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评估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效果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李芳芳

宣城市人民医院 (安徽 宣城) 242000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评估对于预防患者误吸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此次实验中,按照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完成组别的划分,组别名称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相关量表评分、营养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各项量表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营养指标各项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在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评估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误吸。


关键词

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误吸

正文


脑卒中是临床当中一种比较危急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当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每年大约有超过200万人出现脑卒中这一疾病,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通过治疗之后,存活的患者往往也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在这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大约有65%左右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脑神经反射活动功能出现了退化,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进食困难等情况,很容易出现误吸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使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现象,因此针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的风险评估,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助于改善预后[1]。基于此,本院特采用临床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究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评估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并将详细内容作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实验当中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每40例分别纳入在参照组和实验组当中,其中实验组患者包括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65~8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72.87±6.56)岁;参照组当中包括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在64~8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72.17±6.88)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本次临床实验的患者,均经过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并且伴有吞咽功能障碍;(2)患者存在清晰的意识,可以积极地配合完成本次临床实验;(3)患者对于本次临床实验的内容全部知晓,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的肾脏、心脏等脏器功能障碍类疾病;(2)患者在近期使用过镇静剂、肌松剂等影响吞咽功能的药物;(3)患者存在咽喉局部病变、甲状腺疾患或者慢性呼吸道疾病。

1.2方法

实验过程当中,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进行投影,并让患者吞咽粘稠度不同、剂量不同的造影剂,评估其包裹食团的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治疗,以及各种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舌唇强化肌肉训练、咽部冷刺激等常规训练,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健康指导、用药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2]

针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吞咽评估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评估方法:由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评估,共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①第一阶段:分值在8~23分之间,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水平、维持坐位头部平衡、唇闭合、呼吸方式、咽部反射、声音强弱、软腭运动功能、自主咳嗽等内容,若在此阶段评估结果各项均显示为正常,则需要进入到第二阶段。②第二阶段:分值在5~11分之间,需要引导患者饮用5ml的水,之后观察是否出现流口水的现象,评估患者反复吞咽动作、哽咽、咳嗽、声音质量改变等内容,并重复进行评估3次,若是这一阶段的所有内容患者都能够完成超过2次以上,则可以进入到第三阶段的评估[3]③第三阶段:分值在5~12分之间,需要患者能够保持直立的坐姿,并饮用60ml的水进行吞咽实验,此时需要观察患者是否能够全部饮用完毕,在吞咽过程当中或者吞咽之后是否出现咳嗽、哽咽、声音嘶哑等现象。所有阶段评估内容的分值在18~46分之间,患者的分数越高,则证明吞咽功能越差。

(2)风险评定:针对吞咽评估的结果,将患者的风险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①若是第1阶段评估异常,则划分为一级风险;②若是患者第一阶段评估正常,但是第二阶段出现异常,则判定为二级风险;③若是前2个阶段的评估均正常,但是在第三阶段出现异常,则判定为三级风险;④若是三个阶段评估均为正常,则判定为四级风险。之后针对各个风险等级的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3)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对于存在一级风险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为其留置胃管,并通过鼻饲喂养的方式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保证在进餐时能够让患者的头部抬高30~40°左右,在进行鼻饲喂养之前要详细的确认胃管的具体部位,使其能够在患者的胃中。之后使用200ml的温开水针对胃管进行冲洗,指导患者进行面部按摩、吞咽功能训练等一些常规康复训练。②针对二级风险的患者,需要引导其进行吞咽技巧的训练,进行咽喉、舌头、颈部等的康复训练,并完成咬合、鼓腮、伸缩舌等一些强化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憋气后咳嗽、吸气后咳嗽,进而能够对于喉部闭锁进行有效的训练,之后将吸痰器放置在患者床旁一侧,这样能够及时地将异物吸出[4]③针对三级风险的患者需要实施体位进食训练,引导患者将小块的食物一口放置在口腔当中,容易感受到食物的位置,循序渐进的增加进食量,若是患者出现喘鸣音、咳嗽等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咳嗽训练以及冷刺激训练,同时改换为半流质或者糊状的食物。④针对四级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够详细地了解禁食的规范,避免在进食过程当中谈话,防止误吸的现象。

