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孟庆迪

河北铭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063000

摘要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逐渐增多,不仅需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需要实施绿色环保工程,重视环保节能,降低建筑工程对于环境的危害。在此背景下,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此建筑模式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和要求,因而也开始逐渐被推广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短,环保节能性比较高,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正文

1 前言

新时代下,建筑行业转向绿色环保方向是发展的必然,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建筑结构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这就出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此结构的特点表现在更具环保性和节能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尽快解决,以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水平,进而更好的推动绿色建筑工程,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2 预制式建筑结构的发展及特点

2.1 预制式建筑结构的发展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传统建筑结构的工程还是占据多数,也就是施工现场搭设脚手架,建立模板和绑扎钢筋,最后利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基本上都是在施工的现场。此模式在我国建筑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带来了交大的贡献,然而此结构建筑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建筑材料的浪费、建筑垃圾的增多等等,随着环保理念引入到建筑领域中,预制装配式建筑开始被广泛的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分为预制和装配两个方面,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特点,提前进行构件的制作和加工,在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进行组装和安装。

2.2 预制式建筑结构的特点

预制式建筑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便捷性。传统的建筑结构,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施工,以严格的施工流程进行工程的推进,包括:打地基、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等。此建筑模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完成主体结构后,需要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房屋的室内室外装修。建筑工程装修需要施工周期时间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并且在装修结束后,人们不可以马上入住,需要室内所用到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挥发,一些房屋装修完成后,需要晾置三个月到一年之久。然而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将提前预制好的构建,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降低了施工的周期,可以使得建筑施工人员将时间花费在其他的事项中。

第二,节约性。传统的建筑结构比较繁琐,需要安排较多的施工人员开展给各项不同的分项目施工,并且需要采购大量的建筑材料,使用比较多的能源,以此形成了资源浪费、能源消耗的现象。然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则不需要安装过多的人员在施工现场,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建筑构建,可以在预制工程进行提前的加工和制作,只需要少量的组装人员在现场将构件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安装即可,可以使得施工周期缩短,并且也节约了人力资源,没有形成过多的建筑垃圾和能源消耗。

第三,环保性。传统的建筑结构需要采购大量的建筑原材料到现场,因而在建筑材料的运输中,出现大量的扬尘或者粉尘,形成了空气污染。在现场施工操作出现比较大噪音,形成噪音污染,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将制作好的构件运输到现场,不会方式生粉尘、扬尘等情况,同时减少了在施工现场的湿作业,也降低了噪音,以此也说明预制装配式建筑具备较好的绿色环保性,进行文明施工,有利于建立绿色建筑工程。

3 预制建筑结构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预制剪力墙结构

结合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其他结构部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增强建筑工程的抗震性,同时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以承重预制墙板替代传统的混凝土,利用节点部位的浇筑,保证墙体具有比较安全的传力机制,使其变形机制以及承载力达到结构的标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剪力墙的应用比较多,关键技术体现在螺栓的连接,需要在施工中提高对预制螺栓构建的精确度。确定螺栓控制的位置,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间的距离,确保其形成稳定的建筑工程。在预制剪力墙施工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套筒连接技术、泥浆锚固连接技术以及机械连接技术。

3.2 预制层压板安装技术

预制层压板安装技术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而在建筑层压板的预制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技术进行加工。层压板的安装的时候,其工程层保持在30厘米的距离,明确层压板的中心位置。在进行预制吊板安装位置及方向上,需要进行精准的确定,以此降低在安装中可能会出现的强烈碰撞现象,以此确保层压板的稳定性。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模块化的方式,提高板结构的合理性明,保证板的监督,在进行层压板底部的安装上,以进行临时支架,对支架的距离进行临时控制,一般在1米五之内。在完成层压板配置后,则需要将临时设置的托架进行拆除,保证层压板配置的稳固性。

3.3 预制窗体结构

预制窗体结构在进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是利用设置螺栓及吊耳结构,和窗体螺母进行连接,达到窗户的稳定和坚固。在施工前,需要对预制窗体结构螺母进行检查,之后对窗户和工作表面间的距离进行测试,其标准的位置控制在30厘米。此项技术在应用中国比较关键的点在于需要加强对窗体放下给的调节和控制,保证窗户螺栓的稳定和墙板的紧密连接。

4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问题

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因而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预制构件成品的保护,在工厂加工和制作好的构件,在运输和保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同层度的破损,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组装作业;第二,组装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比较低。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后,需要由组装人员进行安装作业,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但是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很多都是由一般的施工人员负责进行组装,其施工技术严重不足,造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的降低。

4.2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改进建议

结合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的突出缺陷,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第一,加强预制构件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构件的尺寸和标准进行确定,使其可以在后期的组装中进行较好的连接。每个构件对于整体的安装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构件的尺寸不符合标准,就会出现拼装出现缝隙或拼装不上的情况,因而,需要加强对构件尺寸规格等方面的设计,使其每个构件均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预制构件的保护,利用合理的运输工具、保存方式等,最大程度的保证预制构件的完整度,减少破损的现象发生;第二,提供对组装人员的专业培训。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对于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因而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进行安装操作,因而建筑企业则需要加强对此类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组装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需要利用高薪引进有关的人才,为建筑企业储备高质量的人才团队。

5 结束语

建筑领域中,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需要重视预制构件的制作和加工质量,做好构件的安全保护,并提高组装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利用有关的辅助工具设备,并且需建立质量控制机制,以此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小晖.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J].陶瓷,2022(05):160-163.

[2]王金涛,刘艳军.装配式建筑装备结构设计关键点技术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09):234-236.

[3]郑创波,刘东,高健,陈思文.装配式住宅关键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2(02):103-105+139.

[4]甘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15):160-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