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老年痴呆;综合性护理;认知功能;干预效果
正文
临床认为,老年痴呆的发病年龄一般都超过60岁,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会表现出上升的趋势【1】。老年痴呆主要据病因分类,最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居多,该疾病是老年性神经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下降,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率最高,临床症状主要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全面降低,人际沟通交往不顺畅及人格改变等神经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社会交往、正常工作及家庭生活均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对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对于老年痴呆患者,临床主要以缓解、控制其病情为治疗手段,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与质量【3】,但目前,临床对于老年痴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以减轻患者的认知损害,提高生活质量【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研究结束时间为2024年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和护理的98例老年痴呆患者,经随机计算机表法将所有老年痴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年龄≥60岁,符合《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7年版)》的诊断标准,并经磁共振成像或头颅 CT检查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此次研究伦理标准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脑血管病变、脑创伤、意识障碍的患者以及其他器质性脑部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存在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患有先天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伴有恶性肿瘤者、癫痫患者或帕金森综合征者【5】,临床护理配合度较低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研究之中所涉及的计量、计数相关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之中进行处理,且各项资料指标间P>0.05,可对比。
表1 老年痴呆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
项目 | 对照组(n=49) | 研究组(n=49) | P值 | |
性别 | 男 | 25(占比51.02%) | 23(占比46.94%) | >0.05 |
女 | 24(占比48.98%) | 26(占比53.06%) | >0.05 | |
平均年龄(岁) | - | 67.87±5.21 | 67.75±5.69 | >0.05 |
平均病程(年) | - | 6.93±1.69 | 7.04±1.07 | >0.05 |
BMI平均值(kg/m2) | - | 24.36±1.72 | 24.80±1.12 | >0.05 |
疾病类型 | - | 阿尔茨海默症31例(63.27%)/血管性痴呆18例(36.73%) | 阿尔茨海默症33例(67.35%)/血管性痴呆16例(32.65%) | >0.05 |
合并疾病 | - | 糖尿病10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8例/骨质疏松28例 | 糖尿病12例/高血压20例/冠心病7例/骨质疏松30例 | >0.05 |
文化程度 | - | 文盲15例/小学23例/初中10例/高中及以上1例 | 文盲14例/小学21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2例 | >0.05 |
1.2 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指标(脉搏、血压、呼吸等)和病情变化,并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同时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关注不良反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协助其进行各项日常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并保证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安全性。
1.2.2研究组:
(1)环境和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工作,根据天气以及室内情况合理通风,并适当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保持地面平整且防滑,需在墙壁上安装把手,同时要加强病房检查,避免患者单独行动,设置相应的意外防护栏,约束马夹等,避免患者出现摔倒、意外坠床等事件。若患者出现时间、空间等方向障碍时,尽量减少患者外出,若外出需有专人陪护,并佩戴腕带,防止其出现意外事故。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药物,并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为其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尽可能在白天完成检查工作,睡前为患者播放舒缓且具有一定诱导性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身体,尽快的进入睡眠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6】,且夜间进行查房工作时,应做到动作轻缓,以免影响其睡眠质量,在患者睡眠期间,观察睡眠状态,避免出现蒙头睡觉现象,降低患者窒息的风险。
(2)健康教育:利用图片、宣传册、视频等形式为患者介绍有关疾病预防和其他相关知识,并请恢复比较好的患者分享一下自身经验,为其介绍认知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使其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讲解示范、视频以及图文等方式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详细指导,提高患者家属对于老年痴呆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知识误区导致的错误想法,让其认识到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协助并监督患者完成各项康复训练【7】。
(3)心理护理:老年痴呆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其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早期可能仅存在健忘等比较轻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呆滞、心烦、食欲降低、认知及语言障碍等表现,因此在对患者护理期间,需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由于患者为老年人群,脾气性格不易改变,护理人员要保持交流过程中语气温和,对配合比较好患者给予赞扬和肯定,不强迫患者去做任何他不喜欢的事情。在对治疗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诉求【8】,稳定其情绪,可借助音乐疗法、组织实施集体活动,丰富患者的社会活动,缓解抑郁、紧张情绪,帮助改变不良心态,并树立治愈信心。
