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正文
引言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关乎到教育事业的未来与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加强对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为指导。德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学策略显得极其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与德育知识的主阵地,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审美与品格,教师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并不断创新德育教学手段,通过多角度、多途径的语文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训练,彰显语文教学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素养。
1德育教育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1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由于学校及教师并未足够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仍然沿用以往语文教学思维开展课堂活动,导致低年级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质量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很难提升,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语文教学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德育观。部分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没有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培训,导致教师的德育观念较为落后,忽视德育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阻碍德育教育的有序开展。同时,在培育学生的人文与道德素养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提前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更别提课堂活动的适配性,不仅不能使德育教育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还会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由于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引导,大部分学生较为抵触德育教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导致课堂活动的可行性不高,学生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可能会阻碍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1.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且方式单一
想要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将书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德育学习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乐趣及重要价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想意识。但是,有些语文教师在德育教学时总是填鸭式灌输知识给学生,甚至会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主观想法,让学生与自己教学理念一致,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德育教学目的,还会导致学生在德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出现教学偏差,降低德育教学质量。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文化水平,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水平的提升更是遥不可及。此外,现有的德育教学方式单一,由于德育教育的本质与其他文科教学不同,其最终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人文与道德素养,其教学方式必须是多元化的。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观念较为守旧,未能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及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多元需求,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降低,阻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德育教育与低年级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2.1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再按照以往唯成绩或分数论学生文化与道德素养的好坏,过度追求语文分数的提高,不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致使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足,价值观不正确。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与德育有关的思想素养培育知识,并向学生延伸讲解一些日常中的正确行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客观的思想导向。语文教师还可以教学课堂目标为依据,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习德育知识,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现今,道德素养的培育对学生成长发育影响深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科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结合学生成长特点教授其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体系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发挥其自身优势。思想传播的前提是文化知识的有效传递,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观,将德育知识具象化,借助生活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案例蕴含的文化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其认知与学习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有时候会不加思索的信任权威性文章传递的思想观念,为此,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选择正确信息,通过学习德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区分正确与错误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3.1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展开德育教育
想要学生充分理解语文教材的德育知识,教师应以语文教材为素材基础,深度挖掘教材内包含的德育知识,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活动形式,创设德育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与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德育教学素材,这些素材都可以作为情景式教学的案例。例如,课文《将相和》,主要是文官蔺相如与武将廉颇之间有矛盾并顺利化解的故事,这篇文章蕴藏了许多德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在本节课堂开始前,教师借助情景式教学法对文章进行详尽讲解。教师以文章内容和包含的德育知识为情景教学的依据,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任务,通过学生自身参与实际体验情景走进作者的世界,让学生深刻领悟文中德育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准备角色扮演时,不仅会熟读文章,就如同演员熟悉剧本,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研究人物心理,并对文章内容产生不同的见解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位主要人物的矛盾点是什么、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廉颇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他是如何得到蔺相如的原谅等问题,若是按照以往的语文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问题的重难点及背后蕴含的知识原理,而情景式教学会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语文课堂中,走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更加关注人物本身的优缺点及成长,为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交往行为范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观。在情景化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还会展示自己对人物的多方面理解,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还能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内容及道德思想,此案例会让学生用所学的德育知识指引实际生活,让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2将知识与实践融合,开展多元化德育教学
教师要遵循新课标要求,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改变以往单一的和填鸭灌输式语文教学法,创新德育教学手段,开展多元化德育教学,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实践意义。因为德育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不同于其他文科学科,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德育教育内容庞大且复杂,通过联系实际和多元化德育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将趣味游戏融入到德育知识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游戏形式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让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德育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提升德育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还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行为模范作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他们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来指导实践活动。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牢记抽象的德育知识,因此,教师可通过知识与实践融合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例如,教师以德育知识为基础组织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加强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互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保证德育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
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及教师既要重视德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化作用,还要注重在其他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知识,在低年级的各阶段都要贯穿德育教育。语文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学科教材中包含许多德育知识,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新德育教学手段,创设多种语文教学场景,深度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知识,通过德育教学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慧慧.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浅谈[J].读写算,2020(14)
[2] 胡明珍.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策略的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1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