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关键词
护理对策;感染;眼科手术;高危因素;术后
正文
对于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来讲,在对其治疗过程中,手术为治疗的主要措施,旨在获得根治的效果,但是因为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同时存在术后可能感染等多种不良事件的风险[1]。并且,患者的眼睛为晶状体,其同眼角膜均无血管组织,如果术后出现感染,会由于血管组织的缺少而不能对病原菌抵抗,进而变成繁殖、生长病原菌的地方,使患者术后康复受到深入影响[2]。所以,针对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加快患者康复。所以,本研究将500例眼部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分析高危因素,提出应对措施,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眼部手术治疗5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是否感染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纳入观察组的为感染的患者,共40例,纳入对照组的为360例未感染患者,500例患者中男252例,女248例,年龄24~88岁,平均年龄(55.69±13.52)岁。
1.2 方法
对500例眼科患者的检查报告单、医嘱单等全面收集,结合各项数据划分500例患者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40例,对照组为术后没有发生感染的患者360例。通过分析,列出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如多人病房、年龄等,同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上述因素同感染的出现是否存在相关性。
1.3 观察指标
感染诊断标准:眼部畏光流泪、红肿或者发生突发性视力减退,同时患者察觉眼部疼痛;通过玻璃体液、房水培养后结果显示为阳性,则是细菌或者真菌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计数用(%)表示,行X2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124例患者发生感染情况及分布
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有40例,占比8.0%。其中切口感染20例,占比50.0%;呼吸道 感染11例,27.5%;胃肠道感染4例,发生率10.0%;泌尿系统感染2例,发生率5.0%;血液系统感染3例,发生率7.5%。
2.2 单因素分析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单因素分析
因素 | 对照组(n=40) | 观察组(n=460) | X2值 | P值 | |
性别 | 男 | 21 | 231 | 4.502 | >0.05 |
女 | 19 | 229 | |||
年龄 | <65岁 | 30 | 230 | 13.502 | <0.05 |
≥65岁 | 10 | 230 | |||
高血压病史 | 无 | 20 | 230 | 5.336 | >0.05 |
有 | 20 | 230 | |||
糖尿病病史 | 无 | 30 | 153 | 15.153 | <0.05 |
有 | 10 | 307 | |||
侵入性操作 | 无 | 28 | 340 | 16.502 | <0.05 |
有 | 12 | 120 | |||
手术部位 | 右眼 | 20 | 220 | 4.332 | >0.05 |
左眼 | 20 | 240 | |||
接触性检查 | 无 | 26 | 130 | 13.502 | <0.05 |
有 | 14 | 330 | |||
手术时间 | ≥60 | 19 | 200 | 5.320 | >0.05 |
<60 | 11 | 260 | |||
术中玻璃体溢出 | 否 | 33 | 160 | 12.223 | <0.05 |
是 | 7 | 300 | |||
多人病房 | 否 | 22 | 235 | 5.441 | >0.05 |
是 | 18 | 225 |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
变量 | OR值 | P值 | Wald值 | SE值 | 回归系数 | 95%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术中玻璃体溢出 | 2.560 | 0.002 | 6.593 | 0.421 | 3.233 | 1.006 | 4.214 |
存在侵入性操作 | 0.080 | 0.005 | 5.402 | 0.173 | 1.660 | 0.028 | 0.790 |
糖尿病病史 | 0.091 | 0.008 | 4.233 | 0.622 | 2.274 | 0.022 | 0.447 |
年龄≥65岁 | 0.156 | 0.000 | 7.094 | 0.510 | 2.306 | 0.043 | 0.536 |
3 讨论
3.1 引发感染高危因素
感染属于眼科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常常在术后72h出现,存在发病急骤的特点,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患者的视力被直接损伤,而且存在的疼痛感比较强烈,如果出现感染后的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失明[3]。相关学者研究指出[4],眼球在眼部采取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期间会因为带入病原菌而出现感染,在耐药性不断增加、细胞变异变强影响下,存在较高的感染率。
本研究结果说明,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糖尿病病史、术中出现玻璃体溢出均为高危因素,在年龄的不断增加下,患者各器官机能会不断衰退抵抗病原菌的能力也会持续减弱,从而增加感染风险[5];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机体糖分较高,糖分属于是培养病原菌比较理想的培养基,该类患者存在更高的感染风险[6];治疗眼科疾病中,实施的措施为侵入性操作,如取出眼内异物等,侵入性操作会破坏皮肤黏膜,同时在侵入期间将病原菌带入其中,病原菌快速增长而导致感染[7~8]。
