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摘要
关键词
乡村小学;阅读探索;有效衔接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发展存在单一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思想和阅读评价等诸多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把握乡村小学语文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以及采取可行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乡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分析
1.1 响应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各项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各项国家政策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阅读模块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要求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阅读知识储备、阅读覆盖面以及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等各项要素的全面培养和重视。由于阅读模块的教学和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各模块有效串联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要素,需要老师能够有效的通过将课本内容与课外阅读实现有效的串联,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模块的学习动力、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以及实现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等各项要素的全面成长。
1.2 弥补教学缺陷和不足
由于传统的语文学科在阅读模块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大多是采取以老师为主导、紧密围绕书本内容来进行学生被动式的知识学习,因此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于阅读模块的学习动力以及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通过在进行阅读模块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串联,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后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于本章节内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多元化阅读内容的有效引导下帮助学生实现自身阅读理解能力、情感和阅读文章各项内容的串联能力和把握能力等各项要素的有效提升。并且课后阅读和扩展也能够有效弥补课本教材无法短时间内进行频繁的更新的缺陷,同时通过开展课内外有效串联的形式也有利于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扩展。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发展现状分析
2.1 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部分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课内外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所选取的阅读材料以及开展的阅读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分辨能力等各项要素的成长黄金时期,如果缺乏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对学生中学,大学的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实际的阅读模块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部分老师所选取的阅读教材内容以及阅读途径形式过于单一化,仅仅只是围绕书本内容来进行阅读模快理论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教学。还有部分老师会采取跟读、泛读或是一起读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的阅读模块教学,缺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外阅读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引导。加上农村地区的学生本身受到家庭经济条件以及极个别家长错误的教学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限的课外阅读教学无法推动学生实现自身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2.2 教学思想存在问题
部分老师在进行阅读模块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等因素的影响,课内外阅读教学大多是围绕小升初考试内容、学生应试技巧培养等各项内容来进行教学和引导,为了做题和为了成绩提高而进行阅读的教学思想,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成绩和达到平均水平的阅读能力,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阅读思维、阅读兴趣的培养。
2.3 阅读评价的开展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对于多元化教学内容以及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同时还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对于学生阅读成果以及阅读行为等各项内容的评价。帮助学生能够找出自身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缺陷,并通过客观且多元化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但是当前部分老师在进行课内外衔接教学环节缺乏全面且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开展,导致老师单一化的评价内容和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形式,无法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客观且及时的评价和引导。
三、乡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具体方法探索
3.1 学生兴趣的激活
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宽学生的阅读见识,有效确保能够加快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和提高学生阅读模块教学成效的关键要素。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具体的阅读教学环节能够融入更多区域化的内容和采取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通过以教材内容为主来进行拓宽学生阅读面和进行多元化课外阅读教材的探索和运用。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了解本篇文章的技术内容和该篇文章发生的故事背景。然后在课堂或是课后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具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美誉的《史记》,通过对原版内容或是阅读少年版史记等方式,以此来通过课内外的有效延伸和衔接,帮助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文章以及内外阅读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增强知识点的串联,帮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阅读内容的学习和课内外衔接的过程中提高对于阅读模块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需要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不仅需要老师能够结合教材教材内容来实现由点到线的阅读面的扩展,同时还需要老师能够由点到面的融入更多趣味化的元素,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课外阅读的积累和探索。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后,老师可以通过选取鲁迅先生能够有效适合当前学生阅读基础的作品来进行阅读。学生在发现一部好的作品和文章的过程中会激发对于作者的了解兴趣和动力。通过引入鲁迅先生其他作品来进行课外阅读扩展,能够有效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帮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某一作者的生平和写作风格,提高和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
3.2 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收录了许多古典名著作品,这些文章内容都可以作为老师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材料来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由于受限于有限的教学课堂时间和课程安排内容,学生只能通过教材所收录的古典名著片段来进行阅读,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古典名著以及其内涵的精神价值和人物情感的理解,需要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进行这本书阅读的方式来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延伸和扩展。
例如在学习武松打虎有关章节内容教学后,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林冲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水浒传》中的片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了确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成效以及把握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需要老师能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成果和经验的分享交流会。要求学生们能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进行名著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见解,对于阅读理解层次、阅读效率较高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对于未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适当的批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后阅读成果的分享以及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部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存在敷衍了事和随意应付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帮助老师把握本班学生阅读成果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3.3 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针对当前部分老师缺乏对于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环节过程中的有效评价问题,需要老师能够建立健全完善且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通过多评价主体和多评价内容等方式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对于课内外阅读成效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老师能够增加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等多元评价主体的方式,并通过能够重视学生在进行课内和课外阅读环节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增设,以此来通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来有效规避传统单一化评价主体和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的诸多缺陷和问题。其次,需要老师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索的同时,能够及时的对于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客观的评价。例如对于主动预习和完成课后复习、学习态度认真以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在阅读环节过程中存在阅读不流畅和错误的问题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省和小组成员互评后,适当的给予批评和方法的指导,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反复读写、牢记词汇的书写以及读音等方式来解决学生出错和不流畅等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贪婪、吮吸等生字生词频繁出现念错或是记混的问题。需要老师能够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读音和阅读问题,及时的给予反馈和方法的引导。
四、结束语
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等措施,是本文探索乡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
[1]琚胜男.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4,(03):49-51.
[2]靖宝珍.“广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176-178.
[3]董欣瑜,毕莎.浅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与注意事项[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11):167-170.
[4]夏镇.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蛛网”阅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3,(08):24-26.
[5]林荔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3,(18):74-76.
[6]马茜茜.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23.DOI:10.27284/d.cnki.gsxiu.2023.000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