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动态体验空间的幼儿室内活动设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动态体验空间;幼儿园;室内活动设施;营造方法
正文
小班是幼儿刚进入正式学习的第一阶段,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事大家会产生排斥甚至是恐惧的情绪,通过营造动态化体验空间,改善室内活动设施,可以聚焦众人的注意力,降低他们的抗拒情绪,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在丰富多彩、安全舒适的学习与成长空间内持续探究,在经历活动,完成深入分析摸索后实现自我智力、情感、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性的发展。为此一线教师要发挥出个人在教学中的辅助者、引导者价值,向幼儿提供必要点拨,邀请大家一同创设符合成长发展需要的活动设施和环境。
一、营造动态体验空间的幼儿室内活动设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体现
每当出现雨季、雾霾、酷热等气候的时候,教师往往以方便取放的器材投放来替代幼儿的户外运动,以此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保证足够的运动量。那么,到底室内活动场地的情况整体如何?在过去有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室内活动场地设施环境感到满意的教师占比不足六成,超过四成的教师对室内活动的设施场地使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其中场地限制、设施不够丰富、玩法单一等问题最为突出,它们是导致幼儿室内活动体验、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这就意味着,当下幼儿室内活动设施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的需要并未维持高度统一,无法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创造动态体验空间的活动设施与环境可以很好解决以上问题,大多数小班幼儿的年纪都在3~4岁之间,由于社会阅历不足,总是对各类富有新鲜感、趣味性的环境更认可,如果教师能避开一成不变的活动设施与环境,让现场的环境阶段变化着起来,就能时刻保持幼儿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想法,大大提高大家的参与激情,在短时间的活动经历后收获更多。如教师可以积极寻求开发适宜活动的器械,组织各类幼儿喜爱的室内动态游戏,以情激趣,悦动活动过程,深化大家的真实感悟。
二、营造动态体验空间的幼儿室内活动设施的现存问题
(一)设计观念错误,无法满足儿童需求
由于受传统意识、理念、思想的影响,导致幼师在室内活动设施环境的设定上极易陷入固化状态,并未发挥出各类设施的预设价值。具体来说,教师会突出以幼儿为主的理念,导致在设施环境设定上过分体现自己的主观理解,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提高活动质量带去了负面影响:在真实的活动中,幼儿就像是现场环境的设施摆设一般,不会以自觉态度参与其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主题式活动区以审美为主,缺乏教育意义
不论教师设定了怎样主题的活动区域,孩子的作品往往都充满想象力,给人一种很精致的感觉,这是能从作品品鉴中直观窥探到的,但也可能因为这一点导致活动的区域空间设施过于形式化,表现过度单一,不利于幼儿形成完整的理解和深度认知。
(三)以代表性取代整体经验,缺少持续设计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设施,以此为参考开展典型性的活动,让孩子难以从中吸收更大量新的知识经验,在此期间还会缺少持续性的问题。设施安排、活动设计对孩子的兴趣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小班教师,大家必须要认真地围绕着“如何设计才能避免死板”这一问题展开深度的摸索和研究,做好科学的设定。在过去的准备中,部分教师虽然会将内容与设施连接在一起,但对许多幼儿来说还是单一的,难以丰富个人多元的思维,也无法促进能力的发展,如在摆放设施时偶尔会出现忽略幼儿接受认知能力、无法促进幼儿高质量学习这类极端情况。
(四)空间布局不合理,无法突出主题
设定动态体验空间、落实好室内活动设施的摆放,其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参与,实现更好的学习。但过去的实施布局并不合理,一是空间太小,不利于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二是空间太大,幼儿间距离过远,彼此无法实现频繁深度沟通,陷入主题不突出的痛点。
三、营造动态体验空间的幼儿室内活动设施的手段
(一)主题墙的布置
