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消毒供应室;供应物满意度;风险管理能力;器械清洗包装评分
正文
医院感染问题始终是众多医疗机构关注并努力解决的公共健康难题之一,同时也是评估医疗服务品质的关键参考。医院的感染问题始终是众多医疗机构关注并努力解决的公共健康难题之一,同时也是评估医疗服务品质的关键参考。三大主要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病人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医院内部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尤其是手术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器械消毒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着直接的作用。消毒供应室主要是对各个科室内可以二次运用的物资实施灭菌与消毒,后按照科室所需将医疗物品发放的一个科室,作为确保医疗用品有效性、安全性的重要科室[1]。若是一些医疗用品的清洁或消毒流程未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它们就极有可能变成感染疾病的首要源头。特别是在手术器械的灭菌效率未达到预期时,将增加病人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果情况恶化,将对病人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清洗与消毒不良的器械在临床中运用也可能引起其它的并发症,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并引发医疗争议[2]。因此,在临床上着重强调对于消毒供应室中的手术器械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与管理,采取详尽的质量监督方法,对每个步骤进行详尽的设计,同时也设立科学且严格的操作规则。不仅能够对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所有活动进行规范,还能通过其职责来限制其工作行为,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危害性事故[3]。此次研究将分析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在消毒供应室内的干预效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62例,2022年1月—2022年09月进行常规管理模式为管理前;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进行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为管理后。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5.71±4.63)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管理前:实施标准的护理管理方法:根据提供的器械清单进行注册,手术过程中需要让器械护士小心翼翼地操作,避免投掷或者相互冲击,以确保器械的锋利和利刃部分得到保护。在手术后,应立即对器械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锈斑、血迹、损坏或者变形等情况。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应立即进行报告和更新,并且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回收和清洗消毒。
管理后:实施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组建质量检查责任团队:团队成员由一名护士长、一名责任护士、两名辅助护士和一名消毒员组成,护士长负责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同时也要设定统一的操作流程、团队学习计划以及考核准则等。每天组长和责任护士都需对日常工作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优化工作流程。每天都要求护士与手术医生进行交流,并对医生的反馈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每周都需对团队成员进行训练,主要是学习消毒器械的功能特性、操作流程、应用领域等相关知识,并解释使用方式。每两周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对于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强化训练。每个月都需举办团队会议,总结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2)对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和消毒:对于甲状腺疾病病患、单纯疝修复病患等手术器械,通常需要在流动水中清除血污。将手术器械浸泡在酶液中2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接着进行分类烘干。需要注意区分精细和尖锐的器械,最后进行检查、涂油、包装和存储。针对艾滋病病患的感染手术器械,首先需要将其浸泡在含氯消毒液内大约30分钟,然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接着进行分类烘干,最后进行检查、涂油和分类储存。针对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病患的特殊手术器械,首先需要将其浸泡在有效氯消毒液中1小时,然后在流动水中用毛刷进行彻底的清洗、冲洗、高压灭菌和包装。接着进行分类、核查、涂油,并在再次高压消毒后进行储存。针对内镜手术器械的需求,首先需要拆卸内镜部件、连接元件、通道阀等,然后用流动水和小刷子清洗血迹,接着使用高压水枪清洗关节和内腔通道,以去除血迹或有机物。接着用腔镜专用清洗剂浸泡2分钟以去除有机物,再次用流动水冲洗并擦干,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各部件的残余水分。最后,用专门的润滑剂直接喷在器械表面位置、轴节位置、内腔位置等。将其用镜头纸擦拭干净后,再存放在专门的仪器柜里。(3)严谨的核查登记:由团队成员将分发的手术器械包递送至各个科室。在送达医疗部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检查和核实,如果发现手术器械包有损坏或污染,必须立即更换。在护士与科室护士的交接过程中,需要进行签字确认并完成登记任务。(4)对管理任务评估:定期检查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包,计算消毒的合格率,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将问题责任分配给个人。表现优秀的人员在周末会被赞扬,并和每月绩效评估相关联,给予奖励。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物品发放满意度、物品回收满意度、科室沟通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整体满意度、器械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态度、风险识别能力,各维度总分100分;器械清洗包装评分:清洗质量评分、灭菌质量评分、分类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发放质量评分,各维度总分100分。
1.4数据处理
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科室对供应物满意度评分、风险管理能力
管理后科室对供应物满意度评分、风险管理能力高(P<0.05),见表1。
表1各科室对供应物满意度评分、风险管理能力(±s;分)
组别 | 物品发放满意度 | 物品回收满意度 | 科室沟通满意度 | 服务满意度 | 整体满意度 | 器械管理能力 | 风险防范态度 | 风险识别能力 | 总分 |
管理前(n=62) | 94.11±1.07 | 90.02±1.44 | 94.93±1.09 | 94.07±1.34 | 93.26±2.76 | 91.24±2.42 | 91.49±2.34 | 90.37±3.10 | 92.02±1.37 |
管理后(n=62) | 97.17±1.03 | 97.49±1.42 | 97.93±1.67 | 97.10±1.12 | 97.37±0.67 | 96.03±1.74 | 97.64±0.71 | 97.79±0.72 | 97.47±0.16 |
