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博物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培臣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深圳 518049)

摘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是高中学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率。我们团队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发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资源,全面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博物馆 研究性学习

正文


学科素养是这个学科育人树人价值的具体体现。2017教育部下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设置要具有时代特征,构建自由开放、有序多样的语文课程。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推进中学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除了通过传统的课堂来培养之外,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也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群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要设置研究专题,要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之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内容,列入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共六学分,分两个课题研究,或者两个项目设计。但是学校资源有限,课程的开展质量也不是很高,借助校外力量,利用校外资源,是提升课程质量的一个好方法。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学校承担学校教育,家庭承担家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构成学生完整教育体系。学校与博物馆的结合,合理利用资源,最大化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如此,研究性学习课程更应该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必修内容,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和特点,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团队与深圳博物馆合作,共同开发学生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资源,让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一、博物馆资源的分析

    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下就是深圳博物馆2019年展出的12次大型展览:

1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展览名称是从地中海到中国2深圳博物馆自然标本征集汇报展,展览名称是天宝物语3吴昌硕书画篆刻艺术展4深圳博物馆史部古籍善本(上),展览名称是传承之道5透过骨骼窥视生物演化展;6刘贺与他的时代大汉海昏候展;7深圳博物馆藏清代广东书画展南粤墨话8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展;9深圳候鸟科普展候鸟的秘密展览;10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吉金铸史展;11深圳博物馆藏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精品展12七至九世纪的唐代物质与器用煌煌巨唐展。

从以上12次博物馆大型展览可以看出,博物馆是一个文化大花园,是传统文化的大宝库。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这里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场所。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展览也为学生的研究创造优越的条件。

二、博物馆资源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  

博物馆是文化精粹的大宝库,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大舞台。通过与博物馆共同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相应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讲解员培训和为展览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通过文物鉴别来让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文物鉴赏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布展和观展来拓展学生的文化事业,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

 

 

 

 

    三、博物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大汉海昏候——刘贺与他的时代”为例

1、展览介绍:

刘贺(前 92 ~前 59 年),西汉的第9位皇帝。他这一生,历经王、帝、侯三种身份的转换,命运多舛、坎坷起伏。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6 岁承袭父位,成为第 二代昌邑王。18 岁时,尚无子嗣的汉昭帝驾崩,年轻单纯、没有外戚倚仗的刘贺,被霍光等大臣拥立为皇帝。 谁曾想,27 天后,刘贺被曾经拥立他的臣子们废黜。此后,刘贺被赶回昌邑(今山东巨野),封国也被废除,开始了长达十年无官无爵的生活。直至 29 岁,他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举家南迁,就国于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南昌新建);4年后,他病逝于此地。2011年,他的墓园被发现,出土了数量庞大、精美绝伦、信息丰富的文物,包括金器、青铜器、陶瓷器、漆器、竹简木牍等。直至现在,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仍在继续。 刘贺,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如此之短、墓葬出土文物却又极其丰富的一位皇帝。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展览,为学生下一步的选择研究的内容做好基础。

2、现场参观:

利用周末时间,分小组到现场参观,每个小组选择几件重要的文物,通过查资料等手段,全方位了解这件文物,然后为这件文物写讲解词,并拍照带回照片,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讲解。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们沉浸式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审美的陶冶。

3、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运用自己小组撰写的讲解词介绍自己小组选择的文物,配图讲解。

例如:舞人玉佩

刘贺墓西回廊出土。这件舞人玉佩,与双龙首玉璜、玉管同出于主墓西回廊的一个漆盒内,被认为是一组玉佩。舞人为一位跳长袖舞的女子形象。汉代“无舞不舞袖”,可见长袖舞是当时最流行的舞蹈形式。舞人两鬓有卷发,水袖紧贴头顶,束腰较宽,衣领较宽,有网格纹,裙边有尖钩三角纹,袖口中有内袖,没有“翘首折腰”的舞姿势。有学者认为,上述是战国晚期玉舞人之特征,因此这件舞人玉佩应为战国晚期之物。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物,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了解文物的审美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4、分组选题:

以上多方面的了解之下,进行分组选题。

第一小组组长张裕文,选题是刘贺墓主椁室出土的金饼的价值研究。

第二小组组长刘妍菲,选题是刘贺墓主椁室出土的印章的鉴赏研究。

第三小组组长张郑童,选题是铜错金神兽纹当卢花纹的审美研究。

第四小组组长李炫驹,选题是“昌邑籍田”铜鼎上的铭文研究。

第五小组组长邓子烨,选题是十二棱蟠螭纹铜缶造型美学研究。

第六小组组长尹杰,选题是刘贺墓主椁室出土的琥珀饰件研究。

分组自由选题,是为了满足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5、分组研究:

学生们分组选题之后,就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一期间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指导,比如如何查阅资料等问题,在学生未能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给予指导,使学生的研究高效进行。

6、成果展示:

学生的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实物文创作品。每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报给同学们,让每个同学都学习到别的小组的成果,资源共享。也可以取长补短,以便于下一次研究能够更加高效

本次研究性学习共上交调查报告有两篇,全面细致的记叙了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小论文三篇,体现了学生对研究问的深入理解。文创作品六件,喜欢篆刻的学生仿照刘贺墓主椁室出土的印章制作出精美的篆刻作品。

结语

通过博物馆研究性学习,学生提高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撰写讲解词提高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撰写论文,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到博物馆实地参观,通过对文物全方位的鉴赏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小组成果汇报,互助互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场馆,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佳场所,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为学生开发研究性学习的社会资源,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如何在高中开展好语文研究性学习[J] 王富海.文学教育() 2019-06-03

[2] 渗透研究 滋养学力——语文研究性学习例话[J] 陈俊江.中学语文2018-06-01

[3]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J]王红萍. 新课程()2018-03-28

[4] 浅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指导与评价模式[J] 朱敏佳; 潘以锋.教育现代化2019-09-24

[5] 研究性学习实践方式的现状与对策[D] 孟娜.山东师范大学2019-06-10

[6] 对接《课标》又区别课堂——“校园博物馆项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 王莹莹.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12-28

[7] 一样的博物馆 不一样的学习——融合统整项目课程的博物馆课程建设思考[J] 唐晓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2-01

[8] 探究智慧博物馆形势下馆校合作新趋势[J] 牛志华.文化产业2019-10-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