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研究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字意识逐渐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数字感是一个人在认识数学和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对数字的感受。数字意识就是人对于数字的含义的累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数字,通过数字和别人进行沟通,从而作出更加科学、更合理的理解[1]。在数学的课堂上,要与学生的现实相联系,让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数字意识,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概述
(一)数字感的一般概念及其含义
数字意识就是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与应用,能够利用数字进行沟通,利用数字的操作来解决所遭遇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以数(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为主,因此,在小学阶段,强化对学生的数感的培养,就成了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数感可以帮助他们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的认识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是指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知和直觉,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具备敏锐的数学直觉和感知能力。数感培养不仅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小学数学数感培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通过数感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数学学习[3]。数感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良好的数感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他们对数学领域的探索和发现。通过数感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综合来看,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目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应试,忽视数感培养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应试,而忽视数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数感课程设置不规范,缺乏系统性,是影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一些学校中,数感课程可能存在随意性安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性地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为了提升数感培养的效果,有必要规范和优化数感课程设置,确保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感课程设置不规范,缺乏系统性
数感课程设置不规范,缺乏系统性,是影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一些学校中,数感课程可能存在随意性安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性地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为了提升数感培养的效果,有必要规范和优化数感课程设置,确保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三)数感课程内容过于抽象,不易理解
数感课程内容过于抽象,不易理解是当前数学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学生可能会在抽象的数学概念面前感到困惑和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数感课程中引入更具体、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互动式教学、教学游戏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5]。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深入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之一。在数感课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数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数感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三、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一)在数学练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虽然在小学数学这一科目里,有一个理论解释小组,但也有不少的实践性。在小学生中,他们具有更多的思想和更多的实践经验[6]。基于此,小学数学老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状况,在课堂上,对老师进行指导,主动地为他们进行各种实践,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操作中获得、了解、掌握数学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实际操作指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分析之后,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育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提高数字感。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认识厘米和米》这一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去体会各种长度单位的观念[7]。首先,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根细绳、尺子等,让他们亲自动手去量一公尺的距离,并且将牢牢地记在心里。其次,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不同长短的绳索,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寻找一条一公尺的绳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们对一尺的距离有了切实的认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数字意识。
(二)通过情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情景教学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创造一个合适的情景,既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在某种意义上增强意识,对发展他们的数字感很有帮助。
比如,当我们讲到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情景:“我们一年级有两个班级,一班54名同学,二班有56名,一年级有几名同学?”通过设置情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自己去进行思维,题中计算的是54与56的和,这样就可以得到54+56=110(人),通过情景式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数字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设计恰当的问题加强数学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能够针对所教的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合适的数学问题,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数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意识。所以,要在实践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就必须按照具体的教学目的,为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到问题中去。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因数与倍数》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首先,老师可以问学生:“小朋友,你喜欢吃糖吗?”他们齐声喜欢!”老师再问:"小明有5颗糖,小凯有15颗糖,凯比小明有多少颗糖?”这是一个简单的加减题,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10个!“老师又问:"小凯有多少颗糖,小明有多少?"
(四)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数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增强课堂的凝聚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恰当地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加强对数感的训练,让他们通过集体协作来获得知识,从而加强对数字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数感。
比如,在学《认人民币》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把日常购物的场景和课堂上的场景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我们带着100元,一个50元,2个20元,再加上一个10元,我们应该怎样用手里的200元去买43元的奶?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可以采取的多种采购方式,并对采购计划的执行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各种购买方案的差异,而且还能够在设计和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尾部分
总的来说,在小学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量意识,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数学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生活教学、锻炼学生估算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字意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学,去感受数学,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蓓蓓.培养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质[J].华夏教师,2017(22):19.
[2]薛惠华.新课标下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19):81.
[3]李春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61.
[4]毛小燕.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5):67-68.
[5]郭民,史宁中.小学生数感发展规律与特征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5.
[6]蘭赠连.数感培养“五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
[7]梁瑞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J].教师,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