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综合管理中应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王影

锦州市中医医院 行政办公室 锦州 121000

摘要

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充分结合医院自身档案内容及管理特点,合理优化档案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医院各项医疗、医务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此为目标,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应从医院综合管理角度,了解技术先进优势及医院各项工作特点、档案生成过程等,充分把握技术应用与档案生成、管理的契合点,便于对信息技术等进行更为可靠的应用,保证提升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效果。研究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问题,正是在肯定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可靠性的前提下,重视挖掘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出发,深入分析信息时代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难点,对接优势与难点,提出可靠的管理改进建议,助力医院档案管理先进性提升。


关键词

医院综合管理;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

正文


  

2008年,卫生部、档案局联合发布了《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文件就卫生档案管理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编目与检索、安全保管以及统计、移交、档案的数字化、电子文件管理以及查询利用和法律责任追究等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医院综合管理中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尤其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电子文件等的管理利用,都要充分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尤其病历档案、就诊信息、医疗器械档案等,都要予以严格保密、存储管理,以免患者个人隐私外泄。民法典第1226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无论该行为对患者是否造成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见,国家对医疗机构保密患者信息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管理更加便利,各科室或部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方便医院综合管理工作开展,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信息化管理系统感染病毒或者被恶意攻击,都会导致资料外泄,对医院运行安全以及患者隐私安全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重视开展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保证信息的安全,切实做好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医院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优势

(一)信息共享效率高

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将传统纸质档案信息,整理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实现档案资料的远程操作、调取、管理及应用目标,无疑节省了大量纸质资料传阅的时间及人力,极大程度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1]。尤其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信息共享性强,共享速度更快,医院档案应用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技术保密性更好

保密性更好主要是指,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可以在相应系统权限设置及安全防护软件的支持下,防止资料被窃取或者出现相应的错漏问题,整体的保密性较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也会提升,而这也是提升档案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操作更方便快捷

操作方便是从信息化建设后,档案信息传递更加便捷的角度分析,转化成电子档案的资料,无论是在基础的采集、整理以及归档、保存方面,还是在资料的携带、应用以及传递等方面,都展现出超强的便捷性[2]。主要还是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支持下,不必以人工运送的方式传递,通过操作计算机,甚至在手机客户端就可完成系统登录、文件传送等工作,实现“秒发闪送”。

二、医院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难点

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中,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二是档案资料的安全性保障。

(一)技术引进与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的引进与应用,是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证。在技术引进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且人才的支撑也要重视资金保障[3]。这也是当前信息化管理系统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的重要原因,部分医院虽以市场化经营方式运行,但运营效益不佳,资金来源缺失。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更低,医院收入不高,仅有的收入也多会倾向于医疗设施的改进、医疗服务提升以及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等方面。由此,投入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明显不足,以致信息技术等的引进不足,相应技术型人才的配备不足,技术应用困难。

(二)档案资料安全性

医院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另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科室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责任不明,管理职责不明,整体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致出现信息管理相对混乱的情况,容易造成资料泄露的风险。尤其在大数据安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下,极容易埋下信息安全隐患。或被网络窃取,或因管理人员失职造成资料泄露等,都将给医院及患者等造成极大的困扰。

三、医院综合管理中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为保证医院综合管理中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推进、有效落实,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持续拓宽信息化路径。

(一)提高重视程度,强化信息技术引进

医院管理人员是否足够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问题,是否予以了足够的应用,是决定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及其效果体现的关键[4]。为保证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需医院相关领导、管理层人员,高度重视信息化改革、数字化转型,即能够在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及可靠性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加大技术推行力度,将数字化技术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在一起,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便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全面地抓取相关信息,自动形成相应数据库,为医院档案资料管理及医疗服务,提供可靠的支持[5]

统一数字档案资料标准,是对范式管理的一种认可。为切实提升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效率、管理效果,还应就数字档案信息的规范程度予以深度考量,如除病案相关的患者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患病时间、临床症状表现等予以明确外,还应就不同的病案类型,予以规范的制式要求,如采用系列编码或者单一编码、系列单一编码等方式,对病案进行编号处理,便于查阅同时,体现病案信息的规范性。且在数字档案信息标准统一的情况下,可促使关键词条搜索效率提升,搜索范围扩大,可为科研项目等的进展提供帮助。

(二)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是保证医院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得以充分落实的关键。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电子档案管理设备,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需求[6]。如传统计算机设备,在未及时更新其中软硬件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当前的“信息共享”需求。还需结合当前整个数字档案管理大环境需求,更新相应管理设备,保证档案资料管理效率提升。

