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诊断性刮宫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的意义
摘要
关键词
诊断性刮宫;围绝经期;绝经后;阴道出血
正文
引言:围绝经期即妇女绝经期前后,妇女一般在40岁进入围绝经期,即最后一次月经到一年后的时间。围绝经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的卵巢功能会逐渐下降,普遍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表现为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等,部分妇女出现阴道出血可能与生殖器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增生等有关,多数为生殖器良性疾病导致[1]。绝经后阴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现行,但也可能与良性或恶性疾病有关。无论是围绝经期还是绝经期妇女,一旦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诊断性刮宫是阴道出血患者常用的诊断方法,不仅能准确了解阴道出血的原因,还能及时发现恶性肿瘤。为明确诊断性刮宫在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本文选择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做出了以下报道。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8月,研究对象为围绝经期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科室精心挑选43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病例与4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诊断性刮宫,通过对照研究明确诊断性刮宫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第一阶段(2022年1月~2022年9月),科室设置A组,将所有围绝经期患者纳入A组;研究第二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8月)。A组患者年龄在39~43岁,平均年龄(40.9±1.2岁);B组患者年龄在47~55岁,平均年龄(51.0±2.3)岁。
纳入标准:接触性出血;少量不规则出血;血性白带;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妇女;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已确诊恶性肿瘤;外伤性出血;精神疾病史;手术禁忌证。
(二)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由主治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疾病史,开具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项目,对患者实施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选择在阴道出血结束后,或者阴道出血量最小时开始诊断性刮宫诊断。诊断性刮宫前,患者需要排空膀胱,使用碘伏分别对外阴、阴道、宫颈进行消毒,取膀胱截石位,经双合诊分析子宫位置和子宫大小,检查宫腔深度,在阴道后穹隆位置留置饮水纱布,顺时针刮取宫腔内膜,取样后子宫出血者进行定点活检,阴道或子宫颈出血者进行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如存在手术指征,切除标本并送病理检查。诊断性刮宫结束后,要将取得的样本放置在相应的器皿中送检,在得出检查结果后,由两名医师负责分析检查结果,如医师意见相同可以确定结果;如果两名医师的意见不同,则再安排一名医师协同诊断。
(三)观察指标
①通过诊断性刮宫诊断阴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涉及炎症、非典型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四个方面,比较两组在各个阴道出血原因上的检出率。
②比较两组恶性肿瘤检出率。
③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阴道出血原因及检出率
诊断性刮宫诊断阴道出血结果显示,阴道出血的原因有炎症、非典型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各病因的检出率上,A组与B组的差异较小(P>0.05),提示因上述病因导致的阴道出血,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关系不大,见表1。
表1 阴道出血的原因及检出率[n(%)]
小组 | 例数 | 炎症 | 非典型性增生 | 复杂性增生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A组 | 43 | 14(32.56) | 15(34.88) | 17(39.53) | 16(37.21) |
B组 | 43 | 13(30.23) | 16(37.21) | 16(37.21) | 18(41.86) |
1.428 | 0.566 | 1.912 | 2.333 | ||
P | 0.793 | 0.837 | 0.662 | 0.628 |
(二)恶性肿瘤发生率
诊断性刮宫诊断结果显示,B组恶性肿瘤检出率11.63%,A组为2.33%(P<0.05),说明阴道出血患者中,绝经后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比围绝经期患者更高,见表3。
表2 恶性肿瘤发生率[n(%)]
小组 | 例数 | 恶性肿瘤检出率 |
A组 | 43 | 1(2.33) |
B组 | 43 | 5(11.63) |
5.982 | ||
P | 0.013 |
(三)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B组为11.63%,恶性肿瘤检出率可能导致诊断性刮宫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长(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n(%)]
小组 | 例数 | 出血 | 感染 | 并发症发生率 |
A组 | 43 | 0(0.00) | 0(0.00) | 0(0.00) |
B组 | 43 | 3(6.98) | 2(4.65) | 5(11.63) |
1.372 | 2.668 | 11.360 | ||
P | 0.001 | 0.001 | 0.001 |
三、讨论
对女性来说,大概在40岁左右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在末次月经结束12个月后进入绝经期。女性绝经前后期生理特点会出现巨大变化,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其性激素水平会发生巨大变化,直接会导致女性的身体出现各种变化,其中阴道出血、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减少等比较常见。对女性来说,其卵巢功能会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开始下降,最后会完全失去卵巢功能。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到来,带给女性的是一次重要的生理变化[1]。一般情况下,女性在开始绝经后,常常会面临各种病理性或者生理性的异常,这些异常为都容易引起阴道出血,通过临床症状一般无法判断导致阴道出血的原因,可以采用诊断性刮宫的方式查明原因,便于及时发现阴道出血的问题,确诊女性患有的妇科疾病,并通过针对性地治疗,将疾病恶化的风险降到最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医院收治的阴道出血患者越来越多,围绝经期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规模不断扩大,只有通过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诊断,才能及时查明病因,尽早采取治疗措施。