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护理两周。

1.3观察指标

(1)吞咽功能相关量表评分对比:主要包括SSA评分、VESS评分、Burke评分。

(2)营养指标评分对比: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处于清晨空腹状态下的5ml静脉血,并利用ELISA检测法针对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进行检测。

(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主要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误吸、呼吸困难以及窒息的例数,并计算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6.0统计本次实验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通过t值验证,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X2验证,若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p值<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相关量表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相关量表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相关量表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SA评分

VESS评分

Burke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33.28±1.71

21.42±0.22

4.13±0.28

7.62±1.34

6.88±1.28

1.98±0.33

参照组

40

33.51±1.33

26.34±0.16

4.12±0.27

5.11±1.33

6.71±1.33

3.61±0.25

T值


0.4748

80.8843

0.1129

5.9455

0.4118

17.6074

P值


0.6376

0.0000

0.9107

0.0000

0.6827

0.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营养指标各项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清白蛋白(g/L)

血红蛋白(g/L)

总胆固醇(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31.29±2.33

38.14±3.11

84.29±9.17

114.36±7.36

4.28±0.17

5.36±0.17

参照组

40

31.52±2.17

34.62±3.05

84.61±9.33

95.28±7.17

4.26±0.15

4.15±0.36

T值


0.3230

3.6138

0.1093

8.3043

0.3945

13.5920

P值


0.7484

0.0009

0.9135

0.0000

0.6854

0.0000

 

2.3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吸入性肺炎

误吸

呼吸困难

窒息

总发生率

实验组

40

0(0.00)

1(2.50)

0(0.00)

0(0.00)

1(2.50)

参照组

40

1(2.50)

3(7.50)

1(2.50)

1(2.50)

6(15.00)

X2






3.9139

P值






0.0478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脑卒中在临床当中的发病率也呈现着逐年升高的趋势[5],脑卒中疾病是脑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进一步诱发吞咽功能出现障碍。在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无吞咽、吞咽延迟等情况,舌与硬腭之间的完整腔不能够有效地形成,很容易造成呛咳、误吸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的还会使患者产生窒息的现象[6-7],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样会对生命健康构成不良影响。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这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评估,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进一步的避免各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经过科学家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8],可以大大地减少患者出现误吸的次数,通过运用钡餐X线等方式,能够进一步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但是这一方法在临床当中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吞咽功能量表是临床当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由简单到困难制定的吞咽功能检查方案,操作简单并且安全,将其应用在风险评估当中具有更加显著的应用价值。

在本次临床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吞咽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仅为2.5%,而参照组高达15%,p<0.05。分析原因在于,通过预见性干预护理联合辅助标准评估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利用吞咽功能评估表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科学化的评估,能够间接地反映出患者食道上段括约肌的功能状态。而通过口腔肌肉、面部、吞咽协调性等各种方式,针对患者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一方面能够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不易松散、密度较为均匀的粘性食物,更有助于患者完成吞咽[9]。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的锻炼患者的舌部力量,协调舌部的各项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大大增强患者训练的信心。同时在此次实验当中,针对患者在完成评估之后,进行等级的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患者实施专业化的训练,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变化情况调整训练方案,更有助于改善不同患者的吞咽功能。通过检测患者营养指标的方式,能够深入的分析患者是否能够正常进食,间接地反映出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程度,而通过此次临床实验的结果[10],也能够看出采用预见性辅助标准吞咽评估,能够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尽快恢复吞咽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评估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误吸,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战红,郭莉娜,魏晓娟. 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吞咽评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160-162.

[2] 王朝亚,彭静,方淑嘉,等. 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干预成效的系统评价[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1,42(1):50-54,63.

[3] 殷俊璞,高新新. 两种新型护理方式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2):239-240.

[4] 张金利,徐明月,钟琴,等.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防误吸多学科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1):1379-1382.

[5] 唐娟娟.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影响分析[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1):91-93.

[6] 李文丽,董利英,李晶,等.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23,21(28):3923-3927.

[7] 卢祖谊, 江文昊, 张昭. 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0):157-159.

[8] 周玲,李威,孙炎烽,等. 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2):176-178.

[9] 薛芬,鲁娟娟,陈国强,等. 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8,16(16):1977-1979.

[10] 张泓,杨曼华,林雁萍,等.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2,28(15):175-1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