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意识培养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柏媚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五中学 邮编:543200

摘要

要想让一个国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法治基础,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后备力量,其法治观念、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实施素养教育的同时,在初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因为缺少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意识的培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导致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水平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初中生的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对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行优化,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素养;初中教学

正文


法治意识素养是指在经历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下,经过社会实践而获得法治知识,形成观念,并应用有关法治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其生成的进程也是一个在时空中不断改进与优化的动态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对他们的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了一些关于法治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拥有了一种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识,还必须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这样的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起来。文章简要论述了在中学道德教育中加强法治教育的意义,并给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教学对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重要性

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在飞速地发展,但是,由于我们的生活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法治观念也越来越弱,一些极端的人,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利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着他们的法治。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素养,唯有掌握了一些法治常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够运用法治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以免走向不法行为。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观点出发,中学生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在遇到不健康的诱惑时,才能学会如何拒绝和阻止。因此,在中学道德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生的法治观念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新一轮的新课改,初中道德法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学习法治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们学会一些基本的法治手续,知道一些违法犯罪的危险,知道如何去维护青少年,这些都是他们在中学时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从法治感情培育的视角出发,利用法治有关的知识,协助别人承担自己应承担的法治和社会责任,是初中学生融入社会的需要。从培养法治行为能力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学道德法治课程进行指导,可以使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并加强其法治运用能力。因此,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新课标把学生放在了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上,要让他们把自己当作是学习的中心,加强他们的自学技能,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这一课堂之中,这样,就能够切实实现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教育目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育的时候,要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握到初中时期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弱的抵制诱惑的意志,挑选出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实例,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创造一个公正、和谐的教室气氛,让老师们能够自觉地扮演好一个指导学生的职责,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去探索,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对道德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制订的教育对策可以对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把握好道德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初中生运用法治知识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本是一门从生活中衍生而来的学科,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法治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要将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他们的法治应用能力。在中学道德法治课程的实施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有关法治的知识进行自身的转换,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法治知识运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实践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教学中,选取的案例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选取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案例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老师可以用一种模拟法庭的方式,将校园内的相关教育资源搜索出来,例如:房产纠纷、土地政策等,让同学们在这个模拟法庭的时候,有一种法治的尊严。也可以采取法治有奖问答等方式,走进社会,让同学们在法治的环境中汲取法治的知识,提高运用的技能。

注重教材的充实与运用,灵活运用多媒体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高校道德工作提供了极佳的机遇,新时期道德法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熟悉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老师要注意网络媒介上的最新法治新闻,把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向他们展示影像、照片等多种方式,带给他们一种视听上的震撼,动静相融的教学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多媒体的教育环境中,同学们可以很快进入到教室当中,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沉闷的政治教室就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在大量的资讯的刺激下,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参加到课堂的交流之中,从而使他们的法治意识素养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四)注意养成法治知识的习惯

法治意识的养成、人格的养成,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累积起来的。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法治意识的培养,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并对实际生活中蕴含的丰富法治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获得更多的法治知识和实际经历,从而在以后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平静地进行分析。以自己已具有的法治素养为基础,获取更为高效的问题求解思想,进而提升其人生实践能力。

首先,老师要引导同学们擅长使用互联网平台,收集更多的法治素材,通过扩展和扩展,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理解法治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正面效应。指导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并将其与实际的事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得到对法治的正确认识。让同学们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法治观念和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制,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的道路。

其次,也要借助大数据的辅助,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学习。通过课程内、课外法治教育相关的法治文化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与共享平台。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对法治中的一些关键的知识进行搜索和学习。通过扩展性阅读,使同学们对法治法规的认识不断加深。

四是要注重对初中法治意识的养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和同学们建立起很好的联系,一起对一些较为典型的法治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沟通,可以对目前学生所形成的法治思想的认知依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充分利用老师的引导,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与激励,使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地约束自己,表现出良好的法治修养。也可以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多留意一下时政新闻,对当前的形势有所把握,对我国的一些重大的法治政策和方针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促进他们自己的法治精神和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又或者,利用新媒介的优势,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关注微博、微信等官方网站的公众号,学习并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从其中提取出一些有用的法治思想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从而使自己的法治知识系统更加健全。

(五)强化对初中生的法治素养的评价和指导

首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要立足于推动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现存的法治精神和所形成的人格素养做出科学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全面展示,对他们对法治观念的认识,对他们在法治争论中提出的意见等方面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对法治的理解程度,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其次,在实施评价时,要将参与法治教育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行为用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目前对法治观念的认识,并且通过互动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共享,对目前法治教学和教室整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更加明确了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明确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这样,老师才能在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推动法治教育的高效整合为目的,制定下一步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的执行计划,从而使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充分的提升。

 

结语:

因此,在初中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将课程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其成为一种有趣、活泼的教育形式。只有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升,在教学中,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才能得到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邓书玲,曾恩泉中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文教资料.2010(01)

[2]佚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初中,2018.

[3]佚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