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的成效
摘要
关键词
教工党支部;党建与育人;班级制度
正文
引言: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学生中最基础的组织,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其担当着在学生中传播、贯彻党的章程、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吸引学生入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教工党支部与班级联系,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的工作现状
(一)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复杂化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学生党员们可以不断开拓自身视野、吸取新的知识或理念。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时,部分学生党员们总会缺乏分辨好坏的能力,盲目地认为只要是时代潮流就可以去学,不然就会与时代脱轨,在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的思想上左右摇摆,甚至出现了树立错误价值观和信仰等重大失误。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不重视,对于相关价值理论缺乏深度的探索和思考,造成了学生党员修养不够,不能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等等问题。
(二)学生团支书领导能力不足
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推行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出现班级内部矛盾激化。例如,团日活动中,团支书本应是把握活动全局的人,但实际开展时,该角色常会由班长担任,而团支书却无所事事、坐享其成,缺乏为班级奉献的精神。此类学生党支部书记,多于入选担任团支书职务后,没有在教工党支部联系班级开展活动过程中以党员的要求去发挥带头作用,学生党员角色意识不清楚,表现平平无奇没有创新,缺乏学生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感,造成教工党支部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培训中的影响力大大削弱。
(三)教工党支部开展活动形式单一
活动是教工党支部工作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教工党支部工作凝聚力和发挥教工党支部带头作用的重要形式,是教工党支部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增强感情的重要桥梁。然而,现在教工党支部开展的活动形式较单一,都是通过团日活动会议的形式开展,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很难激发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活动的单一性造成学生党员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常会产生一种疲惫感和重复感,以至于很难发挥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满足感出现严重的缺失[1]。
二、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发展党员的时候进行严格的选拔要求,将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态度放到首位,做到积极培育和严格发展相互搭配。另一方面,当学生入党后,教师可再通过教工党支部来强化相关教育和思想理论的学习,教师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以通过长期、不断地学习,使学生做到伦理思想的升华,坚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明确发展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正确的价值信仰。
(二)选拔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团支书
团支书的政治觉悟、工作态度将对教工党支部联系班级的工作开展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倘若一个班级有一个政治觉悟好、组织领导能力强的优秀团支书,则该班级内部就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教工党支部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选好团支书在教工党支部联系班级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该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专业训练,并提供有效的指引,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累积知识与技能。此种持续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经验,还能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
(三)创新形式丰富的党建育人工作活动
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工具,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的过程中,活动起着关键性的角色。为了有效推动并执行此类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持续探索新的活动方式,扩大党建工作活动的平台及覆盖面。教师可以班级活动范围为基础,于学生宿舍和教室等地方开展党史角、学党相关文件、观看影视,或党课活动、讲党史演讲活动、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党史征文比赛活动、手抄报活动等等。通过不断拓展新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活动的质量,为学生党员展现自我提供一个优秀的平台[2]。
三、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班团协同发挥育人效能
一方面,要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功能。首先,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内部政治活动的教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此举包括明确政治准则以及执行严谨的政治规范。同时,教师需要确保党的组织生活遵循一定的规则体系,以提升党员们对于组织的忠诚感和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工党支部联系班级具体工作开展的团结性和影响力。其次,是加强教育培训。利用入学、离校教育,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毕业生党员廉洁教育大会,将党建育人贯穿大学生涯始终。由高年级党员对接低年级积极分子,采取思想谈话、专业指导、科技活动、学习交流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团员争优当先。
另一方面,要班团协同,构筑坚强堡垒。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带动班级协同共进。通过强化教工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其所具备的政治、思维以及组织的独特优势来推动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服务提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力度。此种策略旨在实现党组织与共青团工作的紧密联系,并进一步促进班级建设的进步。此外,教师的目标还要将党建与育人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带头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结对帮扶学业困难群体等使更多的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及时为党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3]。
(二)寻找探究创新工作方式
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党团、班风、学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新模式。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院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建设,不断令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促进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与班级的融合,从而推进学生党员培养、学生干部发展、学风班风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4]。
学生党支部应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将高校学生党建与育人工作协同联动,将工作重点放在组织力提升的层面当中,引领广大学子向党组织靠拢,有效发挥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例如,建立教工党支部与班团协同机制,深入开展党内结对帮扶,于培养教育积极分子的同时,帮助新生规划在校生涯,助力新生成长成才。不仅如此,实践育人作为锻炼党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精细规划日常生活的培育环境和场景,把党员的责任分解成一系列可以被年轻党员所触及、感受到并付诸实施的具体行为准则。以令学生党员亲自体验规则的过程中生成共鸣,最终转化为内在的行为意识,提高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成果。
结论:总而言之,党建与育人相结合推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当下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部分不足,教师要重视党建与育人工作的结合,激励学生党员们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展示自身作为共产党员的角色,主动以实际行动来应对各种挑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杭兰旅.新时代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时代报告,2023,(12):56-58.
[2] 马新玲.班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基于提升高校组织覆盖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21,(02):187-189.
[3] 钱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模式设置的探索与思考[J].党史博采(下),2020,(12):40+61.
[4] 周滔,余晓娟.“支部建在班上”: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探索[J].现代交际,2020,(19):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