3.2 护理对策
3.2.1 实施培训
手术治疗期间需要保证无菌环境,护理人员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专业态度对术后感染情况存在直接影响[9]。所以,护理人员将实施培训工作为首要内容,进而将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显著提升,并且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消毒、日常清洁等内容学习,利用培训的方式实现工作质量提升的效果[10]。
3.2.2 实施心理护理
对于手术的预后、治疗效果,眼科患者存在的预期较高,但是相对较高的感染发生率会快速降低患者视力,同时疼痛严重,患者会因为没有心理准备而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等,进而抵触配合治疗,进而对治疗、护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1]。所以,对眼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需对其积极实施心理护理,如,护理人员需同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找到不良情绪的原因,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让患者可以对治疗积极配合;实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护理知识,让患者存在治疗信心。
3.2.3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需将术前准备工作积极完善。冲洗泪道,术前3日双眼应用抗生素眼药水,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术前一小时散瞳,术前半小时内冲洗结膜囊。
3.2.4 术后护理
对于术后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高度重视,采取如下措施:⑴预防干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部卫生,医疗垃圾集中处置。检查、消毒使用后的仪器,且在其表面粘贴感染标志。护理人员将清洁病房工作做好,紫外线消毒,2次/d,桌面物品用消毒剂擦拭,避免扩散感染。护理期间,专人专用眼药膏、眼药水。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滴眼药水,告诉其向患侧倾斜,保证患眼在睡觉时保持低位,防止患眼分泌物流入健眼导致感染。⑵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对药水点眼时间科学安排,控制眼药水间隔时间5~10min。并且,睡眠时间避免操作。⑶加强巡视。对眼部分泌物增多、是否存在敷料渗液观察,同时了解患者眼部疼痛感、头痛疼痛感是否增强。⑷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病情、个人喜好拟定饮食计划,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同时粗纤维摄入量,饮水量1500ml/d,防止食用刺激、辛辣食物。
综上,眼科手术治疗期间与优质护理相配合,针对感染高危因素实施有效措施,促使治疗效果提升,更加满意治疗、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英娜. 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141-142,145.
[2] 张静,黄学林,高彩凤,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7):1-4.
[3] 杜震,乔庐东,平浩,等. 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41(4):272-276.
[4] 姜云,杨梅,陈建乐.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11):1567-1571,1585.
[5] 李紫薇,林丽丽,姜明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型、发生因素logistic分析及多元化干预措施效果的研究[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0,40(4):668-672.
[6] 孙佳丽,杨滢瑞,金学民,等. 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护士对术后眼内感染防控的知信行现状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8):606-612.
[7] 王翠,马军艳. 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影响因素及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探讨[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2,44(3):218-224.
[8]黄伟梅,林丹花,郑玉生,等. 复明2号车批量化白内障手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研究[J]. 智慧健康,2021,7(12):54-56.
[9]赵琳琳,王涵菁,陈林江,等. 预后营养指数、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克罗恩病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价值[J].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0):695-700.
[10] 孙玲娟,殷莉,王海燕,等. CSC的危险因素以及VEGF、hs-CRP、ESR诊断CSC的价值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2):1459-1463.
[11] 汪枫,何焕,翟金霞. 感染性眼内炎转归至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2,57(2):301-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