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德育
正文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但在实践教学当中,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实施数理教育,强化德育渗透也至关重要
1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数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能起到促进、帮助和引导作用。德育渗透阶段,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丰富其学习体验,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1.2适时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内容的渗透需要教师抓住时机,根据学情和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渗透,把握课堂教学重点,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的强化和品德素质的提高,切勿让德育喧宾夺主,导致课堂教学主次颠倒,要根据教学需求,恰如其分地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
1.3现实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渗透要遵循现实原则,保证德育内容的真实性。无论是讲解数学家的故事,还是讲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又或者历史事件,都需要保证与知识内容联系起来,科学严谨,不可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课堂德育内容的渗透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针对学生所处年龄段,为其渗透不同的德育知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要保证所选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可出现一味说教的情况。此外,课堂德育渗透还要结合社会现实,考虑学生成长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2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德育内容单一
在小学数学德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教师仍然将德育局限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上,缺乏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单一还表现在缺乏对数学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引导上。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忽略数学文化的介绍和引导,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2德育脱离现实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涉及知识的学习,更涉及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德育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德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抽象的德育理念,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脱节,没有将这些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德育知识,无法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课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不能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真正提高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3.1课内外挖掘德育素材丰富备课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对教师来说是新的工作任务和内容,很多教师缺乏德育融合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制订科学的备课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德育融合的实施有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小学数学德育融合的备课过程中,从课内课外资源中挖掘德育素材是核心环节,只有准备充足的德育素材,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融入,提升德育效果。一方面,教师要从课内挖掘德育素材。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资源,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德育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德育内容,丰富备课计划,便于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和融合。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德育:讲解人民币的购买能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认识人民币的地位、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不断丰富备课计划。另一方面,利用课外资源中的德育元素丰富备课计划。数学教材内容有限,为了拓展德育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广泛拓展课外资源并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用以丰富备课计划。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部分的内容时,其中包含的德育要素为树立辩证思维、科学看待事物的差异性、包容尊重差异等,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资源,如世界著名的特色建筑悉尼歌剧院、比萨斜塔、大本钟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辩证、差异化等德育内容,使备课内容更加丰富、科学。
3.2数学家的故事
小学生的认知多以直接体验为主,数学家的意志品质、钻研精神与个人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道德榜样,不断地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热爱科学、乐观进取等品质,初步优化学生的道德理念,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便于实现德智共生。为此,笔者会经常组织学生阅读数学绘本、数学故事等,引导学生阅读多位数学家的故事,积极分析数学家身上所拥有的道德品质。比如,在阅读华罗庚这位数学家的故事时,读到华罗庚小时候十分贪玩、考试经常不及格,而且常被老师训斥等成长经历时,很多学生都从他身上找到了自己学数学时的状态;在读到华罗庚上中学之后被一名教师赏识、挖掘闪光点,自此走上数学研究道路的故事时,虽然感到不可思议,却也有些向往与期待。对此,笔者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不必因为暂时的学习失败、受挫而感到自卑、轻易放弃,应该坚持刻苦奋斗,同时也要时时思考自己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要坚定不移、不畏失败地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努力奋斗,教师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扬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笔者趁机教导学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较他人的短处,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懂得相互欣赏、彼此激励,希望学生能扬长避短,主动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
3.3榜样示范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培育过程,通过对学生的示范和影响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注意衣着得体,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真实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不仅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能践行日常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从而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栋梁之材。如小学数学“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学中,教师讲述自己平时节约用水的行为,通过自己以身作则的行动告诉学生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进而给学生讲解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十分贫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实现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3.4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促进德育融合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生活知识和技能的辅助,与此同时,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发展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德育同样离不开生活体验。基于此,运用生活元素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融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制订生活教育方案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和整理生活化教育元素,同时融合德育元素,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德育效果。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商品打折辅助学生理解,如打八折即现价为原价的80%,打六五折即现价为原价的65%,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计算商品减价的金额,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百分数含义,还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热爱生活的思想品格,使德育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如,学习统计图时,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引入教学,如社区一周内污水处理量统计图、垃圾处理量统计图、小区用水统计图等,辅助学生理解统计图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统计家中一周内每天的花费,然后制作统计图,在帮助学生巩固统计图知识的同时,融合勤俭节约、感恩等德育内容,促进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同步发展。
3.5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小学生对于教师较为依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给予学生高度尊重,鼓励其表达自我感受,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礼貌用语,提问学生后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欣赏,增强其学习体验;第四,教师要从学生视角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德育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德育活动。
3.6借助课堂评价渗透德育
课堂评价对于学生会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表现、心理状态、思想品质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抓住评价环节德育渗透契机,增强评价效果,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注意如下要点:第一,评价内容要真实具体,从学生表现出发,对其采用多元化评价,评价语言运用要具有丰富性特点,及时肯定学生课堂的积极表现,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第二,课堂评价以积极评价为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抓住学生优点,给予其表扬;第三,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引入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自主评价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理解,让学生对自我成长有全方位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小学生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能转变其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学习自信。所以,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实施德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结语
总之,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融合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要积极探索数学教学中德育融合的策略,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融合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的熏陶,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格,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胡继莉.德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1(13):83-84.
[2]张恒山.德育融合,立德树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7):71-72.
[3]王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1(13):57-58.
[4]朱玉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J].天津教育,2022(31):168-170.
本文系大田县2023年度教育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立项号(TJZ202316)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