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恒飞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商学院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改革和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针对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对策,旨在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这些对策的实施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跨境电商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教融合;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市场需求

正文


一、行业背景分析

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兴力量。中国作为全球电商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跨境电商业务量逐年攀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增长。然而,当前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实际业务操作、国际市场营销、跨文化沟通等方面。

基于产教融合的改革策略,成为缩小这一差距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发展态势、企业人才需求以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二、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发展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1.教学内容落后,不利于增强学生地创新能力,目前新科建设指导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精神为跨境电商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鼓励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经验基础之上,探索更加创新和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

2.教学方法传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无法完全满足行业动态变化的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经济管理课程的一部分,其与国外的电商课程相比,教学方法保守,缺乏创新点。老师,学生听,没有好的方法在课堂上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应用方法和工具,跨境电子商务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兴趣学习理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1]

3.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之间协同教育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高效的教学方法广阔的国际视野。然而当前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效果的提升。[2]

4.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较好的融合: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不注重重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融合,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难以以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环境。

5.人才培养跟不上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导致教育脱离实际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高校缺乏全能型专业教师且部分是从电子商务类专业、经济贸易类专业转行而来,缺乏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实操经验,导致讲授的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3]

6.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跨境电子商务课程需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师资、实训基地等,然而现有的资源难以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7.缺乏持续改进与创新: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反馈进行调整和创新。

三、目标及对策分析

1.更新跨境电商课程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定期更新教学材料,包含最新的市场动态、技术变革和政策法规,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构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涵盖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跨境电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都在不断探索完善,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主体涉及社会政府、行业、学校、企业要求五方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为了促进产教融合顺利推进,就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产教融合协同机构,统筹协调处理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4]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1引入企业实战案例,确保课程与市场紧密对接企业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筛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案例;企业分享案例背后的实际经验和教训;从企业的成功经验、项目难点、重点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角度选择案例;将原始案例资料改编为适合教学使用的格式,包括案例背景、关键问题、决策过程等;结合理论框架,将案例整合进教学大纲和课程材料中。

2)翻转课堂: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来增强学习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环节(如讲座和演示)转移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视频、阅读材料或其他资源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等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

1)提高学习自主性:学生需要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驱动力。

2)增强课堂互动:转移知识传授环节后,课堂上可以更多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工作等形式,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3)巩固和应用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课前获取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

4)个性化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风格来安排课前学习,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5)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再是单向传递知识的讲述者,而是成为了引导者和辅导者,这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3)在线教育:包括一系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基础知识、运营技能和行业动态的课程内容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政策方针、数字基础设施、物流与支付、信用和风险管理和公共服务数据分析方法全球数字贸易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培育适应现代跨境电商发展人才的关键。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能力提升校企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未来,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繁荣,课程体系应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应更加注重创新与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将成为我国跨境电商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志超.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J].中国商论,2017(09):189-190.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7.09.091.

[2]何伟,何思瑶.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05):175-178.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5.046.

[3]唐艳.论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2020(12):58-59.

[4]王立鹏.“产教融合+”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影响因素探究[J].科技风,2020(16):264.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6226.

[5]赵丽丽,王立鹏.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4):1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