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与X线术前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X线;临床价值
正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各种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时,可通过THR手术置入假体,重建髋关节活动能力,提高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症状[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THR手术方案逐年完善,患者的接受度也逐渐提高[2]。但有研究表明[3],假体植入准确性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髋关节重建质量,若位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不足,影响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充分评估病变情况,能够为临床指导手术开展提供客观依据[4]。目前,临床用于THR术前检查的影像学手段较多,包括X线、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等,各有优势与局限性[5]。因此,本研究探讨在THR术前采用X线、MSCT检查的不同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于徐州仁慈医院拟行THR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使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分为A组(n=34)与B(n=27)。纳入标准:⑴均行CT、X线等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6]中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标准;⑵均为单侧病变,具有手术指征,择期拟行THR手术治疗;⑶术前完善各项基础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⑷既往无髋关节手术史;⑸具有正常的认知及沟通能力,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手术治疗及资料调查;⑹病历资料完整;⑺患者及其家属知悉本研究,书面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⑴伴风湿或类风湿性疾病者;⑵伴免疫系统疾病者;⑶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⑷伴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⑸伴凝血功能障碍者;⑹伴恶性肿瘤者。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7~83(59.72±8.24)岁;疾病类型:髋关节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9例,髋关节退变6例;位置:左侧18例,右侧16例。B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50~81(59.42±9.06)岁;疾病类型:髋关节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8例,髋关节退变4例;位置:左侧14例,右侧13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 采用Canon Aquilion CXL型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层厚5mm,螺距1.375:1,电压120kV,电流320mA,进床速度12mm/s,管球旋转速度0.4s/周,设置高清模式扫描,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髋关节保持中立位,扫描范围自髂前上棘至股骨中段,获取清晰横断面图像,确定病变骨关节,将CT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去除软组织,进行三维重建,获取髋关节的三维结构,从横切位、冠状位、矢状位及3D重建影像进行360°仔细观察。
12.2 X线检查 采用CARESTREAM DRX-Evolution型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根据设备及患者情况随机调整摄片调节,选择MAS15、MA360、KV60,时间30ms,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内旋15°,中心点对准股骨头重点,焦片距120cm,拍摄髋关节正位片,指导患者对侧髋膝屈曲80°,患肢内旋15°,中心点对准股骨头重点,X线摄相束平行检查床,与检查侧肢体呈45°夹角,拍摄髋关节水平侧位片。
1.3 观察指标
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假体符合、真臼确定情况。⑵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⑶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满意复位、不满意复位)、骨盆复位质量(优、良、可、差)[7,8]。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病变检出及假体符合、真臼确定情况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术前病变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假体符合率、真臼确定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病变检出及假体符合、真臼确定情况比较[n(%)]
组别 | 髋关节脱位 | 软组织肿胀 | 关节囊积液 | 假体符合率 | 真臼确定率 |
A组(n=34) | 94.44%(17/18) | 100%(5/5) | 100%(11/11) | 100%(34/34) | 97.06%(33/34) |
B组(n=27) | 64.29%(9/14) | 33.33%(1/3) | 70%(7/10) | 74.07%(20/27) | 33.33%(9/27) |
χ2值 | 4.702 | 4.444 | 3.850 | 9.958 | 28.497 |
P值 | 0.030 | 0.035 | 0.049 | 0.002 | <0.001 |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及48h引流量明显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24h引流量(mL) | 术后48h引流量(mL) |
A组(n=34) | 71.93±11.38 | 381.55±47.92 | 236.28±29.64 | 302.77±42.52 |
B组(n=27) | 85.87±14.64 | 516.73±61.45 | 294.64±37.58 | 368.41±49.78 |
t值 | 4.186 | 9.658 | 4.876 | 5.552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3 两组髋臼及骨盆复位质量比较
与B组比较,A组髋臼及骨盆复位质量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臼及骨盆复位质量比较[n(%)]
组别 | 骨盆复位质量 | |||
优 | 良 | 可 | 差 | |
A组(n=34) | 79.41%(27/34) | 17.65%(6/34) | 2.94%(1/34) | 0%(0/34) |
B组(n=27) | 59.26%(16/27) | 18.52%(5/27) | 14.81%(4/27) | 7.41%(2/27) |
χ2值 | 5.980 | |||
P值 | 0.014 |
续表3
组别 | 髋臼复位质量 | ||
解剖复位 | 满意复位 | 不满意复位 | |
A组(n=34) | 88.24%(30/34) | 8.82%(3/34) | 2.94%(1/34) |
B组(n=27) | 62.96%(17/27) | 25.93%(7/27) | 11.11%(3/27) |
χ2值 | 5.464 | ||
P值 | 0.019 |
3 讨论
目前,THR手术多用于髋关节骨折、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疼痛未明显缓解,病情未得到有效改善,可通过THR手术置入假体,未病变部位提供支撑,以矫正畸形,恢复其髋关节功能[9]。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髋关节解剖结构复杂,术前需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情况,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设计适宜的手术方案,从而提高手术可行性、安全性,确保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10]。
既往临床针对THR手术患者,常在术前进行X线检查,操作简便,对骨组织对比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只能提供平面图像,缺乏三维立体感,无法帮助医师准确了解髋关节解剖结构,会影响术前检查准确性,进而影响手术效果[11]。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MSCT在各种骨科疾病诊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优势较多,比如扫描范围广、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可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立体反映髋关节解剖结构,逐层观察病变关节面,有利于指导医师设计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A组术前病变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手术相关指标明显更优,假体符合率、真臼确定率、髋臼及骨盆复位质量明显更高(P<0.05),与肖凯敏等[12]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在于MSCT能够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能够提高图像立体度,便于医师准确评估关节面病变,掌握髋关节解剖结构,协助医师客观评估患者病情,设计更安全的手术方案,并选择适宜的假体准确置入,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各种创伤,有利于提高患者髋臼及骨盆复位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THR手术患者而言,在术前进行MSCT检查,可真实、客观评价术前病变情况,可指导临床选择适宜的髋臼重建方式与假体型号,指导手术高效、顺利开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假体符合率,优化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显著改善患者髋臼及骨盆复位质量。
参考文献
[1] 章涛,于晓辉,陈永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8):98-99.
[2] 邵巍,徐建勇,李泉胜.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仪与X射线仪术前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2):12-14.
[3] 丁建红,吕晓勇,韩建平. 多层螺旋CT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应用效果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2021,26(5):992-993.
[5] 余毅欣,彭伟清,杨宇凌,等. X线、CT及MRI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57-58.
[6] 肖武超.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患者分别采取X线、CT及MRI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149-150.
[7] 杨松.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22,35(8):26-28.
[8] 裴锦奎,汪禾青,谢安杰,等. 低剂量CT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辅助髋关节置换术三维规划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22):4-7.
[9] 顾磊,胡永胜,巢惠民.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6):32-33.
[10] 胡华平,彭炳龙,文毅英,等. CT数据髋部骨骼3D模型重建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7):108-111.
[11] 崔晓荣,孙小波,朱小明,等.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成人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1):97-100.
[12] 肖凯敏,谢懿,曾会龙,等. X线、CT及MRI在行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医学信息,2023,36(13):99-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