如某省XX三甲医院,在认识到档案管理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前提下,组织人员深入了解、分析了当前整体的市场情况,明确了档案资料管理优化方向。为切实达到优化水平,考虑购进一批新型数字档案管理设备——资料扫描仪、更为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信息监测、收集以及整理分析系统;网络服务软件)、网络布线、监测设备等[7]

此外,还聘用了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维修管理相关软硬件设备,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管理优化效果。且不仅关注到数字档案单方面问题,还在重视数字、纸质档案协调应用的意识引导下,强化了纸质档案室建设工作,对保存纸质档案的橱窗以及陈列柜等,予以了更新、维修以及保养处理,确保纸质档案不会因室内环境或者保存装置等条件有失,受到不良影响,保证在数字档案出现应急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调出相应纸质档案予以“补偿服务”,提高了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三)重视责任监督,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主要是从档案管理制度角度出发,分析制度指导作用,在重视发挥其指导、敦促作用的基础上,建议结合当前的医院档案资料管理实际情况,向其他相对具有更为先进档案管理经验的机构组织学习,引进相关管理技术、设备同时,强化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仍以上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为例,在健全档案管理机制过程中,详细划分了管理机制内容:制度、组织、责任、考核。为保证相应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强调了与制度相配套的责任管理机制建立。

如在管理制度健全方面,依据本院档案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以及档案分散程度较高等特点,在管理制度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范性”特点,严格要求达到档案管理的相应规范程度。如分类、分科、分项管理档案,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每一“类”“科”“项”。定期抽查、排查,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规范,以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精度。

在组织方面,建立三级管理制度,以医院领导、档案管理部门、各办公室职能部门为核心,保证将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个人,利于各级主体相互协调,确保档案管理可靠。

责任方面,主要以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为依据,对各项管理工作予以了责任量化处理,明确分工管理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敦促个人及时调整工作状态、提升管理能力,保证了整个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考核方面,结合本院档案资料管理特点、资源需求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阶段性考核制度,以档案完整程度、分类规范程度、管理操作规范程度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通过定期抽查、全面核查等方式,激励管理人员,敦促提高重视程度及工作积极性。

(四)强化资料应用,充分利用统计信息

合理应用档案资料,主要从档案应用规范性角度出发,通过规范应用行为,确保档案资料,尤其是数字档案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因操作有失,影响档案内容的可靠性。更可以有效避免造成档案遗失、错漏等问题。具体可以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权限设置以、操作培训角度,完善档案应用管理机制,确保有效地落实档案管理工作[8]

以某市妇产医院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为例,该院为确保每个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数字档案系统操作方法,了解具体操作流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及相应的应用人员参加培训活动,指导人员如何正确使用管理系统,如何保证操作可靠性等。重新设置系统操作权限,依据每个使用电子档案人员工作性质,将其划归为不同的操作权限范围。如设置了三级操作权限:一级权限可以实现所有操作任务;二级权限可以对档案进行修改、查阅,不能够删除相应文档;三级权限只允许查阅资料,不能够进行修改或者是增减操作。借助权限设置,有效规范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五)重视信息安全,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数字档案资料虽然整体安全性较高,但并不表示管理风险为零。整个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上述管理、应用人员在操作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可能因操作不当,或者系统漏洞,造成电子档案的错漏或者遗失等问题,降低档案应用价值。基于此考虑优化处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除上述的系统权限设置外,建议定期更新系统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检测系统有否被网络病毒攻击是否存在系统漏洞等,及时了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处理,防止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重心正在逐渐转移,向着电子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持续转变。基于此,将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看成整个领域更新的第一步,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先进性,对现有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予以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实现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目标的关键。具体还需如上述内容所讲,从医院档案资料特殊性、管理特点及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管理优势出发,分析其基础性内容,在充分了解该项工作基础的前提下,便于深入探寻管理工作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联性,找出二者有效融合的关键点,便于将其可靠渗透到医院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持续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极大程度上节省档案管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为医疗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参考,能够保证整个工作得以更为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张翼. 医院综合管理中应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哈尔滨医药,2023,43(3):95-97.

[2]高长奎. 浅析"互联网+"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2,6(4):88-91.

[3]林薇.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7):55-57,150.

[4]马淑芹. 浅谈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J]. 长江丛刊,2019(2):158,160.

[5]桂丽.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探讨[J]. 魅力中国,2021(38):15-16.

[6]车金凤,孙学艳. 探析医院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人才建设策略[J]. 科学与信息化,2023(14):151-153.

[7]赵华锋. 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有效研究[J]. 办公自动化,2023,28(7):52-54.

[8]李品. 试论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质量提高路径[J]. 公关世界,2023(11):83-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