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潘蕊 何杰通讯作者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674499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院内就诊30例脊柱结核患者,2021年1月-2023年6月,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技术病变部位、病变情况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结果:CT、MEI脊柱结核病变部位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无差异(P>0.05);CT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有差异(P<0.05);MRI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影像学诊断中,CT、MRI均具备一定价值,其中MRI在早期病变诊断中价值较高,应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关键词

脊柱结核;CT;MRI;诊断价值

正文


脊柱结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主要是由结核感染引起的椎体病变,主要出现在胸腰、腰椎等部位,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疾病刚开始没有明显的症状,无法从外部去观察和理解,因此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应该通过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式来确诊脊髓内核的临床表现,然后再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来解决问题[1]。现在,对于这种疾病,一般采用的都是手术的方式。在做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展开主动的治疗,明确其具体的情况,然后再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的难度,同时还可以控制损伤面积,提高患者的治疗顺从性与有效性。在临床上, CT和 MRI是对脊柱结核疾病进行诊断的最重要的手段,这两种手段都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进一步确定病人的病情,为进行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环境[2-3]。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院内就诊30例脊柱结核患者,男性有18例,女性则有12例,年龄范围22~66岁,均值(43.25±2.13)岁,病程范围0.4`2.8年,均值(1.41±0.39)年。患者签署研究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明确的外科和病理证实;②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酸背痛,低热;③无 CT和 MRI等影像学检查的禁忌证;④病人没有明显的认知损害和心理问题,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⑤有完整的诊疗记录和影像学数据。

排除标准:①对对比剂敏感;②主要器官的机能和器官的损害;③不能进行研究协作;④有心理问题或认知功能损害;⑤有其他脊椎疾患;⑥特定时期的妇女,例如哺乳期和怀孕期。

1.2研究方法

CT 检查:帮助病人摆正姿势。检查区域:从病灶到邻近的上、下两个椎体。设定了120~140千伏的管电压,140~280毫安的管电流,以及调整到5.0毫米的层厚度和5.0毫米的层间隔。手术是在仰卧姿势下完成的,执行脊柱的普通平扫,对软组织窗、骨窗进行重构,并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构和体积重现的3D显示。

MRI 检查:扫描矢状位及横位T1WI及T1W2,厚度为5~8毫米,造影剂20 nl (0.5 mmol/L),注入速度3.0 ml/s,层距0.5~1.0毫米。在平躺姿势下进行扫描,如果视野不清楚,应加强检查。

所采集到的图像在工作站进行自动处理,然后再由医院中的两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并高年资专业放射科大夫对其展开阅读,并对其进行判断。

1.3研究指标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技术下脊柱结核病变部位、病变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1.0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检验为x²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x±s),检验为t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柱结核病变部位检出结果对比

1中,CT、MEI脊柱结核病变部位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1脊柱结核病变部位检出结果对比情况调查表[n(%)]

诊断方法

腰骶椎结核(n=10)

胸椎结核(n=12)

腰椎结核(n=8)

CT

6

10

6

MRI

9

7

3

2.2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结果对比

2中,CT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MRI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2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结果对比情况调查表[n(%)]

诊断方法

韧带下传播(n=10)

椎间盘受累(n=9)

椎间盘脓肿(n=10)

骨质破坏(n=11)

CT

6

4

5

6

MRI

9

8

8

10

3.讨论

脊柱结核是一种全身骨关节结核病,在骨关节结核病中占比很高,主要发生在腰椎,其次是胸椎。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比较隐蔽,而且因为发病的位置的原因,其症状的表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4]。比如,颈椎病病人以咳嗽、上肢麻痹为主;胸部脊柱结核以背部疼痛和脊柱后突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以弯曲为主。脊髓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在临床上是比较隐蔽的,其在中、后期的致残率较高。脊柱结核的主要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和淋巴管向脊椎转移,引起脊椎的损害,其截瘫发生率很高。这种疾病发展比较慢,而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初期,骨骼中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变化,所以很难被检测出来,随着结核病的不断增多和扩大,还会对脊髓的神经造成压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5]。到了这个时候,病人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有些病人甚至会发生椎管狭窄或者是多个椎体的情况,这就会对病人的脊柱的活动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疾病继续发展下去,病人的致残率就会很高,而且还会极大地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所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确定脊柱结核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对疾病的早期处理,早日将脊髓的神经挤压给释放出来,保持腰部的功能,将其致残的危险降到最低[6-7]

