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姜洁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 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内收诊的234例不同微生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234例标本进行涂片检查,而后再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对比两组微生物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在不同标本内,涂片检查相较细菌接种培养,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涂片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有效手段,相较细菌接种培养同样有较高的阳性率,临床可将2种微生物检验方式结合,将检出率以及准确率提高到最大范畴,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

涂片检查;临床微生物检验

正文


微生物是结构细小、人类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生物,从其具体分型来讲,主要包含有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类型[1]。而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指对人体的的各项组织液体,如痰液、尿液、血液、穿刺液和化脓伤口等进行提取原液后进行生物学检验,其目的是明辨微生物类型和浓度,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和规范性用药[2]。涂片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一种,对原始液体采样后,经过涂片后染色,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标本内的成分。为了分析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的效果,我院提开展如下研究,现进行如下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抽选我院于20213-20233月内收诊的234例不同微生物标本为研究对象,标本组成为痰液标本72例、伤口脓液标本55例、分泌物标本39例、尿液标本68例,标本来源科室主要为呼吸内科、外科、妇科、泌尿科。所有标本采集到涂片时间不超过2h

1.2方法

原始涂片检查:尿液涂片检查前做显微镜检查,以筛选出标本质量,观察面积20-30视野,以尿中细菌104-105ml为临界值,低于该数值为标本污染,重新留取。大于该值,取部分尿液以3000r转离心后,取沉淀物进行涂片,同时以革兰进行染色。痰液、脓液以及分泌物以压片法进行制备,即载玻片交错拉动后,革兰氏染色后以显微镜下进行检验,对细菌数量进行记录。

细菌培养,将筛选过后的没有污染的原始标本置入培养基进行培养,温度保持为35℃,湿度范围为5-10%,温育时间为72h,通过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蛋白脓水等继续培养,直至菌种浑浊生长和出现菌膜,将标本内的微生物进行系统鉴定和镜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微生物检验方式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分析

此项研究收集的数据统计后立即纳入统计学SPSS25.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对比使χ2检验,形式则以率(%)表示,(P<0.05差异明显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微生物检验方式的阳性率

在不同标本内,涂片检查相较细菌接种培养,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1对比两组微生物检验方式的阳性率[N%]

指标

标本量

涂片检查

培养检查

X2

P

尿液

68

64.72%42/68

63.25%43/68

0.046

0.829

痰液

72

47.2%34/72

52.7%38/72

0.605

0.437

脓液

55

  3.63%2/55

5.45%3/55

0.382

0.536

分泌物

39

0%0/39

2.56%1/39

2.593

0.107

3讨论

正常人的血液、尿液以及脑脊液胸膜炎中,均无细菌存在,如果存在细菌,预示着机体一定存在有感染和疾病。如正常人从肾脏排出的尿液一般情况下是无菌的,细菌一般存在于外尿道口,而如果尿液内有细菌存在,往往可以断定患者存在有尿路感染。涂片检查可将送检的微生物标本制备成薄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然后根据染色的结果进行诊断。在赵宇红[3]的研究中补充到,涂片检查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的细菌被染色后表现出的形态特点以及生化反应特点,来鉴定出细菌的类别,而后选择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试验,以辅助临床进行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如痰液涂片中,感染患者一般会存在有结核分歧杆菌,而尿液感染中则一般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及阴性杆菌,而脓液中则可见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等,对以上菌类进行鉴定,对临床确诊疾病和采取用药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涂片检查的优点是鉴别细菌能力强、可为抗生素应用起指导价值、能确定标本是否合格,明确主要的病原菌。但值得的注意的是,标本的质量对检查率的影响较大,临床应当把控标本质量和取材环节,综合性的提高阳性检出率。细菌培养同样存在有操作方便以及鉴定准确度高等优点,但在成果获取上往往较慢,不如涂片技术快捷,且在培养的过程中,专业性较强,需要严格的按照温度和湿度进行温育培养,否则可能出现菌群污染,致使培养失败。临床可结合两者的优缺点,将检出率提高,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综上所述,涂片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有效手段,相较细菌接种培养同样有较高的阳性率,临床可将2种微生物检验方式结合,将检出率以及准确率提高到最大范畴,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陈凤钻,林志坚,黄敏华. 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2022,8(31):37-40.

[2]廖学峰.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应用的方法及效果[J]. 当代医学,2021,27(13):138-139.

[3]赵宇红. 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养生大世界,2023(12):83-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