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比较探讨
摘要
关键词
乳腺癌;诊断结果;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CT
正文
乳腺癌是一种出现在女性身上,拥有常见性特点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国民生活水平提升,改变国民的生活习惯,并且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变快,加重女性的身心负担,促使女性出现乳腺癌的概率明显上升,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严重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手术、放化疗等方式进行诊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在乳腺癌发病的出现,并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当出现特异性症状时,病情基本已经进入中晚期,不光治疗难度增加,且死亡概率也会随之增加,对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2]。而早期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降低治疗的难度,更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要重视早期诊断工作的开展,尽早确诊保障治疗干预措施的及时性。在大部分临床中,为患者应用X线诊断的方式,其诊出率较低。在影像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方式,保证乳腺癌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更好地维护患者的治疗效果[3]。但是诸多专家学者对于两种诊断方式的具体价值存在争议。故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较C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影像学表现等结果进行探讨,报告内容呈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探讨对象,为患者开展CT、磁共振成像、手术或者穿刺的病理检查等诊断。其中CT诊断为对照组;磁共振成像为探究组。80例患者中,均为女性,年龄为27~73岁,均值(50.32±10.3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选择触诊存在明显乳腺肿块的患者;②选择资料完整,可以接受CT、磁共振成像、手术或者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4];③选择不存在放化疗和手术等治疗史的患者;④选择家属与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加;⑤选择精神正常,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乳腺中存在填充假体的患者;②排除CT与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禁忌症的患者;③排除无法正常沟通、精神疾病等导致依从性较低的患者;④排除家属不同意,因为其他因素而退出研究的患者;⑤排除存在相关治疗的患者;⑥排除出现严重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⑦排除非自愿参加的患者;⑧排除同时接受其他乳腺疾病研究邀请的患者[5]。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方式。并且均实施手术或者穿刺病理检查的方式。其中对照组(CT)的操作方法:为患者应用德国西门子提供的CT检查设备。为患者注射造影剂,选择碘克沙醇进行注射,选择肘静脉的位置,为患者注射300㎎/ml,控制注入速度为4m/s。让患者处于平卧的状态,静息0.5h后,开展横轴位的螺旋扫描,具体范围上方为腋窝、下方为乳房外缘[6]。控制扫描的参数为螺距1.375、曝光条件120KV与160mAs、扫描层厚与间距均为10mm。在扫描完成之后,把数据上传到图像处理系统之中,开始平面重建与多层曲面重建等工作,以多方位重建结果显示。探究组(磁共振成像)的操作方法:应用的磁共振扫描仪为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T仪器。让患者处于俯卧的位置,促使双乳自然地悬垂,保证悬垂位置处于专用的乳腺相控的表面线圈中央的位置。调整仪器的参数为回波时间20ms,重复时间为28ms,层间距为1.2mm,翻转角为15°。之后为患者进行定位扫描、冠状面T2WI、横断面T1WI等扫描工作。上述全部操作均借助脂肪抑制技术进行。在平扫结束之后,为患者开展多时相增强的扫描活动,在患者前臂静脉的位置注射0.2mmol/㎏的对比剂,控制注入速度为2.0ml/s。在注射完成后,让患者屏气,为患者开展连续不间断地增强扫描。在扫描工作完成之后,开展增强后图像的减影分析,对增强前后的乳腺病灶表现弥散系数值进行测量,并且比较图像信噪比[7]。
1.4 指标观察
1.4.1 检查结果
观察CT、磁共振成像和病理检查中的阳性和阴性情况。
1.4.2 影像学特点
对肿块、胸大肌受侵、钙化、边缘棘状突起与毛刺、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特征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计算检出率。
1.4.3 诊断价值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其中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1.4.4 满意度
应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标准为:(1)非常满意:90—100分。(2)满意:60—89分。(3)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应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为(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为百分比(%),组间比较应用卡方(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分析
分析检查结果,发现病理检查:阳性67例,阴性13例;对照组:真阳性48例、假阳性8例、假阴性19例、真阴性5例;探究组: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5例、真阴性11例。详见表1:
表 1 检查结果分析
病理检查 | n | 对照组 | 合计 | 探究组 | 合计 |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
阳性 | 67 | 48 | 19 | 67 | 62 | 5 | 67 |
阴性 | 13 | 8 | 5 | 13 | 2 | 11 | 13 |
合计 | 80 | 56 | 24 | 80 | 64 | 16 | 80 |
2.2 影像学特点对比
探究组的肿块检出率为86.25%(69/80),较对照组检出率63.75%(51/80);钙化检出率为0.00%<CT钙化检出率76.25%(61/80),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腋窝淋巴结肿大、胸大肌受侵、边缘棘状突起与毛刺等指标,组间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比较 影像学特点