近年来,伴随着 CT、 MRI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临床上确诊的重要手段。CT检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① CT检查具有比较高的分辨能力,并能将不能被发现的病灶问题直接显现出来;② CT检查技术比较简单,检查方法比较安全有效,能迅速发现病人的临床表现[8]③当采用 CT检查技术时,利用定量的技术,可以对病人的脏器、组织和病变图像等进行分析,从而改善了 X光吸收过程的总体结果[9]④ CT影像学检查时,应用 CT增强技术,可增加影像的清晰度,为安全有效地进行 CT影像学检查提供保障。MRI影像特征:①灰阶影像;在 MRI诊断过程中,会对T1差异中的各个组织展开分析,然后再根据正常及病变组织的状况,来模拟出一个灰度的黑白影,再根据器官及病变及图像的特征,来精确的显示出检测的位置,从而提升 MRI诊断及症状分析的总体效果[10]②流空效应。在 MRI检查中,要以血流的速率来决定接收的信号的范围,通常, MR信号是不能被发现的,并且,T1WI和T2WI都会出现黑色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流空效应”,这个现象的检测结果是 CT所不能实现的。在 MRI中,能够对人体横面、冠状面等进行截面判断,从而对病变三维定位的处理效果有所提升。此外,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也要比 CT图像更好[11]

因脊柱结核临床表现的独特性,利用影像学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能改善病人的疗效。例如,在 CT和 MRI诊断中, CT诊断技术能够观察到病人的骨骼损伤,通过图像检查可以看到病人的脊柱有不规则或是圆形的骨质缺损,并且,在 CT检查中,还会有一些椎骨骨质的破坏问题,比如有斑点或是片状破坏问题、洞穴状的破坏问题、前纵韧带下破坏问题等。椎间隔可以缩小甚至消失,这是结核病初期就会有椎间盘侵犯的问题[12];在 MRI上,脊柱结核的早期主要是以脊椎骨炎、骨髓水肿和T1和T2的变化为特征。对于脊椎病变,病变部位会出现信号紊乱,T1WI显示为中、低信号,T2WI显示为高信号。如果是因为椎间盘发生了病变,那么在初期就会有椎间隙缩小,在增强以后就会有椎间盘的异常强化[13]

研究结果,CT、MEI脊柱结核病变部位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CT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MRI脊柱结核病变情况检出率,与手术病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结果显示, CT和 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MRI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椎体和附件的骨类型问题,从而为临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依据。CT检查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椎管内病变的状况,具体内容具体有:椎管内病变范围、病变程度以及骨质破坏情况等,还能将脊髓结核所导致的钙化及死骨等详细信息展现出来[14]。但是,CT的早期诊断率比较低,所以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组合,实现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势互补,从而对疾病展开更为有效的诊断。CT通常从椎体的正下方或正上方就能检测到脊髓结节,但是在 CT扫描时容易出现影像伪影,某些影像上肺结核的位置会变得模糊不清,并且不能看到轻微的炎性反应,所以 CT对肺结核的定位并不理想。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展示软组织和椎体的状态,还可以为医生提供病灶椎间盘和椎体和健康椎体之间的信号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度[15]。所以,在 CT诊断时,如果结果是阴性的话,可以使用 MRI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将病变的累及范围、具体部位及大小进行清楚地展示出来,将两种诊断技术的优点进行融合。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影像学诊断中,CT、MRI均具备一定价值,其中MRI在早期病变诊断中价值较高,应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洪贤,方伟军,张晖,吴华强. 探讨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诊断的效果差异[J]. 影像技术,2023,35(03):44-48.

[2]李燕. 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临床医学,2023,43(03):73-75.

[3]蔡亮.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对比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6):71-73.

[4] Jun Z , Xiao-Gang Z , Tao Z ,et al.Clinical value of seru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sp10 detection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tuberculosis[J].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8,5(6):116-119.

[5]刘书行. MRI与CT诊断及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3):137-139.

[6]康媛媛,王爱英. 脊柱结核CT与MRI的影像诊断对提升诊断准确性的效果比较[J]. 新疆医学,2022,52(01):29-31.

[7]张超,周迎锋,路坦,赵红星,耿晓林,陶金刚,徐海斌. SPECT/CT与MRI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01):176-178.

[8]王洋. CT与MRI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8):65-67.

[9] Xu S , Ou Y S , Du X ,et al.Clinical value of SPECT/CT and MRI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inal tumor and spinal tuberculosis[J].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18,11(11):219-301.

[10]宋金丽. CT与MRI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4):60-62.

[11]商金元. 不同检查方法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20,33(21):21+24.

[12]冯忠才. 研究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49-50.

[13] Ming L , Guangxiang P , Qinliang D ,et al.Application of CT and MRI Combined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ucella Spondylitis and Spinal Tuberculosis[J].Modern Medical Imageology, 2019,2(1)2119-122.

[14]庄强,王德银,陈伏庆. MRI与CT诊断及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诊断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22,27(03):579-580.

[15]郭立龙.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6):2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