在布置主题墙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赋能,让大家自觉完成个人力所能及的事。在设定室内主题墙时教师要明确,这并非单纯构建欣赏类的环境,期间也有幼儿需要完成的部分。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作品往往都是稚嫩的,从美学角度出发去分析并无法做到最美、最完整,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装饰让孩子的作品变得更漂亮,借此促进大家体验成功感、满足感。比如说在围绕着《甜甜蜜蜜》展开主题活动教学之前,由于教师调查后发现,班级内很多幼儿对于色彩鲜明、漂亮的事物都十分热衷,所以可以打造颜色鲜艳的室内糖果屋。要求幼儿们将自己在此前所打造的糖果纸贴在墙壁上,对此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非常骄傲,愿意经常与其他小伙伴们围着墙壁进行观察、介绍、分享。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引导大家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可以满足众人的好奇心,激发大家的探索欲望。但与此同时,小班幼儿刚进入园内学习不久,各项能力都有所欠缺,动手能力无法满足自主完成墙壁布置的真实需要,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排,让幼儿做能胜任的任务,突出大家的参与感。比如在《甜甜蜜蜜》主题活动的实施期间,幼儿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包糖果纸、将其粘贴在墙壁上,期间幼儿必然会出现不够高、无法粘贴到墙壁顶部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从旁提供辅助,如将幼儿抱起、增加幼儿的高度,另外还可以提供安全的三角梯子,指导幼儿从下往上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幼儿的绝对安全性,同时让幼儿大力配合参与,保持大家对糖果制作、张贴过程的最高热情,真正达到共同参与创设环境的目的。在结束墙面的布置后,教师可以在两边添加上两条鱼造型的图片,如此就能让主题墙看起来显得更活泼、不至于太呆板。
(二)区域活动的创设
3~4岁幼儿的手臂肌肉群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不够灵活,为培养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生理特点、室内场地有限的基本特色,设定小手训练的三个区域,分别为“插插、玩玩喂小动物、小蘑菇”的主题。区域活动的目标设定范围要尽可能广泛,允许幼儿结合当下的真实诉求进入对应的发展区域,作为幼儿教师大家都知道,即便是同一个班级、年龄相近的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水平必然存在客观差异,落差是由幼儿不同的早期经验、生理机能决定的。教师要发挥出个人辅助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幼儿的现存差异,促进大家实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要求人人都具备同样的能力和水平。为满足幼儿的真实需求,我设定了《插插、玩玩》的主题区域,幼儿可以结合个人的素养选择不同的玩法,能力一般的幼儿可以利用工字钉锻炼插入和拔出的能力,水平强的幼儿可以借助工字钉这一材料进行简单的排序、尝试打造漂亮的造型,此举能让幼儿们各尽所能,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得到提升,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活动中应该体现层次性,为幼儿带去释放个人潜力、不断提高自我的机会。如在《喂小动物》中,第一层次要求幼儿将水珠喂给小动物,培养幼儿用勺子的能力,第2层次让幼儿将橡皮泥搓成汤圆的形状,再用勺子喂养,培养幼儿搓与用勺子的能力,第三层次让幼儿收集小石头,再用糖果纸将其包裹起来,带着糖果来到小动物区域前,将糖果纸拆开,把石头喂给小动物,第四层次则是要求幼儿利用筷子将木珠一颗一颗地投入小动物的口中,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按照以上由易到难的方式去创设活动环境、设定并展开区域活动,既能避免活动形式过度单一,又能大大提高大家手指的灵活性。
(三)幼儿作品的展示
幼儿的成长是以连续性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持续推进的,在此期间幼儿会产生大量不同的作品,作品的展示是做好教学监督的有效措施,在结束每次活动后,教师都应该及时替换旧的展示内容,还应该不断调节、优化孩子家长的胃口,在展示日常生活化作品的同时适当穿插创意作品内容。比如可以展示幼儿的涂色作品,也可以展示幼儿的创意画,更可以让幼儿偶尔将自己在园内打造的美术作品带回家。幼儿展示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形式,在过去部分教师只关注“好作品”的展示,旨在通过好作品的分享树立典范榜样,激励所有幼儿。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最好的激励就是让大家全方位的参与,如果仅仅只是展示某几个幼儿的作品,他们的创作范围、视角又相对固定,这不但会让其他幼儿错失参加的机会,也会让被展示作品的幼儿失去对照,无法完全释放出激励价值。为此教师应该结合现存问题做出及时调整改变。比如说可以尝试将不同幼儿作品以丝带的方式串起来,粘贴在塑料薄膜上,挂在教室门后位置,让所有幼儿作品都有被展示的可能,同时此举还能优化室内空间环境。
(四)幼儿评价
