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联合风险评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PDCA;风险评估;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
正文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症状,但是近些年来临床中普遍性存在着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增加,不断的出现“超级细菌”,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抑制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也成为了医疗中广泛关注的问题,并采取了各种措施,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管理风险点进行分析,并利用更加完善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落实更加科学的管控方式。有专家指出,针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若是能够将PDCA的管理模式联合风险评估,则可以大大的提升管理的效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效果显著[1-2]。基于此,本院利用实验的方式探究在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中采用PDCA联合风险评估管理产生的临床价值,并将详细内容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的82个病例纳入此次实验中,并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包括21例男性,20例女性,平均年龄(40.87±10.63)岁;观察组患者包括22例男性,19例女性,平均年龄(40.55±10.16)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被纳入本次临床实验的患者均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2)患者对于此次实验的内容全部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不存在沟通障碍类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脏腑器官衰竭的情况;(2)患者具备精神疾患类疾病;(3)患者基线资料填写不完整。
1.2方法
实验期间,针对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案,主要包括针对不同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护理,之后评估患者在此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针对观察组采用PDCA联合风险评估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1)PLAN:需要针对当前院内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多重耐药菌发生的风险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医护人员对于多重耐药菌的认知程度、日常防控意识、无菌化操作执行情况、感染管理制度、手部卫生消毒执行情况、消毒隔离管理、抗生素使用等,总结之后执行详细的管理计划。①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方案进行完善,并按照卫生部门规范执行,将管理的措施印制成海报、宣传手册等形式在院内进行张贴以及发放[3]。②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并强化对病房以及院内卫生的消毒管理,针对各种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需要严格消毒,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按照风险程度进行隔离管控等。③在整个护理期间,需要医护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无菌化操作的原则进行规范操作,并注意加强手部卫生[4]。④在院内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风险知识培训,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并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2)DO:强化临床中各个科室之间的合作以及交流,明确各个岗位分工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院感部门需要针对院内进行强化管理,从而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措施的执行效果,强化院内各种手部卫生设置,配备充足的快速手部消毒液,让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能够随时进行手部消毒。将医护人员对于多重耐药菌的管控纳入在绩效考核中,制定规范严格的奖惩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效率[5]。
(3)CHECK:每周通过总结会的形式针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结合考核结果以及近期内院内的管理问题做出相应的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完成后续的跟踪随访,在整改之后再次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分析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做出持续性的工作质量改进[6]。
(4)ACTION:在完成经验总结之后,需要在会议中将多重耐药菌控制的现状进行公布,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在下一个循环中,从而逐步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1)工作质量评分对比:主要内容涵盖病房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管理、安全管理、药物药品管理、工作效率,每一项内容的分值在0~20分之间,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工作质量越高。
(2)院内感染控制评分对比:主要内容涵盖手部卫生、医疗垃圾处理、抗菌药物使用、耐菌知识考核、无菌化操作,每一项内容的分值在0~20分之间,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感染控制效果越好。
(3)MRDO防控措施知晓率对比:针对两组MRDO防控措施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标准进行评估,若是考核分数在100~95分为完全知晓;若成绩在94~80分为部分知晓,若是总分不足80分为不知晓,并计算总之效率。
(4)两组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对比: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危急值报告、开具隔离医嘱、执行规范隔离方式、经荧光监测床单位清洁消毒、垃圾桶使用医疗废物袋、诊疗用品专用、床单元配备手消毒剂、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患者及家属宣教情况、MDRO早交班、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诊疗时个人防护、执行终末消毒。将全部执行的纳入在合格范围内,计算总执行合格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统计本次实验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通过t值验证,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X2验证,若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p值<0.05。
2结果
2.1两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工作质量总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病房环境管理 | 消毒隔离管理 | 安全管理 | 药物药品管理 | 工作效率 | 总分 |
观察组 | 41 | 18.44±1.32 | 18.42±1.09 | 18.64±1.32 | 18.71±1.34 | 18.42±1.61 | 92.63±6.68 |
