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旺姆1 次旦央吉2通讯作者 南木加3通讯作者

1.西藏藏医药大学2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92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为具体收治时间。通过随机数字表展开分组,对照组46例施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4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BCVA、CMT、眼压检测值以及TNF-α、VEGF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IP10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两组的数据相近,P>0.05。结论: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安全有效,不仅有助于患者视力水平的改善,还可促进视网膜厚度下降。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玻璃体腔;雷珠单抗;视网膜激光光凝

正文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眼科疾病,尤其是在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老年群体中高发[1,2]。该病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情况,且随着病情持续进展,会诱发黄斑水肿。继发黄斑水肿会增高患者失明风险,因此应积极防治黄斑水肿[3]。临床上多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雷珠单抗能够抑制黄斑下血管异常生长与渗漏,改善黄斑水肿情况,但部分患者在用药后的视力仍未得到较好恢复[4]。激光光凝治疗是一种通过激光热效应损伤机制促使视网膜中蛋白质变性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本文就上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所取得的效果展开分析。正文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92例,均于2021.11~2023.11就诊于本院。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46例/组。

纳入标准:(1)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2单眼患病;(3)无眼部手术史、无玻璃体腔注射史;(4)自愿参与此研究者。

排除标准:(1)存在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者;(2)因糖尿病所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患者;(3)存在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4)存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者;(5)存在凝血机制异常者;(6)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7)对相关药物过敏,因其他危急重症需急诊治疗者。

对照组:男性、女性之比为26:20;年龄区间为42~77岁平均值(60.14±4.20)岁。病程3个月至9个月,病程均值6.32±1.02个月发病部位:24例颞上,22例颞下。

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0岁至78岁为具体范围,年龄平均值(60.25±4.30)岁。病程4个月至11个月,病程均值6.40±1.08个月发病部位:26例颞上,20例颞下。

两组比较基线资料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从术前三天开始,对术眼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一日四次。手术开始前,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处理,再用奥布卡因滴眼液对术眼实施表面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完成术区常规消毒后放置无菌膜,分别利用聚维酮碘、生理盐水对结膜囊进行冲洗。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抽取雷珠单抗注射液0.05mL,于颞上方或鼻上方角膜缘后4mm处同巩膜面睫状体平坦部垂直处进针,将药物缓慢注射到玻璃体腔内,完成注射后拔出针头。应用无菌棉签按压创口1min。进行眼压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眼压增高,则及时采取前房穿刺放液处理,直至眼压正常且角膜清亮。在术应用妥布霉素塞米松眼膏均匀涂抹,之后再进行包扎。

观察组加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前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再对术眼实施表面麻醉处理(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患者保持仰卧位,应用美国科医人532型激光治疗仪针对周边缺血无灌注区的视网膜实施激光光凝治疗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域实施补充光凝治疗。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通过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扫描和测量黄斑区视网膜至少三次,获得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利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定眼压。

(2)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放入到离心机中,转速为3500r/min,共计离心5min。获得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VEGF。

(3)统计两组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版本号:SPSS 25.0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施以t检验,表现形式:[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BCVA、CMT与眼压

治疗后1、2个月,两组的BCVA、CMT与眼压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三个指标数据均比对照组低(P<0.05)

1所示:

1:对比两组BCVA、CMT与眼压

组别

BCVALogMAR)

CMT(μm)

眼压(mmHg)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对照组n=46)

0.64±0.12

0.48±0.08*

0.42±0.05

412.63±65.48*

330.29±47.93

276.95±35.72*

18.42±2.39

16.70±1.62

14.09±1.11*

观察组n=46)

0.66±0.14

0.40±0.06*

0.34±0.03

413.05±64.86*

295.50±40.29

255.71±30.34*

18.50±2.51

14.21±1.25

12.10±0.82*

t值

0.736

5.426

9.305

0.031

3.768

3.074

0.157

8.253

9.780

P值

0.464

0.001

0.001

0.975

0.001

0.001

0.876

0.001

0.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数据进行比较,*P<0.05。

 

2.2血清学相关指标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血清学相关指标差异较大(P<0.05),治疗后,除IP10更高外,观察组的TNF-α、VEGF测定值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比较各组的血清学相关指标

组别

IP10(ng/L)

TNF-α(ng/L)

VEGF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6)

26.04±3.17

45.76±5.39*

46.88±4.90

26.72±2.80*

142.55±18.75

89.82±8.71*

观察组n=46)

26.11±3.25

54.87±6.68*

47.03±5.00

21.09±1.94*

143.04±19.23

71.65±5.67*

t值

0.105

7.198

0.145

11.210

0.124

11.858

P值

0.917

0.001

0.885

0.001

0.902

0.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数据进行比较,*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出现眼压升高2例(4.35%)无菌性眼内炎、结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各1例(2.17%),共计5例,发生率为10.8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其中出现无菌性眼内炎、结膜下出血各1例(2.17%)。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χ2=1.392,P>0.05)。

 

 

3讨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出现后会阻碍黄斑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回流,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引起渗漏,故会出现黄斑水肿[5,6]。黄斑水肿会促使黄斑区感光细胞坏死、凋亡,最终出现不可逆的视力降低、失明情况[7]。临床相关研究发现,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同玻璃体腔VEGF异常表达为正相关,而VEGF表达水平会影响到血管生成情况,故在治疗黄斑水肿时可选择抗VEGF药物。

雷珠单抗注射到玻璃体腔,再经视网膜进入到病变部位,可对VEGF相关受体进行靶向抑制,并对血管渗漏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有助于视力水平的提高[8,9]。另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避免血-眼屏障的干扰,促使黄斑水肿厚度、血管闭塞程度得到减轻[10]。另外雷珠单抗能够改变脉络膜自身血管的通透性、血管阻力,有助于其厚度的调节,故能够降低CMT[11]。激光光凝治疗中,发射激光对眼底进行照射,能够促使视网膜局部组织出现病理变化,促使眼内异常压力减轻或消除[12,13]。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眼底出血,阻止眼底血管的产生,而且能够改善继发黄斑水肿症状。另外激光只会对特定区域的眼底组织进行照射,不会损伤其他健康的眼部组织[14]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BCVA、CMT、眼压、IP10、TNF-α、VEGF数据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了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优越。分析原因在于,联合治疗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眼底反应,防止新生血管生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造成阻碍,促使血管渗透性改变,还可对血-视网膜屏障进行调控,恢复视网膜功能,减轻黄斑水肿,修复受损组织,故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另外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差不大,说明联合治疗并不会导致并发症增多。

总而言之基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应用激光光凝治疗取得的效果显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CMT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朱成义,潘兰兰,伊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38(9):739-743.

[2]樊曦,何新芳.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4):98-100.

[3]李路路,谢驰,于燕,.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20,28(6):497-500.

[4]苏畅,孙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7):159-161.

[5]韩莎莎,张兰,张贺鹏.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21,30(19):98-102.

[6]陈冬军,刘彦,陈建华.不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对黄斑血流密度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7):852-855.

[7]张旭,何小松.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4):123-126.

[8]梁丽银.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7):1478-1480.

[9]王嫄,杜兆江,王甜甜,.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6):947-948.

[10]董照阳,胡欣欣,胡天明,.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眼科杂志,2022,30(2):115-118.

[11]马静.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8):3135-3137.

[12]王娜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J].实用防盲技术,2022,17(4):141-144.

[13]简飞龙,廖锐,段娜.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手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2,33(17):2226-2229.

[14]任雁鹏.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医学,2021,41(11):62-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