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行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化浊行血汤;临床疗效
正文
脑梗死恢复期指的是患者由急性期过渡至后遗症期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功能受限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针对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而言,患者会出现瘀血阻滞的情况,同时生风生痰,治疗时应当以促进血气运行,通血活络、祛风化痰等主要原则[1-2]。通过中医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因此展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化浊行血汤展开相关分析,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5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了解该药物应用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中进行治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例数:5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19:10,平均年龄(63.5±6.3)岁,平均病程(15.3±4.7)周,实验组男女患者比17:12,平均年龄(62.8±6.5)岁,平均病程(16.2±5.1)周。样本资料经组间对比后差值小,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进入研究时,必须处于脑梗死发病后6个月到12个月的恢复期内,以确保已度过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并稳定进入恢复期;(2)患者须符合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标准;(3)患者需要具备足够的认知和沟通能力,能够配合评估和治疗。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基础疾病;(2)对补阳还五汤或阿司匹林及其成分存在严重过敏史的患者;(3)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无法配合治疗和评估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血治疗,同时去除危险因素,如降压、调节血脂等。
1.3.1对照组
75-160mg/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mg*100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317)。依达拉奉注射液(产商: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批准文号:H20090353;规格:20ml:30mg /支)进行治疗,药物静脉滴注,bid,单次剂量30mg。连续治疗30天
1.3.2实验组
在上述基础上2次/d加用化浊行血汤,方剂组成:熟黄芪30g,赤芍25g,远志、石菖蒲、桃仁、川芎、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各10g,当归15g,生甘草6g。辨证加减:言语不利者方中添加远志、石菖蒲以及郁金;虚寒者方中添加熟附子;痰多者方中添加胆南星和制半夏;脾胃虚弱者方中添加白术以及党参;肢体麻木者方中添加鸡血藤和桂枝。将以上中药混合后以水煎制,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30天。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根据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4个等级,显效:NIHSS评分减少率为47%~100%;有效:NIHSS评分减少率为18%~46%;无效:NIHSS评分减少率为0%~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数×100%。
1.4.2中医证候积分:结合患者面色、肢体、头痛症状、脉象等进行证候评价,总分30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4.3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总分45分,分值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1.4.4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与能力成正比。
1.4.5痉挛程度:通过CSI指数评价患者痉挛程度,总分16分,分值与痉挛程度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1.0软件开展数据分析,构成比为率,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方差满足正态分布,(`x±s)表示,t检验组内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平取α=0.05,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组别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29) | 9(31.03) | 13(44.83) | 7(24.14) | 20(68.97) |
实验组(n=29) | 0(0.00) | 10(34.48) | 19(65.52) | 29(100.00) |
X² | / | 6.979 | ||
P | 0.008 |
2.2 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
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x±s)
组别 | 中医证候 | NIHSS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29) | 18.48±3.68 | 12.35±2.21* | 20.63±3.54 | 14.24±2.19* |
实验组(n=29) | 18.54±3.73 | 8.12±2.16* | 20.82±3.48 | 9.33±2.14* |
t | 0.061 | 7.371 | 0.206 | 8.635 |
P | 0.951 | 0.000 | 0.837 | 0.000 |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2.3 生活能力与痉挛程度
实验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CSI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两组生活能力与痉挛程度对比 (`x±s)
组别 | Barthel指数 | CSI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29) | 43.55±4.81 | 59.52±4.19* | 13.33±1.84 | 9.54±0.79* |
实验组(n=29) | 43.46±4.76 | 68.28±4.68* | 13.29±1.78 | 7.31±0.64* |
t | 0.071 | 7.509 | 0.084 | 11.811 |
P | 0.943 | 0.000 | 0.933 | 0.000 |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脑功能缺损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典型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表现。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4]。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实质上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过程。由于脑动脉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偿功能,因而在长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但脑组织本身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应血流中断的4-6分钟内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故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为主的脑动脉病变期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损伤期。急性脑梗死的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发生不可逆的梗死脑组织的周围往往存在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即缺血半暗带)[5]。
本病在中医上属于中风的范畴,而从患者的疾病位置以及性质分析,通常与血脉凝滞有关,也就是患者气血运行不畅通,运行缓慢,气血无法运行至全身,而导致的气血不足、亏虚的现象,出现外溢留积的死血、血凝等情况[6]。中医当中分为中经络(分为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中脏腑(分为闭证和脱证两个证型,闭证包括阳闭和阴闭,又可分为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和痰浊瘀闭证,脱证有阴竭阳亡证。闭证、脱证都属于中风危急重症,可危及生命)。中风的发病情况相对复杂,归纳而言与患者阴虚、气虚、心火、肝火、风痰、湿痰、气逆、血瘀等有关,这些情况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出现相互作用影响,致使患者发病,存在外邪入侵导致发病的患者称之为外风,而没有外邪入侵的患者称之为内风,在临床当中“内风”患者较多。急性期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风、痰、瘀等阻塞经络,出现经络不通,并且气血运行不畅,水湿运行受到阻碍,淤积不散,或者是出现瘀血与痰浊并存,腑气不通,肝气郁结,肝经的火顺着经络的走行等外邪或者体内病理产物的蓄积的表现,后面的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时期,患者的病情缠绵,长久不愈,导致人体当中的脏腑功能衰退,同时人体的正气出现不足,患者气虚血虚,风痰血瘀等病理产物使得患者的经络气血运行得到堵塞,邪正相争,患者出现正衰、邪盛并存的病理变化[7]。通过有效治疗患者进入至恢复期,但仍易出现口歪眼斜、言语不清、行动不便等症状,会增加患者的偏瘫风险。临床主要采取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改善循环等措施进行治疗,但是并不能够达到有效的根治效果。而从中医角度来看,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患者,与其脑部经络失调、气血失养有关。患者发病后因此应当以补血益气,通络祛瘀等原则展开治疗,以此促进患者病后恢复速度加快,减少各类不良症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8]。
研究中所应用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汤,由多种药材组成。其中黄芪具有补气行血的功效,丹参能够活血化瘀,路路通能够利水消肿,川芎、红花可以实现活血化瘀的功效,陈皮、枳实可理气化痰,法半夏可燥湿化痰,将各类药物共同应用,以此能够发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滋阴补血、活血理气等功效,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9]。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CSI分值、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从刘艳辉[10]的研究中也能了解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疗效确切。此次研究结果与其具有相似性。可见,应用化浊行血汤能够避免患者神经功能持续受损,可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以此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多种后遗症。
综上所述,应用化浊行血汤辅助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脑组织受损情况,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能够降低及发生痉挛的可能性,保障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志华.化浊行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5):706-708.
[2]吴小曼.化浊行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2):173-174.
[3]张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0):42-43.
[4]黄芙蓉.化浊行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9):143-145.
[5]王洪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2):124-127.
[6]刘艳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98.
[7]袁海丽.自拟活血降浊方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19):3469-3472.
[8]苑玉杰.中医药综合疗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115-117.
[9]赵少宁,张占鹏,王连军,等.用血府逐瘀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192-193.
[10]杨黎明.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2):73-7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