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温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针灸温阳疗法;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 ;血糖水平
正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1]。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机体长期高糖导致代谢、微循环等功能出现障碍,因而引发患者四肢末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灼热感等,极大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因此,对于DPN患者临床中主要以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周围神经功能等为原则,促进微循环恢复,进而有效稳定血糖控制病情,提升预后[4]。但当前对于DPN尚无特效的西医治疗手段,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也被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所重视[5]。故此,本研究将中医针灸温阳疗法融入西医治疗方案,并对DNP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表1 一般资料情况
组别 | 例数 | 男性 | 女性 | 年龄范围(岁) | 平均年龄(岁) |
对照组 | 46 | 29 | 17 | 32~76 | 57.37±4.04 |
观察组 | 46 | 28 | 18 | 33~76 | 57.43±4.12 |
纳入标准: | (1)均符合《临床神经病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 年版)》者;(2)治疗依从性高者;(3)同一并签署书面协议者。 | ||||
排除标准: | (1)处于妊娠期者;(2)患有严重精神障碍者;(3)中途放弃者。 |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如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31126 生产企业: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口服0.5mg/次,3次/d。观察组:在口服甲钴胺基础上给予针灸温阳治疗。取患者内关、气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血海、胰俞穴等采用阳明经穴治疗原则进行针刺,1天1次,并依患者感觉局部酸胀感为宜,同时留针30分钟,每10min行针1次;取足三里、行间、承山、太溪、三阴交、合谷、涌泉、曲池、太冲、委中穴以艾灸疗法进行悬灸,每个穴位行针15min,以患者局部可耐受温热感为宜。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内容见表2
表2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项目 | 观察内容或判定指标 |
临床疗效 | 显效:临床症状、神经传导情况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神经传导情况有所缓解;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
血糖指标 | 应用血糖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 |
应激反应 | 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检测。 |
神经传导速度 | 通过肌电进行检测尺神经及腓神经的MCV 、SCV。 |
临床症状 | 采用TCSS评分量表 |
生活质量 | 应用SF-36量表 |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处理,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两组对比(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6 | 28(60.87) | 18(39.13) | 3(6.52) | 43(93.48) |
对照组 | 46 | 22(47.83) | 15(32.61) | 9(19.57) | 37(80.43) |
X2 | 4.853 | ||||
P | <0.05 |
2.2两组血糖及应激反应指标
治疗后,两组对比(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血糖与应激反应指标情况(`x±s)
组别 | FBG ( mmol/L ) | 2hPG(mmol/L) | SOD ( IU/mL ) | MDA ( nmol/mL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46) | 8.24±1.27 | 7.03±0.62 | 10.56±2.65 | 9.09±0.98 | 234.58±24.19 | 285.42±35.24 | 60.55±6.24 | 48.73±5.07 |
对照组(n=46) | 8.08±1.29 | 7.65±0.78 | 10.65±2.98 | 10.54±2.59 | 233.58±26.54 | 249.96±35.08 | 61.88±6.29 | 53.68±5.24 |
t | 0.614 | 4.879 | 0.176 | 4.076 | 0.213 | 5.527 | 1.167 | 5.268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后,两组对比(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x±s),m/s]
组别 | 尺神经 | 腓神经 | ||||||
MCV | SCV | MCV | SCV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46) | 42.32± 2.43 | 57.96± 2.15 | 40.46± 1.87 | 57.07± 2.24 | 36.78± 1.95 | 45.89± 1.48 | 37.17± 2.06 | 48.32± 1.63 |
对照组(n=46) | 42.18± 2.27 | 48.85± 1.59 | 40.36± 1.97 | 44.78± 1.34 | 36.93± 2.09 | 40.27± 1.02 | 37.34± 2.22 | 42.82± 1.27 |
t | 0.244 | 22.975 | 0.223 | 31.701 | 0.355 | 21.139 | 0.379 | 17.978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临床症状
治疗后,两组对比(P<0.05),见表6。
表6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x±s),分]
组别 | 神经症状 | 双膝反射及踝反射 | 脚趾感觉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46) | 4.94± 1.35 | 2.25± 0.64 | 6.87± 1.62 | 3.66± 0.98 | 4.38± 0.96 | 1.95± 0.37 |
对照组(n=46) | 4.88± 1.18 | 2.96± 0.75 | 6.96± 1.34 | 5.23± 1.14 | 4.44± 0.88 | 3.12± 0.55 |
t | 0.579 | 4.911 | 0.634 | 7.813 | 0.223 | 12.09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生活质量
