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1张明星 2王晓景 3张震楚 4吴少梅

134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重症医学科430000 2武汉市普仁医院 430081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22年5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4,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和对照组(n=44,采取传统呼吸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呼吸平稳、ICU转出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PaO2、SaO2、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指标比较并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五项指标中,除前两项指标升高,其余三项指标均下降,观察组的升高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中,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指标稳定,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急危重症;急诊呼吸阶梯性;临床疗效

正文


    急危重症是急诊常见类型,其中以脓毒症较为多见,疾病对患者的多个脏器造成严重损害,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减退,无法满足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多数患者伴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对呼吸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持续进展可引起低氧血症,并对机体的重要脏器造成持续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急危重症的临床治疗中,应当保证机体的氧气供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给氧方式,改善呼吸系统功能,防止脏器进一步受损,这对预后改善有着深刻意义[2]。目前,临床对于急危重症的氧气供给方式多样,呼吸阶梯性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急救方式,在患者的急救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病情变化采取不同的通气方式,首先选择无创供氧,而无效的情况下,逐渐向人工通气过度,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促进患者的呼吸系统改善,能够有效避免非必要的有创通气损伤,保障急救安全,早期促进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3-4]。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225-2024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44例观察组和44例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参与研究的患者临床检查、治疗等资料无缺失;(2)重要组织脏器功能处于较为稳定状态,对常规治疗有着良好的耐受度;(3)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2)既往存在呼吸系统疾病;(3)对本次研究不配合。

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n%

创伤类型(n%

年龄(±s

创伤

非创伤

观察组

44

2556.82

1943.18

2045.45

2454.55

51.87±6.27

对照组

44

2761.36

1738.64

1943.18

2556.82

52.23±6.15

c2/t


0.188

0.046

0.272

P


0.665

0.830

0.786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如下:在患者入院后,快速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偏移,将气道内的异物彻底清除,对患者的体位做出调整,确保气道处于通畅状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患者吸氧,对于存在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则应当对其采取气管切开处理,创建人工气道,保证机体的氧气供给。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如下:(1)徒手呼吸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呼吸系统状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体位做出合理调整,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应当调整为半卧位,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在患者的体位调整完成后,则需要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清除,然后在患者的胸廓部位实施按压,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有助于功能恢复,并为肺部气体交换提供有效助力,可增加肺部氧气摄入量。在患者呼吸状态并未得到好转的情况下,则应当积极采取进一步治疗。在徒手呼吸法干预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佩戴假牙,并于干预前将其取出,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脱落,对气道造成堵塞。(2)无创氧疗法:在上述疗法无效的情况下,则采取无创氧疗法干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塞、鼻导管等,为机体提供所需氧气,维持血氧稳定,对于存在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患者,则需要采取气管插管给氧。(3)有创氧气支持法:上述两种干预均无法有效缓解症状,则采取有创氧气支持法,采用气管切开方式治疗,经切口建立通气通路,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给氧,为患者的体征稳定奠定基础,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4)建立气道后干预: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记录呼吸平稳时间、ICU转出时间和住院时间。

2)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在治疗前后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3)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和复苏成功率,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并记录复苏成功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正态性检验后,若满足正态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c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

    观察组的呼吸平稳、ICU转出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s

组别

例数

呼吸平稳时间(min

ICU转出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4

44.05±2.35

3.48±0.51

9.27±1.18

对照组

44

54.81±3.06

4.29±0.91

12.03±1.61

t


18.499

5.151

9.172

P


0.000

0.000

0.000

2.2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

    两组治疗前的PaO2SaO2PaCO2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的三项指标中,除PaCO2指标下降外,其余两项指标均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SaO2%

PaCO2mmH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4

61.55±3.51

92.86±2.22

81.97±3.05

99.05±2.74

57.21±3.04

38.10±2.57

对照组

44

61.37±3.69

77.84±4.31

82.21±2.91

90.53±3.06

56.99±3.26

49.65±3.43

t


0.234

20.550

0.378

13.759

0.327

17.875

P


0.815

0.000

0.707

0.000

0.744

0.000

2.3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和复苏成功率

    两组治疗前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并且复苏成功率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4

4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和复苏成功率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s/min

心率(±s/min

复苏成功率(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4

32.24±3.21

20.19±1.12

102.63±4.08

83.65±3.48

4295.45

对照组

44

32.39±2.87

25.57±2.23

103.12±3.89

96.52±2.60

3375.00

t/c2


0.231

14.301

0.577

19.652

7.311

P


0.818

0.000

0.566

0.000

0.007

3.讨论

急危重症在急诊接诊患者中较为常见,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救治不及时的情况下,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可发展为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等,对机体的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死亡风险[5]。急危重症在发病后通常表现出生命体征紊乱,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需要在发病后尽早采取有效抢救,维持患者的各项体征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在急救治疗时,应当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病情进展为主,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等恢复,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深刻意义。

急危重症可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产生影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情况,故需要及时采取呼吸支持,为机体脏器和组织提供所需氧气,防止因供氧不足造成脏器功能受损,从而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改善均有着积极作用[7]。以往临床对于这类急症的治疗多采取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能够及时为机体供氧,在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机体的血氧量可维持在稳定范围,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其自身经验进行判断,为患者选择对应的呼吸支持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盲目性,整体疗效并不理想,对患者的预后恢复造成负面影响,安全性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8]。呼吸阶梯性治疗是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从无创至有创氧气支持,呼吸支持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在各类型急危重症患者中均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在呼吸状态改善方面有着确切效果,且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9-10]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呼吸平稳、ICU转出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aO2S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指标则要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95.45%高于对照组75.00%P0.05),由此表明在急危重症患者中,与传统呼吸支持治疗相比较,呼吸阶梯性治疗在维持生命体征和血氧指标稳定方面的优势更佳,且能够有效提升复苏成功率。这是由于在传统呼吸支持治疗中,主要是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临床经验选择呼吸支持方式,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呼吸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对呼吸道的系统管理并未给予充足的重视,治疗缺乏针对性,导致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而呼吸阶梯性治疗对呼吸道系统管理的重视度提高,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呼吸治疗方式,并且在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及时对治疗方式作出调整,在病情较轻时选择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在效果不佳时,则选择有创呼吸支持,治疗阶梯逐渐上升,治疗的针对性更强,因此能够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11-12]

综上所述,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呼吸阶梯性治疗有着确切的应用优势,能够尽快维持呼吸稳定,调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并显著提升复苏成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彤,陈莹. 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0):174-177.

[2] 傅强. 呼吸阶梯性治疗在急危重症患者急症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5):152-154.

[3] 郭平,李军,汪勇.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J]. 世界复合医学,2021,7(1):83-85.

[4] 柏广富.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研究[J]. 药店周刊,2021,30(47):80-81.

[5] 王建民,王纯萍,张玉全. 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2023,42(1):18-22.

[6] 李宏亮.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4):51-53,64.

[7] 何发标,周礼盛.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9(40):76-78.

[8] 王小容,倪瑜琳. 呼吸支持阶梯化管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院前转运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5):986-990,996.

[9] 高翔,郝丽云.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4):42-45.

[10] 陈汶娟,王海霞,周琼玉. 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521-524.

[11] 高云鹏.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大医生,2023,8(11):71-73.

[12] 周尧生. 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 自我保健,2022,26(23):77-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