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管理在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沈小娇

扬州东方医院225000

摘要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管理在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0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10月份至2023年10月份,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提供常规护理,乙组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好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骨科的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机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管理;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作用

正文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作为血液在静脉内的凝积,导致患者血管发生完全或者不完全阻塞,作为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以分为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一旦发生肺栓塞,患者的生命会造成威胁[1]。围术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机率高达60%,部分住院患者也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各医院重视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建立更为系统、科学且规范的标准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十分重要。降低骨科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在骨科出现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与护理人员对于其危害的认知相对较为缺乏有关 ,导致患者因症状不明显发生漏诊,而且医院的防控系统不够规范,亦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科室内组建了骨科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监控体系,通过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评估,做好相关防控监管,并分析其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100例,时间为202210月份至202310月份,患者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7±2.42,女性患者37例,男性患者43分析我院在此期间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性不大,P>0.05。

纳入条件:所有患者首次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受伤到入院时间在48小 时及以下;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精神健康;

排除条件:患者入院时已经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个月内使用抗凝药物;沟通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

1.2方法

甲组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主要为科室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小组成员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由专业的血管外科专家、临床医师等,为患者制多方向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开展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在围术期,评估患者血栓发生风险,结合评定结果,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足踝关节等运动锻炼,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提供合理的体位引导,避免患者发生便秘、尿潴留等[2]。乙组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VTE管理团队,具体包括:1、建立医护一体化VTE管小组,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评估患者的骨折位置 ,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并确保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建立医护协同工作群,群内包括VTE专家,并设置质量管理员、医生、护理人员,所有人员通过统一培训,掌握VTE相关知识,如何提升质控质量,所有人员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2、建立医护一体化VTE管理体系,通过Caprini血栓评估风险量表对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培训,包括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如何正确使用医护一体化VTE管理系统,提高量表的可信度,统一使用方法[4]3、建立医护一体化VTE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登录VTE系统后,评估患者发生VTE风险,对于骨科患者的位置 进行分析,掌握患者的当前状态,记录患者的下肢是否发生了水肿,判断的方法,如何正确测量患者小腿腿围、大腿腿围。系统依据数据自动确定患者风险等级,医生依据判断和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护理人员一共分析,之后进行修改,明确患者的Caprini评分。若患者为中高危,应做好出血风险评估、机械预防禁忌评估,实现VET管理系统评估[5]。一旦考虑患者存在DVT或者PE时,应提供DVT/PE Wells评分,一旦该评分超过2分及以上时,患者发生VTE的机率较高,此类患者应提供血管彩超。对于PE Wells评分在2分及以上时,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机率较高,应为患者提供动脉CT检查。4、医疗治疗处置合作一体化,结合评估的结果,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分析,结合讨论的结果,为患者提供分级护理,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患者为高危,在患者的床头悬挂警示牌,并进行分级预防管理。每日由责任护理人员和主管医生共同查房,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期间,应观察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期间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实现对患者个体化、个性化预防,对于骨折严重的患者可以提供D-二聚体检测,由医护人员动态评估患者的具体状态,避免患者发生漏诊[6]4、建立医护健康教育一体化,科室内建立微信群,定期在群内为患者提供VTE防治相关知识,让患者明确VTE的严重性,预防的重要,一旦发病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明确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VTE的预防措施,如何正确使用血栓弹力袜,如何正确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5、建立预防措施,结合评分结果,若VTE为低风险时,为患者提供基础的预防措施提醒患者尽早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者被动运动,在病床上尽可能的提高患肢,勤翻身,若发生脊柱骨折的患者应为患者提供轴位翻身,鼓励患者尽可能早下床活动,开展被动功能锻炼,如何有效的屈膝、踝、足背关节,适当练习肌肉等长收缩训练[7]。对于评分为中高风险的患者时,为患者提供弹力袜、足底静脉泵,使得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依据医嘱为患者提供低分子肝素,实现抗凝的目的。对于高风险的患者,若使用低分子肝素无效果,可以提代阿加曲班或者利伐沙斑,必要时提供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患者的血流状况,并适当调整临床用药,做好肢体检测,提供合理的物理预防措施。

1.3实验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检验通过X2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数量

静脉血栓发生率

大出血事件

医疗纠纷

依从性

住院时间(d)

甲组(n=50)

9(18.00%)

3(6.00%)

8(16.00%)

34(85.00%)

15.24±2.16

乙组(n=50)

2(4.00%)

1(2.00%)

2(4.00%)

48(96.00%)

13.15±1.98

x2/t

6.319

4.214

8.928

3.125

1.276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

数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甲组

50

25(50.00%)

20(40.00%)

5(10.00%)

45(90.00%)

乙组

50

35(70.00%)

15(30.00%)

0(0.00%)

50(100.00%)

P





<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骨科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发生VTE的机率高于其他患者。多数患者存在一项或者以上的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但在疾病的预防上相对较低。对于全膝或者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下肢骨折的患者的发病率亦居高不下,在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病的重视程度不高,患者手术后,未提供有效的防控管理措施,增加了患者出现该病的机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8]。而医护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准确的评估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该通过建立血栓风险管理系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评估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结合患者的系统评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该种评分更具有动态性,而且相对更为灵活,医护人员结合评估的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了评分的准确性,提高了医护的有效沟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分级,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对于低风险的患者,提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做好物理预防措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醒患者下床运动,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生[9]。对于中高风险的患者,在积极开展物理护理的同时,适量提供低分子肝素,降低患者血凝,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对于高风险患者,使用抗凝效果较佳的药物,同时配合物理预防指导患者合理的运动,并多饮水,降低该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满足了当前医疗需求。

本文通过对骨科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以降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机率,该种护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构建医护一体化VET管理模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沟通效果,有利于患者得到全位的治疗和和护理,让患者可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医护人员的协同合作,充分掌握了患者的临床动态,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降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机率,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王旭美.医护一体信息化防栓体系管理模式对预防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 41(23):4.

2]阚小闲,郭玉杰,李宁,等.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在妇科围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2):3.

[3]Habibi A A ,Brash A ,Rozell C J , et al.Aspirin prophylaxi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rthroplast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 non-inferiority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traumatology : orthopedie traumatologie,2024,

4杨慧敏,潘卫宇,谢煜,等.院内多专科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学组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22):4.

[5] 米雪,张久超,朱丽娜.医护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12):4.

[6]Zheng X ,Nong L ,Song Y , 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aspirin and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after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4,141326224-1326224.

[7]曹锦秋.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预防外科入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大视野, 2021(016):000.

[8]剑楠,王登英,白慧,等.骨科大手术患者院外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自我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23, 45(4):373-375.

张玉萍,王瑜.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1):2.

[9]Yazdi H ,Eslami A ,Torkaman A , et al.Aspirin is as effective a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in preventing symptomat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24,25(1):154-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