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区材料投放与运用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改进策略
正文
1研究问题的提出
《指南》中指出:“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教育的一种延伸,也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个体化指导的重要形式。而重视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使每一个幼儿在充足的材料、愉快、自由、合作的氛围中实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时期,特别是中班的幼儿,处在幼儿园小班到大班的过渡阶段,他们常常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感到好奇,开始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事物之间关系的愿望,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兴趣。此外在小班阶段,幼儿几乎未接触到科学区的科学实验、科学小制作等方面的材料,因此在中班科学区开展材料投放与运用的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反观我园在中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情况,往往存在如下几种状态:科学区材料投放是盲目的,与主题活动教学不相匹配;科学区材料投放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不相符;学区材料投放没有操作性和趣味性,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单一,没有层次性,难易程度不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中班科学区材料投放与运用的策略,思考教师如何智慧性地提供活动材料,努力使科学区真正起到激发幼儿兴趣、养成探索品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作用。
2研究意义
中班科学区材料投放与运用的策略研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科学区材料。合理的材料投放与运用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其次,研究成果对于教学改革和优化课程设计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和运用策略研究可以为教育机构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此外,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帮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和实践。
3研究内容
3.1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发展现状,包括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种类、数量和更新频率等,梳理分析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3.2对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材料投放情况: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层次性、操作性、趣味性等,通过对幼儿园材料投放、材料使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建立材料投放与幼儿使用特点之间的关系;
3.3通过对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针对成因进行分析的结果,提出改善中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及改进策略。
4研究过程
4.1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的选取情况
4.1.1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材料由于其组成、性能的不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按照材料的功能可以分为四类,即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和制作创造类。
表1 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的种类 (N=62)
材料种类 | 观察阅读类 | 科学玩具类 | 操作实验类 | 制作创造类 |
人数 | 18 | 73 | 52 | 31 |
所占百分比 | 10.3% | 41.9% | 29.9% | 17.9% |
由表1可见,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以科学玩具类最多,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41.9%;其次是操作实验类,选择人数所占比例为17.9%;制作创造类和观察阅读类的材料相对较少。由此可知,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的种类分配是不均衡的。
4.1.2科学区域材料的来源
科学区域材料来源主要有幼儿园购置的成品材料、收集的半成品材料、废旧物品,结合时间、地点的自然材料。
表2 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来源(N=62)
材料来源 | 购置成品材料 | 半成品材料 | 废旧物品 | 自然材料 |
人数 | 71 | 42 | 25 | 45 |
所占百分比 | 38.8% | 23.9% | 13.7% | 24.5% |
由表2可见,幼儿园购置的成品材料是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最大,选择废旧物品的人数占比最少。
4.1.3科学区域材料选取的标准
选取合适的区域材料是幼儿操作区域材料和进行区域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对材料的选取较为重视,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访谈将科学区域材料选取的标准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一定趣味性;具有安全性;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强。
表3 科学区域材料选取标准(N=62)
科学区域材料选择标准 | 符合中班年龄特点 | 具有一定趣味性 | 具有安全性 | 科学性 | 操作性强 |
人数 | 42 | 51 | 62 | 47 | 34 |
所占百分比 | 17.8% | 21.6% | 26.3% | 19.8% | 14.5% |
由上表可见,安全性是教师选择区域材料的首要标准;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具有科学性,最后考虑的是区域材料的操作性。此外,笔者访谈调查得知,幼儿园选取科学区域材料时非常注重其安全性,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在选择材料时较少把操作性强作为选择科学区域材料的标准。
4.2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是提高科学区域材料效率的关键。科学区域材料投放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调查:一方面为材料投放的更新频率;另一方面为材料投放的依据。
4.2.1投放的更新频率
表4 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更新频率(N=62)
科学区域材料更新频率 | 3次及以下 | 3-5次 | 5-7次 | 7次以上 |
人数 | 34 | 20 | 6 | 2 |
所占百分比 | 54.8% | 32.3% | 9.7% | 3.2% |
由表4可知,在调查的教师中,一学期里更换中班科学区域材料的次数少于3次(含三次),占54.8%,同时在访谈中得知幼儿园认为科学区域材料的更新次数偏少,有的班级甚至只是在学期初才会更新一次区域材料,在学期中不更换材料。总体来说,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的更新频率较低。
4.2.2投放依据
表5 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是否有依据情况(N=62)
是否有依据 | 是 | 否 |
人数 | 50 | 12 |