(4)认知功能训练: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自身认知功能逐渐降低,护理人员要完全尊重患者的自身意愿和尊严,对患者的认知情况以及语言功能状况密切观察【9】。对患者认知功能的训练以记忆、时间、方向感及理解能力为重点,增加外界刺激,刺激大脑的兴奋性,诱发活跃思维,通过数字按顺序排列、推箱子游戏训练患者的动脑能力,调整其空间方向感,指导患者自行完成生活基本自理事件,提高其执行能力等【10】。当患者出现幻觉时,可以通过分散其注意力和针对性交流的方法帮助患者回到正常情境,如利用语言沟通或舒缓音乐引导其恢复正常视听状态;对于过度活跃(思维紊乱)的患者,可以通过进行益智游戏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其恢复情绪稳定,而对于思维贫乏的患者,利用合理刺激方法干预患者的脑频率,应在语言以及信息刺激方面多下功夫,利用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患者多加沟通,如引导患者进行回忆,向其提问自己和家人名字、住址等信息,为其播放感兴趣的视频,或者为其阅读短片儿故事等。
(5)饮食和生活干预:因患者自身疾病及机体衰退易发生进食异常,造成唾液分泌减少、不知饥饱,产生窒息、咽部噎住的情况,因此需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嘱病人多食用一些富含卵磷脂与乙酰胆碱的食物,以增强其记忆力【11】。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饮食行为进行监督,针对存在合并症的患者,还应告知家属注意患者的饮食禁忌,指导患者自己穿衣、吃饭、洗漱、饮食等,对患者进行鼓励,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有能力进行运动的患者辅助其开展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健美操等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改善情况(采用MMSE简易智能量表,通过5个维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100%)]
组别 | 例数 | 基本治愈 | 明显进步 | 进步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49 | 9(18.37%) | 15(30.61%) | 12(24.49%) | 13(26.53%) | 36(73.47%) |
研究组 | 49 | 15(30.61%) | 22(44.90%) | 8(16.33%) | 4(8.16%) | 45(91.84%) |
P | - | - | - | - | - | <0.05 |
表3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x±s)[n(100%)]
组别 | 例数 | MMSE评分 | 迷路 | 误服 | 跌倒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对照组 | 49 | 20.41±3.14 | 3(6.12%) | 1(2.04%) | 2(4.08%) | 6(12.24%) |
研究组 | 49 | 24.32±3.45 | 1(2.04%) | 0(0.00%) | 1(2.04%) | 2(4.08%) |
P值 | - | < 0.05 | - | - | - | < 0.05 |
3.讨论
老年痴呆乃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之一,其发病和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65岁以上老年人中,年发病率约为1%,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随之增高,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健忘、认知受损,严重时其行动力也会受到严重限制,逐渐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严重后果【12-13】,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高质量、具体化、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此次研究为了让老年痴呆患者尽快恢复认知功能,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综合性的认知功能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功能,促使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有显著恢复,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和饮食、生活护理等干预举措,有益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减轻患者的行为和精神性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总之,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还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说明该方案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价值非常高,值得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钱盈.综合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3):262,267.
[2]杨文静.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研究[J].药品评价,2019,16(19):85-86.
[3]刘改祥.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脑栓塞伴发老年痴呆患者中的护理措施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5):153+166.
[4]邢琳琳.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4):21-24.
[5]苟彩霞,危绍喜.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89
[6]李文菁,雷瑞玉.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9):120-122.
[7]程丽平,赵海云.3+1整体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1):147.
[8]马佳.整体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84-285.
[9]孙晶娜,傅荣,侯晓洁,等.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1,36(24):85-89.
[10]王芳,陈璐,姚志清,等.呼吸训练在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7):844-848.
[11]周玲.针对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2020,27(08):133-135.
[12]刘翠,何鑫.针对性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4):656-657.
[13]李文菁,雷瑞玉.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9):12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