由,所以自我管理能力不能发挥多大作用。这时班主任就要懂得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多给学生机会去管理,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例如:课间常规的检查,作为参与检查的主体,他们肯定会时时对照标准来检查自己在课间的行为。在检查他人前会先进行自我检查,从而能规范自身行为、强化规则意识。虽然是小学生,但还是具有一定自制能力的,只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机制,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向组织目标靠拢并融合。自主管理团队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从内心深处认同团队的管理目标,从而积极有效地调动自身驱动力,促使自己主动管理、主动反思、积极调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比如在开学时,班级内肯定要设置一些班委来辅助老师,在选择班委的时候,可以采用民主投票的方法来进行选举,这样既能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又能让学生更加信服班干部,因为是自己选的,多者胜出,所以心中有了公平的想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引导这些班委去寻找有能力的小组长,公平公正的选出带领自己一组的人选,班主任管班长,班长带动各个班委管理整个班级,整个班级也在监督着各个班委和班长的工作,这样的循环链一旦形成,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就完成了大半,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强班里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让学生来到班级就像回到了家,都想为了自己的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转变管理思路,开展自我管理

班主任教师应时转变班级管理思路,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进程看,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转变自身的管理思路,不仅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已经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教学外,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还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参与自我管理,促进学生掌握更强的管理自身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自强的意识。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中,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助手,引导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提供动力。同时,在进行学习事务分配时,班主任应自觉地安排学生参与。并通过一些邀请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

(四)强化传统文化运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深刻的,有意义的和思想上的启发。在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成就,在思想层面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知识与行为相结合”的思想是实施当前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完美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内容,并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当学生提高思想意识时,他们会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以促进整体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多多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想法,这样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了解并解决。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带动班里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认真,在管理时可以不经意的把找到的一些典型讲给学生听并进行点评,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知道这样做的危害与对错。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时时点拨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我而美丽”,让孩子们在努力管理好自我的同时,争做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小先生”,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同伴。

参考文献

[1]颜如玉.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2019(09):197.

[2]胡畅娟.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教师,2019(28):21-22.

[3]张林.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