治疗后,两组对比 (P<0.05)。见表7。
表7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x±s)
组别 | 例数 | 社会功能 | 躯体状态 | 物质生活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6 | 66.76± 3.27 | 74.68± 2.12 | 65.71± 4.38 | 73.62± 3.27 | 66.41± 2.75 | 78.13± 2.44 |
观察组 | 46 | 66.88± 3.43 | 88.43± 3.05 | 66.03± 4.39 | 87.88± 2.44 | 66.53± 2.78 | 85.96± 2.43 |
t | 0.179 | 25.041 | 0.342 | 22.785 | 0.212 | 15.184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DPN是因患者长时间血糖代谢失常,进而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促使其基底膜、血管内膜等变厚,神经纤维所需血、氧等供应不足,从而使患者肢体远端出现寒冷感、蚁走感等现象[6~7]。同时还使体内肌醇、山梨醇等含量异常,损伤其神经细胞,进而引发体内微循环异常,并降低神经细胞的供养能力,使其神经传递速度变慢。此外,还使糖基化代谢路径被激活,并且自由基与氧代谢终产物被大量释放,诱发患者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事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营养神经类药物也是 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之一[8]。甲钴胺属于一种内源性辅酶维生素B12,可存在于人体血液、髓液及外周神经中,不仅能促进高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还可促进结构蛋白合成并组成轴突,进而修复已损害的神经组织[9]。再加上甲钴胺中的甲基12直接被转运至神经细胞内并通过过甲基刺激轴浆蛋白,促进其合成卵磷脂,使其受损轴突再生,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得以改善。但是,因DNP发病机制较复杂,单一西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应辅以其他治疗方案[10]。
中医学中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病”,其根本病机为阴虚燥热、脏腑虚弱。而诱发DNP则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消渴,导致其阴阳失衡,气血虚,痰浊阻塞而致经络痹阻不畅。因此,中医治疗应益气养阴、脾肾温补为原则[11~12]。针灸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且善于多角度给予对症治疗。本研究中将针灸温阳疗法应用于DPN治疗中,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得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血糖水平、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针灸温阳疗法在治疗DPN中效果确切。分析其原因是通过对内关穴进行针刺,能够起到安神、理气、镇痛作用,气海则可补肾、益气,合谷可降浊、升清,通气血,三阴交补肾、健脾,益血、调肝,肺俞可补肺清热,血海则可使脾血运化,胰俞能够调节脾胃,足三里可活血通络。应用温阳灸法,能够祛瘀化浊,助阳益气,促使患者阴阳平衡,提升疗效。同时还可对神经缺血、氧情况得以改善,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促进微血管再生,进而使机体内新陈代谢加快。MDA、SOD是反应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一旦机体微血管出现病变,则SOD会被大量消耗,进而降低机体消除自由基能力,并且剩余SOD经氧化会产生大量MAD,而MDA可促使神经血管基底膜增厚,并损伤神经细胞。同时,通过针刺穴位能够祛淤活血,有效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微循环功能,降低神经损伤。并且针灸使SOD活性增强,减少MDA产生,快速消除自由基进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并加快神经修复,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疗效。因此,针灸温阳疗法与甲钴胺结合治疗DPN,虽治疗理念、机理各不相同,但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发挥协同作用,进而提升预后。
综上,针灸温阳疗法在DNP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改善神经传导、控制血糖具有促进作用,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尚赛男.温阳通络方对阳虚络痹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脂代谢及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1):74-78
[2]李杨.温阳蠲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临床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2):0163-0165
[3]杜双芹.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6):0123-0126
[4]崔丽娟.中医针灸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5):0183-0186
[5]周淑辉,黄夏莲.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28):87-8993
[6]楼晔.四味健步汤联合常规疗法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1):0058-0061
[7]都斗斗.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2):0172-0175
[8]齐晓琪,王世东,赵进喜,张华,李潇然,曹艳冬,冯钰,沈艾佳.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辨证模式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指导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3):5-9
[9]张圆林,蔡伟伟,李娜.中药塌渍治疗联合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9(7):90-94
[10]赵博华,王振垚,杨晓伟.阳和汤方结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23,21(6):131-134
[11]陈书梅,张又之,杜红,肖娟,梁泽容.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18):3175-3179
[12]赵隽,张秋瑾,徐隽斐.自拟温阳通络汤治疗阳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5):549-551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