评价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师要带领幼儿在系统观察后收集信息、做好详实记录并进行点评。不同小班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规律是不同的,适合各阶段幼儿的教育内容、活动主题、室内活动设施的设定都存在差异。从评价标准来看,针对小班幼儿更应该关注大家的情感、态度发展,从方法来看,小班幼儿的评价可以多多利用成长档案袋、成长记录手册。在过去笔者不仅借助成长手册来反应幼儿的活动表现,而且还运用图片将幼儿在园内一日活动的状态体现出来。为有效做好区分,还用不同颜色图形代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红色长方形代表幼儿的交际能力,蓝色三角形代表幼儿的活动态度和成效,红色正方形代表幼儿午睡表现,绿色圆形代表幼儿自主用餐的完成情况,在做好档案袋、记录手册后要将它们挂在教室内,此举既能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同时还能优化现场环境,让众人通过图示明确自己现存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优化提供清晰方向。
(五)家园联系栏(幼儿直通车)
家园联系栏是每个班级必备的栏目,也是动态体验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设施,更是家长与教师联系的核心纽带,对家长深度了解孩子在园内表现提供了有效渠道,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家长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认知程度,以更理解配合的态度参与集中。家园联系栏往往是家长进入班级后看到的第一个空间,所以教师应该设定富有意义的名字,如爱心直通车就是不错的选择。在打造空间时,可以先进行幼儿的问卷调查,在了解到大家都喜欢苹果之后将家园联系栏分成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以苹果的造型来体现内容,分别是教学早知道、区域计划、宝宝最棒、爱的小屋、请您留言。第一模块应该将本周幼儿学习的内容详细体现出来,便于家长把控;区域计划要为家长提供与幼儿发展各项能力相关的资讯;宝宝最棒则应该介绍幼儿在园内学习的歌曲儿歌;爱的小屋应该分享家庭教育常识,引导家长以科学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日常教育;请您留言则是为家长提供提出看法的渠道,让大家将自己对幼儿园活动教育、一日生活的意见和看法留下来。按照以上方式去设定爱心直通车可以保证每一个栏目都用清晰的字体表达内容,同时各个模块间又彼此独立,以美观的形式作为呈现,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活动设施与环境。除了以上五大模块外,教师还应该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大家希望让父母知道的园内一日生活以新模块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整个过程由幼儿自行设计。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幼儿动态体验空间设施环境创设一事上,很多教师都认为应该由自己作为第一负责人,提前为幼儿准备好,幼儿没有必要参加,其实幼儿是室内环境设施的真正主人,即便是小班幼儿大家也具备一些年龄特点、认知需要,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教师不应该自己一头热,需要与幼儿互动,引导大家共同参与。本文以营造动态体验空间的小班幼儿室内活动设施环境创设手段为例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在未来建议教师对标以上五大方面作为参照,在室内设施环境上做好优化安排,确保幼儿能浸润在良好的氛围下,以轻松姿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白云妹.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个案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7.
[2]潘盛平.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实施与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22-23.
[3]陈寿千.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小班美术区域活动创设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韩雯丽.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幻画报,2021(10):143-144.
[5]邹紫嘉.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实施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5):115-116.
[6]刘沃奇.室内共享运动区环境创设与教师支持[D].湖南师范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