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的构建价值
摘要
关键词
传染病突发事件;医护人员培训;公共卫生安全;培训项目构建
正文
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一般项目,项目编号:B20200275
名称:护理人员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培训体系构建和实践
近年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屡有爆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仅2023年上半年,全球就发生了超过5000万例呼吸道传染病确诊病例,导致近40万人死亡。我国也存在传染病反复的局面,上半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确诊病例超过300万例。面对传染病的反复,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能力尤为关键。构建系统的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能全面增强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使医疗机构能有效应对传染病的冲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危害
1.1威胁人类健康
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爆发疫情,病毒和细菌可以通过空气、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造成大量的人在短时间内生病。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只有流感就可以感染5%到15%的人口,导致25万到50万人死亡。突然爆发的传染病疫情更容易造成大面积的传播,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病原体进入人体内,可以引起器官和系统的广泛损伤,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残疾和死亡的概率。此外,传染病疫情还会引起公众恐慌,使患者及家属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对身心健康都造成打击。总之,传染病疫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损害健康,不仅危及生命,也给康复带来困难,对人类健康构成全方位威胁。
1.2增加医疗保健压力
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常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需求急剧扩大,对医疗保健体系造成突发性冲击和巨大压力。大量患者在短时间内涌入医院求医,需要占用大量医疗资源进行救治,使医院的床位、人员配备与医疗物资等都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与此同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劳动投入更多时间来照护患者,同时也增加了自身感染传染病的概率。在疫情冲击下,医院以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激增的患者救治需求,缺乏充分准备的医疗保健系统往往会在疫情压力下陷入瘫痪。不仅疫情相关的医疗服务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甚至日常的非疫情医疗服务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1.3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突发传染病事件必定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方面,大规模疫情的发生会导致大量患者就诊,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医务人员不堪重负,难以有效救治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可能大幅增加,严重损害人民健康权益。另一方面,疫情蔓延掀起社会恐慌,公共秩序陷入混乱,不利于开展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2]。此外,医疗资源及生活物资短缺也会降低救治效率,疫情后遗症和病原体携带者更会成为新一轮传播的隐患。可以说,突发传染病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且影响深远的,需要采取系统应对策略,才能维护人民健康。
2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的构建价值
2.1提高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
传染病防控工作复杂多变,需要医护人员持续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构建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使医护人员系统掌握科学合理的防控知识,能提高识别、报告、隔离、诊治等方面的技能[1]。培训内容应涵盖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理论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场景模拟等方法进行技能培训。这不仅能增强医护人员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认知,还能提高对未知或新发传染病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培训还应根据不同岗位设置针对性课程,逐步提高医护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病人排查、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技能。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能使各岗位人员在突发传染病事件中承担对应角色,提高医疗机构和社区的总体应对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2.2增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暴露防护能力
传染病疫情爆发时,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医疗救治任务,还需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照顾大量患者,面临感染风险,经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此外,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还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工作。因此,在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缓解压力的技巧,增强抗压与适应能力。同时,针对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医护人员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做到标准化防护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也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健康。充分的心理素质培训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可以增强医护人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
2.3提升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重要意义。培训可以增强医护人员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其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2]。培训通过设计针对性的情景模拟训练,强化医护人员的个人应急处置技能,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团队配合能力、跨部门合作能力等,全面提高医院的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响应能力。培训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控相关规程、技术指南的理解,熟悉工作流程,促进不同岗位间的协同配合。此外,培训有助于树立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主动积极开展救治工作,提高医疗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4促进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培训项目使医护人员掌握应对疫情的知识技能,丰富了其职业发展的内涵。同时,培训还能激发医护人员的学习动力,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终身学习的素养,推动其专业成长。此外,培训项目涵盖情景模拟和心理干预等内容,这不仅拓展了医护人员的技能范围,也使其增强了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最后,培训项目的开展,能增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团队意识得到提升,这对其今后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3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的构建内容
3.1理论知识培训
理论知识培训是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流行病学知识培训,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染源、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掌握疫情监测方法。病原学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明确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传播力等关键信息。临床表现培训,通过典型病例讲解,加深医护人员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的认识。检验诊断培训,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各种实验室检验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样本采集、处理能力[3]。治疗方案培训,涵盖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支持等内容,指导医护人员掌握系统的治疗方案。感染控制措施培训,包括个人防护、病房隔离、环境消毒等知识。使医护人员明确各种控制措施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培训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采用案例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医护人员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以对症下药进行理论知识的填补。
3.2情景模拟训练
情景模拟训练是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模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和处置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模拟训练情境,应包含传染病疫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设置疫情初期发现确诊病例的模拟情景,培训医护人员采取正确的隔离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报疫情[4]。还可以设置疫情蔓延期间大量患者涌入的模拟情景,培训医护人员有序分流患者,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重点人群就医。当疫情达到高峰期时,医院资源紧张的模拟情景尤为重要,可以检验医护人员在压力下的应变能力。此外,各类模拟情境还应包含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防护设备失效、医疗废物收运失控等,以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为使模拟训练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模拟情境要设计细致逼真,尽可能还原实际工作环境。可以设置模拟传染病患者,采用相关道具模拟病症症状。培训人员还需设身处地构思可能的突发情况,让医护人员面对未知环境中的随机应变。同时,模拟训练过程中培训人员要充分扮演好导师角色,在医护人员处置错误时给予及时指导,训练结束后要组织讨论总结,强化学习效果。此外,要通过理论测试、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对模拟训练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培训内容与方法。
3.3心理干预培训
面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还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开展心理干预培训对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心理干预培训可以教授医护人员一些缓解压力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放松法、自我暗示法、音乐疗法等,帮助他们在高压工作中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其次,培训可以针对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容易产生的焦虑、恐惧、消极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化解医护人员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面对疫情的自信心和治疗患者的主动性[5]。再者,培训还可以教授医护人员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有利于减轻个人压力,使团队向心力更强。最后,培训要重视医护人员正念护理的培养,引导他们保持耐心和同情心,专注当下而不带有评判地对待病人,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也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内心平静。
3.4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医护人员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因此,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尤为重要。一是标准防护措施培训。让医护人员了解在不同风险级别下应采取的个人防护设备和措施,包括手卫生、呼吸防护、皮肤和黏膜防护、注射防护等,并掌握标准防护措施的使用时机、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理论培训配合模拟操作练习,可以增强医护人员标准防护措施的应用能力。二是隔离防护培训。让医护人员掌握在进行传染病患者诊疗时应采取的隔离防护措施,包括传染源控制、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处置等。培训内容还应覆盖不同隔离级别下的工作流程和防护要点。通过模拟隔离区域的实际操作来检验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技能[6]。三是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培训。让医护人员掌握各种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衣、面罩、护目镜等的选择方法、穿戴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及脱掉步骤。采用理论培训结合多次模拟练习的方式,强化装备正确使用的能力。四是职业接触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让医护人员掌握在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包括立即进行皮肤消毒、报告监督部门、就医隔离观察等。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接触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是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医护人员应对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为此,有必要构建针对性的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通过理论知识培训、情景模拟训练等手段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不仅能有效增强医院和社区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综合实力,也有助于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持续提高,从而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娟,魏丹.我国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相关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23,44(07):131-132+153.
[2]陈汝婕.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医院抗逆力模型构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3.
[3]张强,陈林.护理实习生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04):21-23.
[4]刘娟,向家艮,于文琦等.中医医院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21,36(09):51-53+86.
[5]陈瑞丽,沈泉,谢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科医院感控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01):26-30.
[6]肖冬姐,陈海燕,肖海艳等.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24):4389-4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