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孔令艳(第一作者) 高秀丽(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零医院 山东济南 250031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共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手术干预,观察组同样纳入40例采用脊柱微创手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肌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肌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多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脊柱微创手术,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自理能力,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效果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持续性的背痛、身体功能受损、身高缩短和体态异常等[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障碍疾病,其特征是骨骼组织的丧失导致骨质的稀疏和脆弱,其主要原因是骨骼中骨密度的减少和骨微结构的破坏,从而增加了骨骼容易发生骨折的风险。其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2]并且女性在绝经后尤其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骨质丢失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短期固定或佩戴支撑器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并促进椎体愈合。然而,保守治疗由于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肺炎、压疮等并发症,而且对于那些有严重背痛和活动受限的患者来说,保守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3]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是通过经皮向骨折的椎体注入骨水泥或其他生物材料,以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和减轻。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4]。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1月~2023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共80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为25:15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52.68±0.31)岁,骨折部分:T1214例,L111例,L2-35例,L4:10例。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52.69±0.32,骨折部分:T1215例,L112例,L2-36例,L4:7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此项研究已审核并批准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年龄范围35-64岁之间。(3)患者临床病历完整。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其他部位骨折或创伤者;2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3患有精神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安排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计划。术前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确定病人的骨折类型、部位及骨密度,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并对病人的腰椎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观察组采用脊柱微创手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指导患者采用俯卧位,并给予全麻,同时行心电监测,术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C型臂X光机,定位患者病变部位,经椎弓根穿刺,穿刺点取病椎弓根的外上缘。穿刺完毕后,行正侧位X光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将穿刺针插入距椎体后缘皮质0.5cm处。取出内芯后,插入导引针沿导引针插入工作套筒,将气囊放置于患椎病灶。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先将气囊充气使气囊充分膨胀,然后在X射线透视下,观察病人脊柱的恢复状况,待复位良好后,停止注射造影剂。并在X线透视下,将骨水泥从套管内注射至椎体内,待水泥完全固化后,再用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直至满意后,拔出套管,缝合切口。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肌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法(VAS)进行评估,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ADL评定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3)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包括感染、肺栓塞、坠积性肺炎、肢体功能障碍等。

(4)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在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且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稳定。一般:患者在术后疼痛有所减轻,活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达到显效的程度,X线片显示椎体有轻度不稳定。无效:患者在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且活动功能无明显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仍然不稳定。

1.5统计学计算

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采用百分率[n/()]进行表示,采取x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肌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具体见表1

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n

组别

例数(n

下床活动时间

肌力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40

3.52±1.37

3.52±0.41

14.24±2.53

对照组

40

5.32.28

4.61.52

20.17±3.67

t

-

4.304

4.499

8.414

P

-

0.001

0.001

0.001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疼痛评分显著低对照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2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疼痛评分以及自理能力评分对比n,

组别

例数(n

疼痛评分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

40

5.31±1.13

1.35±0.84

63.47±8.68

89.18±7.43

对照

40

5.52±1.36

1.82±0.51

63.25±8.23

73.28±6.06

t

-

0.751

3.025

0.116

10.488

P

-

0.455

0.003

0.908

0.001

2.3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感染

肺栓塞

坠积性肺炎

肢体功能障碍

并发

对照组

40

12.50

00.00

00.00

12.50

25.00

观察

40

37.50

12.50

12.50

37.50

1230.00

x2

-

-

-

-


6.275

P

-

-

-

-


0.012

2.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4

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n

显效

一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0

1230.00

1845.00

1025.00

3075.00

观察

40

2562.50

1332.50

25.00

3895.00

x2

-

-

-

-

6.275

P

-

-

-

-

0.012

 

3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简称OVF多发于老年人群,它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退化,使得椎体变得脆弱,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此类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卧床不起,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状,形成恶性循环[5-6]造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代谢能力下降,骨骼中的钙元素逐渐流失,进而引起骨密度的下降。绝经后的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含量降低,对钙的吸收与利用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7]。另外,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缺少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8-9]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和保持良好的姿势等,但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废弃和功能丧失,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开放手术治疗则需要切开患者的皮肤和软组织,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相比传统手术,脊柱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更适合高龄患者[10]。脊柱微创手术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是通过经皮途径将球囊插入骨折椎体内,然后膨胀球囊,从而恢复局部椎体的形态和稳定性,修复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球囊的膨胀和植入填充物的方式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形态,从而更好地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肌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多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脊柱微创手术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传统的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大切口、大出血,术后疼痛难忍,需要长时间使用镇痛药物。而脊柱微创手术采用小切口、小通道的方式,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出血,降低了疼痛的程度。同时,手术过程中的局部麻醉和微创技术也可以让患者感到更舒适,减少了对镇痛药物的依赖。此外,传统的手术治疗往往需要卧床较长时间,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脊柱微创手术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和支具使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提高其自理能力。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脊柱微创手术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由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往往存在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而脊柱微创手术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和精细的术后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脊柱微创手术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脊柱微创手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来说,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立锋,谢涛,郭一帆.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 2023, 47(9):1430-1431.

[2] 郭洲岐,王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 38(5):551-554.

[3] 王永会,马仲锋,梁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 18(11):5.

[4] 马航展,郭伟俊,郭程辉,.骨折复位器联合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19, 25(4):5.

[5] 居家宝,张培训.PVP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9, 25(10):5.

[6] 倪飞,政宏,夏志敏,.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20, 23(5):3.

[7] 鲍涛,蒋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24):3.

[8]胡伶平,鲜思平,巫培康.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 (13): 66-67.

[9]刘键,李明东,陈科,.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 42(3):5.

[10]尹鹏,朱世琪,张耀申,.经皮可弯曲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 2021, 59(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