所占百分比 | 80.6% | 19.4% |
由表5得知,在调查的教师当中有12名教师投放科学区域材料时没有依据,所占比例为19.4%;有50名教师投放有依据,所占比例80.6%。在50名有投放依据的教师当中,进一步调查得知投放依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幼儿方面包括幼儿需要;教学方面主要是教学目的;自然特点主要是结合时令投放。
4.2.3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的管理情况
表6 科学区域材料摆放方式情况(N=62)
摆放方式 | 结构式 | 开放式 | 两种结合 | 随意摆放 |
人数 | 2 | 10 | 24 | 14 |
所占百分比 | 3.2% | 16.1% | 38.7% | 22.6% |
由表6可知,选择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投放的幼儿教师最多,所占比例最大,比例为38.7%,随意投放的占比22.6%,开放式摆放和结构式摆放的人数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16.1%和3.2%。
表7 科学区域材料的使用情况(N=50)
材料投放和使用方法、要求是否明确 | 总是 | 有时 | 几乎不 | 不 |
人数 | 8 | 32 | 16 | 6 |
所占百分比 | 12.9% | 51.6% | 25.8% | 9.7% |
由表7可知,选择有时的教师人数最多为32个,所占比例为51.6%;选择几乎不的人数为16,所占比例为25.8%,选择“总是”和“不”的人数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为分别为12.9%和9.7%。
4.3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4.3.1材料投放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中,存在着材料投放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材料种类单一。在科学区活动中,常见的材料主要包括图片、模型和简单实物等,缺乏更多形式和类型的材料。这使得幼儿的学习体验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感知和学习需求。
二是材料缺乏个性化。科学区活动中的材料往往是针对整个班级而投放的,忽略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幼儿在发展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上存在差异,需要个性化的材料支持来促进其发展和参与度。
三是缺乏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脱节,缺乏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这导致幼儿难以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4.3.2材料投放缺乏引导和互动性
一是缺乏明确的使用说明。部分材料投放后缺乏明确的使用说明,幼儿在面对这些材料时往往缺乏指导和引导。
二是缺乏互动性材料。科学区投放的材料缺乏互动性,无法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欲望。互动性材料可以包括可操作的实验器材、游戏化的设备或合作活动等,能够增加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三是缺乏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在科学区活动中,材料投放往往只是被动地提供给幼儿,缺乏与教师的互动机会。教师可以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与幼儿互动,共同探索科学知识。然而,缺乏与教师的互动机会使幼儿难以获得及时的指导和支持,限制了他们在科学区活动中的学习和成长。
4.3.3材料投放缺乏持续性和综合性。
中班科学区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存在持续性和综合性不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持续性的材料投放:科学区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往往是一次性的,缺乏持续性的更新和补充。这使得幼儿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新鲜的学习资源,限制了他们的探索和学习动力。
二是缺乏综合性的材料投放:科学区投放的材料往往是单一的,难以提供多方面的学习体验。科学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4.4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改进策略
4.4.1增加材料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一是材料分类与投放。建立科学区材料的分类系统,包括观察材料、实验材料、探究材料等。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投放不同类型的材料,丰富科学区的资源。
二是个性化支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材料支持。例如,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提供不同主题和难度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4.4.2提升材料投放的引导和互动性
一是清晰使用说明。材料投放时都应附上明确的使用说明,包括材料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探索思路等。这有助于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是互动性材料投放。增加互动性的材料投放,如可操作的实验器材、拼图游戏等。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和合作,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三是教师参与引导。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的科学活动,与他们共同探索和互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3增强材料投放的持续性和综合性
为了改善幼儿园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的持续性和综合性,以下是一些策略建议:
一是制定材料更新计划。建立科学区材料的更新计划,明确投放新材料的时间节点和频率。这可以确保科学区始终拥有新鲜、具有吸引力的材料。计划可以根据学年、学期或月份制定,确保材料的更新和轮换。
二是多渠道获取材料资源。与学校、家长和社区合作,寻求多种渠道的材料资源获取。可以通过募捐、物资回收、参观实践等方式,获得来自不同来源的材料。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获取最新的科学教具和材料。
三是建立材料资源库。在幼儿园中建立材料资源库,集中存放各类科学材料和教具。资源库可以包括书籍、模型、实验器材、图表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投放,保证材料的持续性和可用性。
四是综合学科知识投放。在科学区活动中,投放与多个学科和领域相关的材料。这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跨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可以投放与科学相关的数学材料、语言材料和艺术材料,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科学学习中。
5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针对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的问题,实施改进策略和指导建议,可以提升幼儿园中班科学区的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这将为幼儿的科学学习和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他们的兴趣培养和学习动力,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改进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与此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使其具备科学区活动设计和材料选择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