目前,许多女性都有比较强烈的健康安全意识,但在面对许多侵入性检查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阴道出血原因不明、无法及时发现病灶,使病情被延误,这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女性在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一般与三种因素有关。一是炎症。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会因为缺少较高的性激素水平,面临阴道上皮萎缩的问题,糖原分泌下降会引起生理平衡紊乱、阴道酸度降低,女性在这个时候面临的阴道炎发生风险会大幅上升,从而引起阴道出血的问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开始萎缩、变薄,颈管黏液的正常分泌会受到影响,导致女性预防感染的能力降低,这就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的各种炎症。二是功能性子宫出血[3]。女性生理周期是否正常,主要和卵泡周期的发育状况有关,在卵泡发育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导致女性无法正常排卵,导致卵泡品质下降,排卵后容易引起黄体发育不全、黄体品质过差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引起不规则月经周期的问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卵泡发育不良,常常会引起无排卵性子宫异常出血。三是恶性肿瘤。肿瘤引起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阴道出血是常见情况,恶性肿瘤必须经过早期诊断、针对性治疗,才能降低对女性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因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都可能面临阴道出血的问题,采用诊断性该刮宫诊断阴道出血,其诊断技术比较成熟、操作难度较低,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各类妇科疾病的过程中,诊断性刮宫是一种常用手段,在女性阴道出血的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临床实践中,针对围绝经期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一般会采用排除法,诊断性刮宫凭借较低的诊断难度和诊断条件,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诊断性刮宫还能发挥一定治疗效果,在对患者实施诊断性刮宫的同时,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查明阴道出血的原因,还可以对部分患者进行止血操作。诊断性刮宫在临床上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诊刮的时机,在诊刮前要尽量减少对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否则会影响诊断性刮宫的诊断结果,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4]。因此针对围绝经期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把握好诊断性刮宫的时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癌或其他癌前病变的可能,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基础上,及时得到精准的诊断结果,为后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有力保障。当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后,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相对频繁,只有极少数患者阴道出血和恶性肿瘤有关,多数为炎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良性病变,也有一些患者因为早期病灶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再加上多种因素导致病灶组织恶化[5]。但无论哪种情况引起的阴道出血,都应该引起患者的重视,否则最终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导致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患者阴道出血的原因有四种,分别是非典型性增生、炎症、复杂性增生和功能性子宫出血,少数患者出现阴道出血与恶性肿瘤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患者阴道出血都属于良性病变,此类患者通过诊断性刮宫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好良性病变的问题,短期内就能规避阴道出血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A组围绝经期患者的恶性肿瘤检出率远远低于B组绝经后妇女的恶性肿瘤检出率,结果提示绝经后妇女面临的恶性肿瘤风险更高,这也说明在女性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其面临的癌症风险会随之上升。这就需要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要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病灶癌变风险,更好地为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绝经期患者接受诊断性刮宫后,面临的并发症风险显著高于围绝经期患者,阴道出血可能因为恶性肿瘤导致,而恶性肿瘤等严重妇科疾病,可能会使诊断性刮宫引起的并发症加剧,说明患者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与诊断性刮宫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着直接关系[6]。
综上所述,诊断性刮宫在诊断围绝经期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过程中有着巨大应用价值,基本能查明导致阴道出血的原因,但在面对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患者的时候,诊断性刮宫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尤其是在诊断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下,患者年龄越大、疾病越严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越高,这也进一步说明早期对阴道出血患者实施诊断性刮宫的重要性。作为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一定要对诊断性刮宫形成正确且全面的意识,一旦发现阴道出血的情况,要主动前往医院检查,及时发现癌病风险,将危险因素遏制在源头。
参考文献
[1]刘连香.心理护理对绝经后诊断性刮宫病人焦虑、疼痛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4):76-77.
[2]昝培霞,姚焕玲,张荣荣.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3,10(18):109-111.
[3]洪波.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智慧健康,2022,8(25):77-80.
[4]钟艺,袁琳,张林,杨静,聂祥琳,万一聪,马小玲,程文俊.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2,31(07):496-498+503.
[5]刘晓平,胡晓芬.宫腔镜直视下定位诊断性刮宫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04):484-486.
[6]李祺佳.宫腔镜、诊断性刮宫诊断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05):106-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