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堂中阅读策略的培养与实施
摘要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策略;学习能力;思维培养
正文
引言
语文阅读理解在小学生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是小学生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保障[1]。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参考,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为其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旨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童话故事等,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情感、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这种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地选择阅读,并带着积极的心态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拓宽知识面和视野的机会。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非虚构类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多样化的观点,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这样的阅读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学习和世界充满兴趣和渴望。
(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阅读能力不强,尤其是对语文文章的内容理解程度不够深刻,也不熟悉语文阅读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不同段落表达的主题含义,从中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这样长期持续的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可以使学生通过文章中的相关词语和段落回忆以往所学语文知识,进而能够在以后更好地运用语言。
(三)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通过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情感和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各种人物、事件和社会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容理解,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文学作品通常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细腻的描写语言和独特的艺术结构来展现美的一面。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从而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在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思考作者的意图、角度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并学会欣赏和鉴别真正的艺术品质[2]。
二、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阅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初次接触阅读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来进行阅读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阅读内容的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图片和视频可以展示场景、人物、活动等具体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联想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参与度。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通过具象化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字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小兴安岭并没有实际的了解,对这个地方比较陌生,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所描述的景色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的想象空间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素材,创设一个关于小兴安岭景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自己对小兴安岭的想象,然后再引入课文,通过阅读来认识和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小兴安岭的美丽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引入任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任务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在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应深入研究文章,制定阅读目标,了解学生情况,确保任务符合学生需求,并指导他们完成学习。不同文章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方法,并鼓励他们在不同环境下尝试,提升阅读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确定文章的重点内容,并将其作为精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为了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例如,“列宁到底喜不喜欢小灰雀?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和表达观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提升自己的阅读效果。
(三)以阅读收获为基础,引入讨论交流模式
每个人在阅读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角度,这种多元的碰撞可以激发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阅读收获为基础,引导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而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时,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并倾听他们的回答,从而了解他们的阅读体会,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抓住文章的重点,归纳出中心思想,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通过这样的互动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创设相应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情感共鸣并将自己代入阅读中。然后,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例如,“如果你是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你会点燃火柴取暖吗?”或者“小女孩点燃火柴之后,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绪?”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进行交流互动,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联系已学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仅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来进行推理、联想和拓展。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扩展知识视野,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文本,以激发发散思维。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在教学中让他们有机会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习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最后一个环节是续写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原有故事内容进行创作,使故事更加丰富完整。在指导学生进行续写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保留主要人物,老屋是故事中的主角,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也与老屋有关联;其次,要围绕原有主题展开,不偏离原有故事主题;最后,不要破坏已有的风格。老屋以其乐于助人的精神受到赞扬,在续写故事时,应体现这种精神。同时,也要保持原有语言风格和人物特点,如老屋慈祥宽容的形象。此外,在构思新情节时,可以发挥想象力,勇于探索新领域,但要保证故事前后连贯。通过引导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作,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拓展思维,提高想象力。
(五)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时,尽量不要脱离教材,但也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而是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到课外,面对琳琅满目的文章,如何在其中挑选出适合自身阅读,而且文章所体现的内容能体现出语文之美的书籍或是文章,这就十分考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由于教材都是由高校学者与一线优秀教师所筛选出来的,已经过检定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文章,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便不需要再进行筛选,全部认真学习吸收即可。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来找自己认为好的书,在这一周的时间内阅读完毕,写读后感,然后在课堂中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进行读书报告。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书籍,再通过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在读书时候的所发现的亮点。在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方面,这种开展“读书会”的形式,不仅能培养在阅读中记录以及总结的良好习惯,在做报告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听了其他同学所做的报告,还会对其他同学展示的书籍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挑选书籍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是学生理解、吸收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增长知识、积累词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语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语文阅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中培养和实施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召迪.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90-92.
[2]郭惠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优化策略刍议[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3,(12):54-56.
[3]修炳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23):237-239.
[4]解飞.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求知导刊,2023,(33):74-76.
[5]郏亚兰.语文课堂思辨性阅读的突围策略[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3,(11):8-9.
[6]陈静.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提问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3,(27):50-52.
[7]薛长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新视域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二).辽宁省大石桥市铁路小学;,2023:2.
[8]丁永香.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J].名师在线,2023,(23):28-30.
作者简介:林萍 1986.06 女 福建永春 汉 本科 一级教师 大田县香山小学 研究方向: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