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对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孙娟

扬州东方医院225000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在降低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上进行讨论。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住院部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成了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的数量为40例,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提供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病房内的环境安全、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评估和识别)、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生活质量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安全管理联合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处理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提倡。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不良事件

正文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护理工作中,为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降低患者发生风险事件,通过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日常护理当中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的护理内容,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1]。为患者提供护理安全管理,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生理功能处于下降的状态,而且患者多存在冠心病、脑出血等各类基础疾病,多数患者存在复杂的感知功能障碍,患者在环境控制能力以及应对环境突发因素的能力下降,增加患者护理风险以及护理安全问题,增加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或者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机率明显高于非住院的老年患者,而患者发生跌倒后易出现骨折、颅脑损伤或者意识改变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故做好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3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患者的年龄在61-86岁之间,平均年龄72.19±3.61岁,男性患者56例,剩余则为女性。分析我院内分泌收治的所有老年患者的基础资料,p>0.05,可进行研究

纳入条件:住院时间在24小时及以上;临床资料齐全;无明显的沟通障碍;

排除条件:患者意识不清,认知功能障碍;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存在重要脏器病变;处于肿瘤终末期患者;

1.2方法

参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提供相应的引导方案,告知患者何为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何做好预防等。实验组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具体包括:1、科室内组建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影响的因素,结合相关因素,制定相关评估表,建立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做好成员的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2]2、评估患者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评估患者发生概率以及严重程度。3、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依据科室内老年患者的疾病类型、临床用药的特点,历年存在的不良事件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若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时,可以有效的应对,一旦出现坠床、跌倒或者导管脱落以及用药错误时,如何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以及应对措施。若患者为新入院,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评估,依据评分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4、针对于坠床或者跌倒的防范,待患者入院后应进行相关坠床或者跌倒风险测试,做好相关风险评估。每周进行一次。并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做好相关措施的落实。对于评分较高的患者应在患者床前做好相关标识,并嘱咐好患者家属做好相关措施,减少患者出现跌倒或者坠床的风险。如果患者需要下床时应拉床栏缓慢起身,起身后不要立马下床,可以坐床边一分钟左右再穿鞋下地走动,鞋子以舒服防滑底为主如果出现头晕的情况应暂时停止下床活动,必要时候需要家属陪护或者使用床铃呼叫护士。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清洁,卫生间以及走廊内应配有相关扶手[4]5、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院内积极进行跌倒坠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跌倒坠床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把各项防护措施做到位,做好相关健康宣传教育,一些高危跌倒坠床的患者除做好相关指导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巡视力度。6、针对一些无家属陪护的患者应做好护理工作,告知患者出现头晕以及乏力时应量力而行,必要时请求护理人员协助进行。7、针对于药物使用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用药,无陪护的人员应由护理人员在患者服药后再离开,积极为患者宣传识别药物的能力,避免出现服错药物[5]8、针对于有走失风险的患者评估患者出现走失风险的机率,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患者,应在患者的床头悬挂高危走失风险警示牌,应由专人进行照料,将患者安排在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减少患者外出的机率,对于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6]9、感染的护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身体免疫力较低,出现院内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做好皮肤的护理管理,保证病房内的洁清,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清新。10、饮食干预,依据患者的病情、个人喜好,制定相应的饮食管理,降低患者发生便秘,选择易消化、粗纤维的食物,提醒患者排便过程中切勿过于用力。11、情绪引导,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为患者普通情绪管理的方法,减少因情绪变化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醒患者建立健康的心态,学会自我调整负性情绪[7]

1.3实验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检验通过X2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在两组患者提供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实验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存在,P<0.05。

比较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n(%)]

组别

坠床

跌倒

走失

用错药物

发生率

参照组(n=40)

2(5.00%)

1(2.50%)

1(2.50%)

2(5.00%)

7(17.50%)

实验组(n=40)

1(2.50%)

0(0.00%)

0(0.00%)

1(2.50%)

2(5.00%)

2.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更佳,p<0.05。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病房环境安全

用药安全

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效果

评估

识别

处理

参照组

82.31±4.21

79.46±3.58

87.15±2.26

75.49±1.98

72.46±1.72

86.13±2.15

实验组

93.17±4.01

98.16±3.46

96.15±2.08

98.27±1.73

98.46±1.82

97.59±2.14

t

18.264

34.215

85.428

76.991

28.624

42.51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干预前,参照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65.21±3.26分;生理职能评分63.54±3.28分;身体疼痛评分47.92±2.68分;总体健康评分48.98±3.57分;活力评分48.98±4.78分;社会功能评分47.62±3.51分;情感职能评分43.42±7.78分;精神健康评分47.51±2.54分;干预后,参照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75.32±9.25分;生理职能评分75.32±9.25分;身体疼痛评分73.36±9.28分;总体健康评分68.15±8.47分;活力评分75.78±10.28分;社会功能评分76.67±7.15分;情感职能评分78.68±11.25分;精神健康评分72.78±10.45分;

干预前,实验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65.36±3.21分;生理职能评分63.78±3.08分;身体疼痛评分47.04±2.51分;总体健康评分48.26±3.27分;活力评分48.98±4.78分;社会功能评分47.75±3.54分;情感职能评分43.42±7.78分;精神健康评分47.48±2.57分;干预后,参照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84.59±10.28分;生理职能评分80.59±7.96分;身体疼痛评分73.36±9.28分;总体健康评分76.79±7.81分;活力评分82.26±5.71分;社会功能评分85.48±6.94分;情感职能评分76.41±2.64分;精神健康评分80.98±5.19分;干预前,t值0.3810.3490.3070.4620.6430.3260.6420.773;干预后,t值5.2144.2126.2955.1782.9593.7815.147;干预前,p值均大于0.05;干预后,p值均小于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p<0.05。

3  讨论

护理服务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位,但风险情况复杂、且多变,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护理风险作为实施护理管理期间可能导致患者直接或者间接死亡的不确定性,任何简单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活动均可能存在风险。常见的给药错误、管道滑脱、跌倒、坠床、皮肤压力性损伤等[8]。护理不良事件作为患者护理期间因为方法不当对患者造成的非计划、非预期伤害,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和增加,严重的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增加患者的家属负担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受以年龄、机体或者疾病等因素,属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住院期间常规的护理主要为疾病的护理,同时提供相应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无法满足患者的风险预防[9]

为患者提供护理安全管理联合风险预警控制体系,通过对患者的病房环境的评估、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安全管理的效果,使得患者的护理质量呈现上升的趋势[10]。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引用管理学风险管理概念,对当前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有效的评价、并通过合理的行动,提供有效的护理,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轻患者的经济损失。而通过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为患者提供护理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提供护理安全管理联合风险预警控制体系,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陈美华,李妍,赵翠平,等.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对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

[2] 胡丽娜.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22):3.

[3] 李兰,吴玉玲,洪莉萍.强化护理管理对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皮肤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20, 10(3):4.

[4] 胡文慧,刘小卫,翟家琦.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

[5] 王晶张敏思娇娇崔婷张瑜李俊.探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0, 8(4):1478.

[6] 岳彩茹,姚茜,张兵兵.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 20(10):2.

[7] 何文静,曾艳,李淑珍,等.老年急性期照护风险管控模式对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J].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1, 10(1):7.

[8] 吴双.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42):2.

[9] Lefei S ,Qi L ,Wei G , et al.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atient safety culture on the pai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f Chinese nurses in adverse nursing events.[J].Nursing open,2023,10(10):6866-6874.

[10] 王小丽,张磊,赵红艳,等.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