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万丽

江苏省镇江中学 212000

摘要

这篇文章以读促写为主题,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首先,阐述了阅读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和培养审美情趣的意义。接着,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与挑战。随后,提出了选择优质文学作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鼓励多层次的写作实践和引入互动式评价机制等实践策略和方法。整篇文章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以读促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通过阐述阅读对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空间拓展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意义,以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选择优质文学作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鼓励多层次的写作实践和引入互动式评价机制等策略和方法。本文旨在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一、读促写的概念及意义

(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字表达形式,包括丰富的词汇、生动的描写、精妙的句式等,这些都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和灵感。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模仿优秀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其中的技巧和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例如,当学生阅读到一篇精彩的叙事文章时,他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形象,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当学生接触到一篇优美的诗歌作品时,他们可以体会作者如何运用音韵、节奏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感染力和审美水平。阅读优秀作品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学习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和用词技巧。通过不断地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短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资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拓展思维空间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沉浸在作品的情节之中,还能够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人生观。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想象作品中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节,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激发出各种奇思妙想。例如,当学生阅读一部充满幻想的奇幻小说时,他们可以跟随着故事的发展,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中,经历各种奇妙的冒险和探索,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复杂情感和人物性格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体会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当学生阅读一部充满人性矛盾的文学作品时,他们可以思考人物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感,探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思维能力。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培养审美情趣

夏衍的《包身工》是一篇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写照,展现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这篇作品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人物的塑造,使读者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刻的触动,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在《包身工》中,夏衍以朴实的文字描绘了包身工李青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通过对李青在城市的底层工厂里的劳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生活写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场景,从而产生共鸣和共情,进一步激发了对生活的审美情感。夏衍在《包身工》中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李青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他的坚韧、顽强以及对生活的渴望都在作品中得到了生动展现。通过对李青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矛盾、挣扎和希望,进而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认识。在《包身工》中,夏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展现,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审美情趣。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每一个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魅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还能够领略到夏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魅力。夏衍的《包身工》作为一篇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提升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一些教材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僵化,缺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潜能的有效内容。这种设置使得学生难以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启发和灵感,限制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存在着单一的趋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限制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潜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探究式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语文评价体系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考试分数为导向,评估重点偏向阅读理解,而忽略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对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方面的全面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读促写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一)选择优质文学作品

选择优质文学作品是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精心挑选适合的文学作品。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围城》《活着》等,这些作品涉及当代社会现实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贴近,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选择优质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

(二)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

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是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些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理解、文学赏析、主题探究等。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比如,针对一篇短篇小说,可以设计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也可以设计文学赏析题目,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此外,还可以设计主题探究题目,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三)鼓励多层次写作实践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这些写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模仿写作、创意写作、批评性写作等。模仿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模仿其中的叙述手法和语言风格,然后尝试撰写自己的文章。通过模仿写作,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意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生活的文章,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故事。通过创意写作,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批评性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同学们的作文,然后进行批评性写作。学生可以分析作品的优缺点,指出作者的写作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批评性写作,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引入互动式评价机制

通过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引入同学间互评机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这个机制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换作文,并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们可以从同学的评价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种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教师定期反馈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文,提供具体、及时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个性化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明确自己的提高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和提升。可以结合课堂互动和在线平台等方式,建立起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流。通过这种互动式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良性循环。

结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选择优质文学作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鼓励多层次的写作实践和引入互动式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当前教学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全面优化教学模式,实现读写结合的良性循环,推动高中语文教育不断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璇.以读促写,读写共进—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3(3):0039-0041.

[2]张美华.以读促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J].读与写:中旬, 2021(2):0093-0093.

[3]徐希艳.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新课程, 2022(43):33-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