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
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引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已被确立为一种根本的素质需求。从小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出发,从社会发展的要素出发,深度发掘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从而达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就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焦点。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引导过程中,很多老师对其核心素养的研究还仅限于理论上,缺少了实际的探索和反思,导致了学生在建立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小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对概念公式的应用,缺少了自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高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主动地改变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学核心素养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一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1]。数学核心素养注重数学方法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数学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方法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也包括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这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综述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不足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机械记忆,学生被动接受。虽然传统方法在知识传授上有效,但常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缺乏足够的互动和个性化教学。此外,传统方法偏重于死记硬背而非理解与应用,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限制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发展。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存在不足[2]。
(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优势与应用
探究式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探索、提问、研究,从而促进深度学习。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上,探究式学习可以跨学科整合,如结合数学与科学教学,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知识。此外,探究式学习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效[3]。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的实践效果
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习者在面对挑战时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能力。通过提出真实世界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其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实践表明,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促进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同时,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长期记忆。
(四)游戏化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过游戏化元素如竞争、奖励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数学游戏可以以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例如,数学谜题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竞赛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游戏化教学还可以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并促进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深入思考和探索[4]。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一)素养培养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素养培养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素养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游戏化教学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使其形成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学校组织了一场名为“数学挑战赛”的活动。在比赛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面对一系列挑战性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不同的数学领域,如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交他们的答案。在比赛结束后,答案将由专业老师评定,得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奖励。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们不仅在竞争中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5]。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目标与实际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任务驱动型教学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数学素养。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为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6]。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建设城市”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给定的预算和土地条件下,规划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土地面积、估算建设成本、设计交通网络等,从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实际任务,学生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任务驱动型教学以此类实际任务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培养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
(三)基于情境的教学设计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情境的教学设计就是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或虚构,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并运用知识,它与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情境”的教学设计要将学习内容置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中,这一点与数学核心素养中所提到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不谋而合的。因为,只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之中,才能使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在情境化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7]。
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名为“购物打折”的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百分比知识解决实际购物问题。学生需要计算商品的原价、折扣金额以及最终支付的金额,从而找出最划算的购买方案。通过这样的情境化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百分比运用的技能,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任务驱动型教学以此类实际任务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培养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不仅包括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强调了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基于情境的教学设计以及任务驱动型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未来公民。
参考文献
[1]单宝勋.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1).
[2]李鑫.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9,(2).
[3]赵先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读写算,2018,(30).
[4]李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例谈[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9).
[5] 张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2019(5).
[6] 李虹.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2).
[7] 黎志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新课程(上),2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