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胫腓有骨折;快速康复护理路径
正文
胫腓骨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当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但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创伤,若患者治疗期间,得不到合理的护理,会影响患者康复的速度,继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故如何有效提高患者胫腓骨骨折护理期间的护理质量,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十分重要。传统的护理,只针对于患者疾病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速度、心理状态,关注度不高,本文就快速康复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讨论,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3年1月份,结束时间为2023年12月份。纳入患者的数量为80例,通过盲法分成了甲组、乙组,甲组患者(年龄范围48-76岁,平均年龄62.26±2.38岁,男:26例,女:14例;)乙组患者(年龄范围49-78岁,平均年龄63.46±2.46岁,男:25例,女:15例)。对我院在此期间收治的所有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P>0.05,可开展研究。
纳入条件:所有患者均提供完整的胫腓骨X线片、超声、血管检查;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可以配合完成研究;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条件:患者精神行为异常;无法配合检查、研究;行胫腓骨X线片检查无明显病灶;
1.2方法
甲组的患者为常规护理,测量患者的相关指标,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做好术后引流措施,并提供止痛药物。乙组的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包括: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普及胫腓骨骨折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做好心理准备。掌握手术的原理,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认知,减少患者的恐惧,明确术后开展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配合度。2、开展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以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方案的调整,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度,稳定患者的情况[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有效的与患者的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若存在异常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醒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4、监测患者病情,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实现各项措施的同步化,出现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提高患者康复效果[3]。5、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受创伤的影响,疼痛明显,但患者受个体化差异,对疼痛的耐受度有所差异,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若疼痛在患者接受范围内,为患者提供转移注意力,播放电视、轻音乐等提高患者的接受度,若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时,为患者提供止痛药物,但尽可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的康复[4]。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耐受度进行功能锻炼,但锻炼的过程中应减少对患者患肢的牵拉,避免复位效果受到影响,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若患者发生肿胀时,应略松夹板,抬高患肢[5]。6、功能锻炼,部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较差,排斥功能锻炼,长期处于卧床的状态,该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既可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同时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优势,患者可以开展不负重活动,活动肢体的膝关节、踝关节,效果较佳时,可以借助助行器或拐杖鼓励患者扶床慢走,借助外力循序渐进的活动,提高康复的速度[6] 。7、并发症护理,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观察患者伤口皮肤的颜色,下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等等,是否存在渗血或者渗液,避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协助患者翻身,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引发压力性损伤。协助患者按摩患肢,鼓励早期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咳嗽、咳痰,四肢肌力有无突然下降,有无突然头痛及头晕不适主诉,避免发生肺栓塞、脑梗塞、脑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7]。
1.3实验指标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下肢运动功能、运动耐力。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检验通过X2。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乙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P<0.05。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x±s,分) | ||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甲组(n=40) | 6.75±0.64 | 4.26±0.49 |
乙组(n=40) | 6.71±0.65 | 3.17±0.53 |
t | 0.23 | -2.78 |
p | >0.05 | <0.05 |
2.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乙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
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x±s,分) | ||||||
项目 | 甲组 | 乙组 | t | p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生理功能 | 62.21±3.26 | 74.32±9.25 | 62.36±3.21 | 82.59±10.28 | 0.381/5.214 | >0.05/<0.05 |
生理职能 | 62.54±3.28 | 75.41±8.21 | 62.78±3.08 | 81.59±7.96 | 0.349/4.212 | >0.05/<0.05 |
身体疼痛 | 45.92±2.68 | 74.36±9.28 | 45.04±2.51 | 78.59±6.59 | 0.307/6.295 | >0.05/<0.05 |
总体健康 | 47.98±3.57 | 64.15±8.47 | 47.26±3.27 | 77.79±7.81 | 0.462/5.178 | >0.05/<0.05 |
活力 | 47.98±4.78 | 73.78±10.28 | 47.58±4.89 | 81.26±5.71 | 0.643/2.959 | >0.05/<0.05 |
社会功能 | 45.62±3.51 | 75.67±7.15 | 45.75±3.54 | 84.48±6.94 | 0.326/3.781 | >0.05/<0.05 |
情感职能 | 44.39±7.84 | 74.68±11.25 | 44.42±7.78 | 75.41±2.64 | 0.642/5.147 | >0.05/<0.05 |
精神健康 | 46.51±2.54 | 71.78±10.45 | 46.48±2.57 | 81.98±5.19 | 0.773/5.946 | >0.05/<0.05 |
2.3护理前,甲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9.31±2.56分;运动耐力为315.26±48.52m;护理后,甲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1.75±5.67分;运动耐力为463.25±52.15m;
护理前,乙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8.96±2.31分;运动耐力为314.24±49.78m;护理后,甲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6.78±5.46分;运动耐力为639.48±53.64m;干预前,t值分别为0.462,0.516;干预后,t值分别为6.291;10.482;干预前,p>0.05,干预后,p<0.05。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主要是指患者的踝部和胫骨平台之间发生的骨折。随着当前交通事业的发事,胫腓骨骨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前针对于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若患者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易增加并发症的产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心理也会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8]。若只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收到的效果欠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对欠佳,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高,在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质量提升上,收效不大,考虑与常规的护理不存在针对性,无法充分掌握患者病情,护理无法实现个体化,影响患者的护理效果,而且患者发生骨折后,多存在恐惧、焦虑,情绪状态不佳,常规的护理,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关注度不高[9]。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功能锻炼,提供相应的心理指导,监测患者的病情,术后的护理,以及相应的优化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本文通过建立快速康复护理小组,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腓骨骨折的原因,治疗的方式,康复的目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而术前患者因骨折带来的疼痛,增加患者的情绪焦虑,护理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引导,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掌握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有利于为患者后续康复护理提供有利的依据[10]。积极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拉近患者以及家属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心理护理,患者担心术后是否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会不会影响走路,日常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是否还会存在疼痛等多种因素,情绪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引导,告知患者建立稳定情绪的必要性,有利于促进术后的恢复。术后,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相应的疼痛干预方式,在转移注意力可以缓解时,不提供止痛药物,日常护理期间减少牵扯患肢,避免发生移位,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若患者提供止痛药物的患者,应掌握药量、用药方式,尽可能减少阿片类药物。功能锻炼,依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相应的康复锻炼方式,对于因疼痛拒绝康复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劝导,告知其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患者锻炼期间应陪伴在侧,观察患者的耐受度,并适时给予引导,避免剧烈疼痛影响患者恢复。并发症的护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并发症护理干预,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为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护理,主要通过为患者提供团队组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疼痛指导、康复护理等多种方式的辅助指导,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后,乙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提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甲组患者,p<0.05。从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运动耐力上来看,护理后,乙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运动耐力得到提升,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此同时,乙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更轻,效果显佳。
综上所述,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疼痛程度得以缓解,肢体运动功能、运动耐力得到改善,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孔凡芹,郑宣.快速康复理念在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22, 51(S02):431-432.
[2]林娜,张凯伦.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3]蔡琴芳.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20,28(5):14-16.
[4] 洪云霞.物理降温治疗仪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22(007):046.
[5] 张晓雪,张志强,黄喆,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22(010):030.
[6] 刘怀婷.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20, 017(006):209.
[7] 朱菊英.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5):2.
[8] 李奇蔚.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4):2.
[9] 张英梅,李秀杏,钟开浓.快速康复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 9(3):2.
[10] Cheng W ,Bingyin T ,Qing Q .The impact of perioperative enhanced recovery nursing model on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rehabilitation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23,24(1):947-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