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中职英语教学;文化融入;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英语为主要国际交流语言的中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传统中职英语教学通常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文化教育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瑰宝,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这些文化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个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尤其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自信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英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一种语言技能教学,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桥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维护文化自觉和坚持文化自信。如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的阅读材料加入中职英语教材中,通过学习英语,让学生对这些节日的来历、风俗、意义等有所了解。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当中来进行授课,继而提升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能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此外,教师也可将不同文化的对比导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普世价值,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二)提高跨学科交流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跨学科交流能力的人在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中更具有竞争力。教师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英语教学,帮助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能够对中国历史、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有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进行更精确的解读与处理,同时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时遭遇文化冲突时,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些矛盾,寻找到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来促进沟通的顺利开展。另外,为使学生更适应文化大交流的氛围,学校可安排系列实践活动。例如安排学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或演讲,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等。也或者教师可创设商务谈判情境,由学生单独充当中国人与西方人角色,使用英语交谈。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方式与技巧,进而增强其跨学科交流能力[1]。
(三)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若想让它永葆生机与影响,就必须传承与创新。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有更深层次了解和接触中华文化,继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书法、京剧等),鼓励学生通过引入的中华元素用英语进行创作或改编,如可以用英语写一首中国古诗词或描述一幅中国画;教师可以引入部分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介绍它们的由来、庆祝方式、文化内涵等,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节日英文表达时,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些英语教学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又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容。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魅力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还能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诚信、仁爱、忠诚等美德。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这些道德观念,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工作氛围。
二、当前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英语教材的体系与内容中缺少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中职英语教材基本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并提供大量有关英语国家人文、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但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的英语知识在中职教材当中并未得到良好地整合。这就造成了学生很难通过当前中职英语教材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运用英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表达。
同时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不足。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中职英语教师往往以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为主,更加注重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并以英语的应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这种情况使得部分教师可能缺乏教授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英语知识的热情和能力[2]。
另外,学生及教育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缺乏关注。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也许会过分注重英语语言与欧美文化学习,却忽略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理解不到位,很难通过英语来表达以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课堂教学内容融合
教师可选用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英语教材及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既能够学到英语知识,又能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简明扼要、意境深远的古代诗歌,比如《静夜思》和《春晓》,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并尝试翻译。例如,对于《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然后引导他们翻译成英语:“The moonlight before my bed,Could be the frost on the ground.”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可以欣赏到中华文化魅力。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如传统节日、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录像、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中国古代艺术学习中,教师可以放几首古代经典音乐作品或者出示几幅古代绘画作品来使学生体会到中华艺术之博大精深。再如,教学时可假设课本有“Family and Friends”的题目。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传统的祝福语和表达手法,比如“恭喜发财”(Wish you prosperity)、例如“身体健康”(Wish you good health)等词,也是为了促使学生讨论春节和西方圣诞节对家庭团圆的异同,让他们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家庭观念和庆祝方式。
(二)创设文化体验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以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的形式模拟中华传统文化典型情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沉浸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们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英语角,由学生们扮演各种角色用英语向学生们介绍春节风俗、美食及庆祝方式等。其次,教师还可将传统艺术与音乐相结合,营造文化体验情境。比如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来校演出,请学生们在演出前或演出后用英语探讨京剧的特色,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国画这种传统艺术作品为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描述画面内容,感受艺术魅力以及探究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熏陶。此外,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这些手工艺与故事相结合,营造文化体验情境。如组织学生们参加剪纸或者泥塑创作工作坊等活动,使学生们在动手创作的同时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神奇之处,用英语讲述他们的创作及创作经过[3]。
(三)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将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英文书籍推荐给学生,以开阔阅读视野和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例如,《红楼梦》《水浒传》英文译本等。阅读这些作品能够增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同时教师也可借助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引导学生认识节日由来和风俗及有关英语词汇表达。如可组织学生们做英文版节日海报、节日文化介绍、上课展示交流等。
另外,教师还可推荐部分英语学习网站,应用程序或者在线课程,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如“扇贝”,“有道”等英语学习平台。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或学习平台构建学习社群,激发学生分享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学习中的经验和收获。在社群的帮助下,能够给学生们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方便学生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交流。
最后,学校应该意识到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与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们鼓励家长们参与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日常生活中引领学生学习书法、剪纸等传统技能和文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边学习边用英语讲述这些中华文化的来历和制作流程。
(四)开展中华文化活动
学校一方面可邀请专家学者或者文化传承人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学校也可开展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如书法大赛,传统音乐演奏会,历史故事讲评及民间舞蹈表演等,使学生们参与竞赛活动时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特殊魅力。就以“书法”为例,教师还可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练习书法。并且在活动结束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展示,使其在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之底蕴与内涵;或者围绕“中华传统美食”的主题进行英语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安排学生们分组探讨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华传统美食,例如川菜和粤菜,并用英文为全班学生讲述了相关菜系的简介。除了实践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以历史故事为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等,通过叙述或讨论的方式来展开文化故事会,让学生在故事会中深刻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4]。此外,在特定的节日学校还可进行具体节日主题英文活动,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如春节期间,学校就可以举办全校性英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安排学生们学习舞龙舞狮的传统民间技能并邀请他们上台表演,或者举办书法表演以及其他传统文化节目,这些活动进行时都要求学生使用英语为观众讲解这类节目的含义以及文化背景。另外,学校可开设剪纸和捏泥人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体验区域,使学生们在体验过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神奇。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英语水平,还能培养其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学于趣的有效方式。
(五)加强跨文化的交流
一方面,英语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或上台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设定一个以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中国人和外国人,以对话交流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节日文化、习俗、饮食等。此类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学会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和解读这些文化元素[5]。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国际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互访和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可以和英语相结合,组织“中华文化周”,请英语国家的教师和同学参加,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学都能亲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活动上可设置互动环节让中外学生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通过这类的文化合办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时,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该校还可以邀请中外教师或专家到该校进行文化讲座,就他们的文化背景,习俗,价值观等进行交流。讲座中通过比较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能让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获得更加客观地理解和认识,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文化观点。
结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且困难的课题。通过探究出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创设文化体验情境、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开展中华文化活动以及加强跨文化的交流等有效实施路径,能够给中职英语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对中华文化深入了解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能有效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黄黎容.“课程思政”视域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与实践探究[J].海外英语,2023,(17):208-210.
[2] 高红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1,(40):162.
[3] 豆淑娟,李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英语广场,2024,(03):118-121.DOI:10.16723/j.cnki.yygc.2024.03.014.
[4] 杨晶.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J].知识文库,2023,39(23):16-19.
[5] 刘诗佳,康英华.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06):34-36.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23.06.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