参照组 | 41 | 14.29±1.33 | 14.16±1.15 | 15.26±1.61 | 15.33±1.72 | 15.42±1.64 | 74.46±7.45 |
T值 | - | 14.1809 | 17.2152 | 10.3953 | 9.9261 | 8.3584 | 11.6272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两组院内感染控制评分对比
观察组院内感染控制总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院内感染控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手部卫生 | 医疗垃圾处理 | 抗菌药物使用 | 耐菌知识考核 | 无菌化操作 | 总分 |
观察组 | 41 | 19.24±0.25 | 19.61±0.05 | 19.33±0.21 | 19.42±0.07 | 19.18±0.22 | 96.78±0.80 |
参照组 | 41 | 16.33±0.24 | 16.32±0.29 | 16.42±0.51 | 16.88±0.29 | 16.72±0.65 | 82.76±1.98 |
T值 | - | 53.7667 | 71.5861 | 33.7835 | 54.5168 | 22.9542 | 42.0376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两组MRDO防控措施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的MRDO防控措施知晓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MRDO防控措施知晓率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完全知晓 | 部分知晓 | 不知晓 | 知晓率 |
观察组 | 41 | 35(85.37) | 5(12.20) | 1(2.44) | 40(97.56) |
参照组 | 41 | 11(26.83) | 24(58.54) | 6(14.63) | 35(85.37) |
X2 | - | - | - | - | 3.9048 |
P值 | - | - | - | - | 0.0481 |
2.4两组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对比
观察组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 |
观察组 | 41 | 39(95.12) |
参照组 | 41 | 31(75.61) |
X2 | - | 6.2476 |
P值 | - | 0.0124 |
3讨论
随着临床中各种疾病种类逐渐增多,抗菌药物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产生的作用有利也有弊,虽然能够控制患者的感染程度,但是也很容易造成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在院内实施科学有效的多重耐药菌管控措施[7]。风险评估管理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管理模式,针对院内的实际情况,集中各类医疗资源将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等级进行划分,进一步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是医院中早期识别风险的关键,是控制薄弱环节以及感染防控的重要措施[8-9]。此外,有专家接提出,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在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管控中,联合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容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控计划,从而改进管理的效果。
在本次临床实验中,观察组工作质量总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控制总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RDO防控措施知晓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多重耐药菌管控涉及到各个不同的科室,具有较高的管理难度,因此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案尤为重要。风险评估与PDCA管理模式有效的联合,可以进一步的提升送检率[10-11],并大大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通过针对不同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风险评估,并规范日常管理中的各种操作,最大程度的整合各个医疗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各类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大大降低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着重要的意义[12]。
综上所述,针对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中采用PDCA联合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质量以及管控的效果,提高MRDO防控措施知晓率以及MRDO防控措施执行率,应用价值更加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露,张菊,李刚,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循环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 华西医学,2022,37(3):363-368.
[2] 陈美利,景照峰,黄合田,等. 某三级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新模式探讨[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8):925-931.
[3] 黄伟香,罗美华,刘少锋,等. 运用PDCA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21):110-112.
[4] 梁佩芝,陈惠芬,钟晓琴,等. PDCA循环对提高护士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及降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22):125-126.
[5] 魏德杰,王风燕,李爱珍,等. 运用PDCA预防与控制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成效[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4):478-483.
[6] 伍燕梅,黎淑珍,邱月群,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护理中渗透PDCA循环法的临床价值[J]. 吉林医学,2020,41(8):2024-2025.
[7] 孙晓梅,张翠玲,韩赵金,等. FMEA在肿瘤化疗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2022,38(19):110-113.
[8] 邬燕,陈婉,谢永兰,等. 基于HFMEA预防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评价[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1):102-109.
[9] 王柄璋,梁元馨,赵亚静,等. 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风险评估量表的研究与设计[J]. 护理研究,2022,36(16):2978-2982.
[10] 孙艳,张德厚,赵燕燕,等.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1):118-121.
[11] 汪瑶,叶青.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量表构建[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22):3486-3490.
[12] 王晓花,谷梅,刘华云.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识别及防控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2023,30(5):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