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李明涛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

目的:研究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48例。两组治疗方式相同,对对比组采取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后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与对比组的水平比较,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的血气指标与对比组比较,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比组的pH、SPO2指标上升,PaCO2下降,且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治疗组和对比组肺功能比较,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FEV1%、FEV1/FVC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比组。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序贯机械通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序贯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肺功能

正文


重症肺炎常伴随呼吸衰竭及微循环障碍,病情进展快,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造成不同后果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及时给与机械通气,以改善患者氧气供给,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避免缺氧造成大脑及内脏器官的损害[1]。机械通气是指呼吸机辅助通气,包括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是通过呼吸机的机械做功和相应的通气模式,实现治疗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2]。而序贯机械通气相较于传统的机械通气具有缩短通气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辅助呼吸功能恢复的特点[3]。本文将通过9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32月至20241月期间收治的96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48例。对比组采取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组:男士27例,女士21例;年龄(50-75)岁,平均(60.34±1.52)岁,病程(0.5-1.6平均病程(1.12±0.36)年对比组:男士25例,女士23例,年龄(51-76)岁,平均(59.36±3.52)岁,病程(0.5-2.5)年平均病程(1.02±0.24)年。经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与家属均了解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各位患者均患有重症肺炎。各位患者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比组,给予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1)先给予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给氧浓度、通气频率、潮气量、和吸气压力等参数。当治疗进行到一定时间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意识清楚,呼吸功能有所恢复,咳痰有力时,可改有创机械通气为鼻翼气道无创机械通气,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可适当调整给氧时间、吸气压力直至患者病情稳定,达到拔管程度。在患者拔管后的48小时内需密切关注患者意识障碍、气道分泌物、血流动力和呼吸情况,如拔管失败需要再次插管。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患静脉血,用以测定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水平;(2)采用血量分析仪测量患者肱动脉穿刺血液的pH值、SPO2PaCO2值。(3)用肺功能测量仪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的FEV1FEV1%FEV1/FVC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对比(ug/L

2.1.1SP-A比较:两组例数均为48例,治疗前,治疗组(1.42±0.15ug/L,对比组(1.43±0.13ug/Lt=0.349P=0.330;治疗后,治疗组(1.06±0.13ug/L,对比组(1.39±0.18ug/Lt=10.297P=0.001

2.1.2SP-B比较:两组例数均为48例,治疗前,治疗组(1.75±0.18ug/L,对比组(1.72±0.17ug/Lt=0.840P=0.403;治疗后,治疗组(0.83±0.14ug/L,对比组(1.43±0.18ug/Lt=18.229P=0.001

2.1.3SP-C比较:两组例数均为48例,治疗前,治疗组(2.13±0.34ug/L,对比组(2.08±0.23ug/Lt=0.844P=0.401;治疗后,治理组(1.16±0.20ug/L,对比组(1.84±0.27ug/Lt=14.021P=0.001

2.1.4SP-D比较:两组例数均为48例,治疗前,治疗组(2.47±0.27ug/L,对比组(2.40±0.52ug/Lt=0.828P=0.410;治疗后,治疗组(1.13±0.17ug/L,对比组(1.88±0.43ug/Lt=11.238P=0.00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2.2.1pH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组7.37±0.22,对比组7.36±0.20t=0.233P=0.816;治疗后,治疗组7.62±0.18,对比组7.34±0.19t=7.412P=0.001

2.2.2SPO2比较:治疗前,治疗组(88.53±9.48%,对比组(88.42±9.52%t=0.057P=0.955;治疗后,治疗组(98.27±10.89%,对比组(90.03±9.39%t=3.97P=0.001

2.2.3PaCO2比较:治疗前,治疗组(53.25±4.71mmHg,对比组(52.85±4.56mmHgt=0.423P=0.674;治疗后,治疗组(40.31±2.64mmHg,对比组(45.06±2.87mmHgt=8.439P=0.001

2.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2.3.1FEV1比较:治疗前,治疗组(1.48±0.11L,对比组(1.45±0.12Lt=1.277P=0.205;治疗后,治疗组(2.44±0.31L,对比组(1.95±0.38Lt=6.922P=0.001

2.3.2FEV1%比较:治疗前,治疗组(61.58±9.36%,对比组(61.23±9.41%t=0.183P=0.855;治疗后,治疗组(79.63±9.15%,对比组(66.51±8.56%t=7.255P=0.001

2.3.3FEV1/FVC比较:治疗前,治疗组(51.56±7.31%,对比组(51.47±7.12%t=0.061P=0.951;治疗后,治疗组(65.45±8.36%,对比组(59.96±7.35%t=3.417P=0.001

经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重症肺炎在中老年人群和小儿中发病率较高,病因往往是由于各种毒性比较强的病毒、细菌侵袭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受损,同时,患者本身免疫力相对低下,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导致肺部感染进行性加重,从而发展成重症肺炎[4]。重症肺炎临床变现为:水肿、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发热等,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致死率相对较高,对医疗资源的消耗也明显增加的[5]。重症肺炎是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之一,当患者出现重症肺炎时,临床表现有肺组织水肿,这会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受阻,从而发生呼吸衰竭[6]。多数重症肺炎是由毒力较强的病毒引起的,病毒毒素进入机体内,可导致血液微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导致患者呼吸衰竭[7]。一旦发生呼吸衰竭,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发生生命危险,临床上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加强祛痰保持气道的通畅,减轻气道阻力;纠正缺氧是呼吸衰竭治疗的优先目标,急性的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更为严重,所以应该给予积极的氧疗,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100%。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氧气供给,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避免缺氧造成大脑及内脏器官的损害[8]。而序贯机械通气联合有创至无创的通气方式,对于通气初期采用有创的通气方式可帮助患者引流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后期采用无创通气,在保证了患者正常供氧的情况下,可使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发挥人体对吸入空气的天然屏障功能,减少细菌侵入,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防御[9]。本研究通过9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久兰,李淑刚,张文申.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系统医学,2023,8(10):10-14. 

[2] 胡明静.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1):102.

[3] 冷凌涵,陈浩,宋佳平,.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4576-4580,4559.

[4] 石文.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以序贯机械通气开展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5):41-44.

[5] 黄芝团,王祖棣,姬炳焕.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22,8(16):54-57,62. 

[6] 樊传武.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8):3126-3128.

[7] 陈杰明,王金莉,穆恩.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治疗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50-52.

[8] 梁子坤,吴建辉,杨勇.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1):1463-1464. 

[9] 原淑莉,马玉娟. 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5):82-84. 

[10] 李敬超.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健康之友,2021(4):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