组别 | n | 肿块 | 胸大肌受侵 | 钙化 | 边缘棘状突起与毛刺 | 腋窝淋巴结肿大 |
对照组 | 80 | 51(63.75) | 10(12.50) | 61(76.25) | 51(63.75) | 27(33.75) |
探究组 | 80 | 69(86.25) | 14(17.50) | 0(0.00) | 62(77.50) | 32(40.00) |
x2 | - | 10.800 | 0.784 | 98.586 | 3.645 | 0.671 |
P | - | 0.001<0.05 | 0.376 | 0.000 | 0.056 | 0.413 |
2.3 诊断价值对比
探究组的诊断价值更高,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 3 诊断价值对比
组别 | n | 准确度 | 灵敏度 | 特异性 |
对照组 | 80 | 66.25(53/80) | 85.71(48/56) | 79.17(19/24) |
探究组 | 80 | 91.25(73/80) | 96.88(62/64) | 31.25(5/16) |
x2 | - | 6.257 | 5.702 | 9.608 |
P | - | 0.012 | 0.017 | 0.002 |
2.4 满意度对比
探究组满意度数值较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 4 对比满意度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80 | 40 | 35 | 5 | 93.75 |
探究组 | 80 | 44 | 36 | 0 | 100.00 |
x2 | - | - | - | - | 5.161 |
P | - | - | - | - | 0.023 |
3 讨论
乳腺癌本身是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中,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在出现症状后,进入医院诊断时,病情基本进入中晚期,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临床中,会为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是依然会加剧女性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病情进入中晚期后,会导致患者死亡[8]。故此,在临床上,就要重视诊断工作的开展,尽早诊断尽早干预,以此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现如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在临床上,为患者应用CT诊断的方式,可以对钙化的存在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且借助薄层扫描与重建图像的方式,显示钙化灶的分布和形态特点[9]。同时,CT诊断方式对于患者身体损伤较小,且不存在较大的禁忌症。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出现假阳性的问题,影响诊断的结果。所以,在影像学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应用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方式,拥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可以对软组织进行高分辨,且检查的辐射伤害较小,可以对乳腺之中的病灶、病变边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清晰地显示[10]。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明确显示肿瘤钙化的问题。该现象与本研究之中,对照组的钙化检出率为76.25%高于探究组的0.00%,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致。同时,观察探究组的诊断价值和满意度以及影像学特点等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在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区分患者的病变情况,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针对性的干预,控制疾病的发展,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分别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在具体分析后,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诊断价值和满意度等指标均更高,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且可靠的诊断依据,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获得救治,有助于疾病进展的控制,更好地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少珂.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154-157.
[2]苏振.MRI联合CT用于临床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3):141-143.
[3]董建军.CT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征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2):91-94.
[4]胡春玲.数字化钼靶摄影、螺旋CT与MRI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比较[J].临床医学,2022,42(7):77-79.
[5]于鹏鹏,张爱苹.CT、MR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3):86-88.
[6]王荣华,肖逸尘,曹勤,储伟,周佳佳,张庆.CT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及其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2,23(2):109-111.
[7]刘迪,贺松,牛向欣,李娇娇,杨帆,张斌.磁共振成像、超声弹性成像、X线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5):749-753.
[8]李靖,宋张骏.磁共振成像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2):79-80.
[9]梁彩玲,俞惠,陈婷.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5):144-147.
[10]谭键彬,罗郁生,吴嘉勇,翟健坤.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的检查、诊断及保乳术前评价中的参考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1):1449-1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