t | 16.2231 | 29.0840 | 11.8451 | 13.6612 | 11.3945 | 12.6540 | 19.8030 | 18.3582 | 31.1121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器械清洗包装评分
管理后器械清洗包装评分高(P<0.05),见表2。
表2器械清洗包装评分(`x±s;分)
组别 | 清洗质量评分 | 灭菌质量评分 | 分类质量评分 | 包装质量评分 | 发放质量评分 |
管理前(n=62) | 84.35±2.53 | 83.59±3.35 | 84.37±3.10 | 83.03±4.38 | 85.44±4.35 |
管理后(n=62) | 93.03±1.75 | 91.45±1.81 | 94.89±1.73 | 95.58±2.14 | 95.83±2.57 |
t | 22.2173 | 16.2538 | 23.3333 | 20.2712 | 16.1923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消毒供应部门负责向医院的所有部门提供各类无菌产品,此部门的主要职责涵盖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杀菌、供给等[4]。如果在此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导致医院的感染,甚至威胁到病患的生命,从而产生严重的医疗意外。在过去,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方式过于单调,缺乏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步骤,这导致消毒的合格率偏低,手术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5]。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室管理方式,其主要通过制定计划、监督执行、定期检查以及总结不足等手段,以实现消毒灭菌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体化护理在消毒供应室能够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增强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从而提升临床科室的使用满意度[6]。经过本次研究,发现,管理后科室对供应物满意度评分、风险管理能力高(P<0.05);管理后器械清洗包装评分高(P<0.05)。这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提升消毒的品质,并且能够优化医生的满意程度。原因分析:通过建立质量检查责任团队,由团队领导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使得工作内容更加流程化和标准化。不仅可以提升管理效率,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防止消毒过程中的错误[7]。同时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决定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组长定期安排护士接受培训,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尽快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消毒技巧,这有助于提升其专业技能,确保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减少手术器械湿包、化学指示卡不合格、器械丢失损坏等问题的发生,为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提高临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医疗器械如常规手术器械、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内镜手术器械等,在管理阶段应清晰地指出各种器械消毒的关键步骤,并详细规划操作流程,可以让护士更专注地执行消毒任务,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在器械分发和送达科室的过程中,协助护士需要仔细检查,确保手术器械包的分发准确无误,避免遗漏或错发;在评估阶段,应对所有的器械进行详尽的检查和核实[8]。定时对团队进行监督和执行规章制度,采取奖罚措施,能够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强其责任感,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习惯,从而保证消毒任务的高效完成。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方式能够增进部门间的协调性和秩序,并且能够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负面事件的出现率。在执行管理过程中,需要从日常管理的缺陷中寻找并进一步优化,使得操作步骤变得更为详尽。为回收步骤、清洁步骤、分类步骤、包装步骤、消毒步骤、检查步骤、派送步骤等各个步骤设计详细的质量监督计划。为每个步骤设立严谨的标准以强化的质量监督观念,以此提升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消毒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器械表面的微生物或者血迹的残余,做能够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的产生。在清洗器械的过程中,特别关注清洗隐藏的部位,利用医用多酶清洗剂的化学反应可以显著增强对器械表面的污染物、锈斑的清洗效果。为了防止手术器械的种类混乱,从而降低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益,在进行器械的分类包装时,会根据器械的种类、功能、尺寸进行适当的标记,以便于医疗团队进行区分并增加其使用的便利性。
综上,在消毒供应室内实施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增强各科室对供应物满意度评分、风险管理能力、器械清洗包装评分,推荐在消毒供应室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裴晓英.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运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4):43-45.
[2]李笃萍.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运用效果[J].健康之友,2023(13):200-202.
[3]苏霞,刘容,胡颖.消毒供应室应用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估[J].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5):12-15,32.
[4]刘淑华,王凤云,孙哲,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4):164-166.
[5]仲秀青.手-供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器械清洗合格率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3,5(9).
[6]罗桂元,谭静涛,张友芳,等.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管理模式在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1,20(5):48-52.
[7]傅蔚.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9(12):7-9,52.
[8]李娜,王小梅.一体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器械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J].科学养生,2021,24(24):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