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创意实践”素养培育研究——以创想画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创意实践;创想画教学
正文
“创意实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创意实践”作为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想画”是学生艺术实践的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创想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表现,培育“创意实践”素养。
对美术创想画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将创想画教学分“三步走”,由“形象绘画”、“联想绘画”、“创想绘画”三个阶段组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形象绘画,力争求“像”,再到联想绘画,注重于“想”,最后创想绘画,重点在“创”,稳重求进,打好基础,逐步延伸。我们通过对四五年级学生为期8周的创想画教学后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结合学生问卷调查、艺术表现、教师访谈等手段,进而提出了开展情景式实践,注重基础经验的生活再创造,引导主观的多样化表达等对策,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想象力,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形象绘画”——基于示范的情景式实践
形象绘画是最基础的画面表现方式之一,力求将抽象物体直观形象化。在创想画教学的初步阶段,尤其对于低年龄段学生,形象绘画是“打桩基”“铺路石”的阶段,是情境化实践最好展现时期。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人物与环境》教学中,笔者在示范时就将一组动态人物置身于校园环境中,通过对身边熟悉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改变服装和人物方向,最终创造合适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实践前,笔者将学生带出教室、走向校园,通过各个视角(如操场、食堂、走廊等)让学生把“自身”代入到当前情境中,不断探讨人物的各种角度,分析比对获得最接近的实践效果。
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物景物的把握能力较弱,很难独立绘制校园环境,但创意性很好,天马行空,在教师带领走向校园的背景下,通过实物示范,情景式还原,提升学生对景物的细致观察、细致刻画能力,注重了对细节的把握落实,顺水推舟,创作出一幅幅特点鲜明、画面生动的形象绘画。也为后续联想绘画的学习作铺垫。
二、“联想绘画”——基于经验的生活再创造
联想绘画是引导学生想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新能力。例如在《我的书包》一课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书包是大同小异的,在固定形状基础上略微改变其功能就生产出各种书包。通过“书包超市”,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形状、各种组合外形的书包,同时变“需求”为“功能”,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书包,再延伸到满足这种需求的功能,然后创造各式各样新颖奇特的书包,达成联想绘画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是微乎其微的,《我的书包》这一课,正是基于基础生活经验而后打开创作灵感来源,从生活入手,不断延伸,创造新的物质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情,采取“有的放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基于经验的生活再创造,激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呈现联想绘画的教学效果。
三、“创想绘画”——基于主观的多样化表达
1.思维突破:多角度对比观察
学生想要创新,思维意识形态必不可缺,如果我们的思维知识保守固执,不会创想,那也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变换新的思维方式,并且大胆去实践,才有可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例如在《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一课中,在出示《春》和|《老牛与小牛》的图片后,学生有些茫然,因为用传统观察手法根本找不到作品特点和创作方法。笔者让其放下原有欣赏方式,完全基于主观表达,“你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画面中展现的是正面的牛还是侧面的纽?你能找到几头牛”,通过主观的多样化,学生表达出这是由多种花卉和绿叶组成的人物形象,“花作头、叶作身”,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同时正面侧面的牛都存在,主观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观察角度,诞生不同的画面形象。突破思维,打破常规,结合自身的主观多样化,多角度对比观察,提升创想画实践要素。
《春》 《老牛与小牛》
2.内容突破:多层次相互建构
在第二周期的教学观察中,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范画,分析作品表现手法及画面构图,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兴趣明显提高,大胆创想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有的学生要当医生、救死扶伤;有的学生要当航天员、遨游太空;有的学生要当科学家、深耕科研,这也说明创想画的教学能够丰富学生想象力。不拘泥于刻板,加强学生多样化的主观表达,
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们一个个冲出“现实的束缚”,为我们呈现了一张张有趣的画作。绘画内容不应局限于某一职业或某一人群,跳出画面,畅想未来,通过“自创产业”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创新性发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万一这项目成了呢?”通过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增强兴趣。创想绘画真正出于实践又融于实践,从中增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丰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美育的融合。
3. 技法突破:多材料综合运用
创想画,过多时候我们思维都停留在“画”上,本能的以为创想画就是要画,在五年级上册《创造绿色的生活》一课中,我们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题,大胆创作一幅保护自然环境的畅想作品。笔者在出示完实践要求后,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画一幅绿色畅想画、有的学生认为画一张绿色宣传手抄报,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画面材料上。这时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从校园找找寻遗落的美丽,从一些被丢弃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创作画面。我们用了两节课时间找了一堆“垃圾”,将其重塑组合,以修正带的带子作山川、以废弃的餐巾纸矫揉后作溪流、以硬纸板作房屋、以细小砂石作铺石路。将这些生活中随手被丢弃的物品回收再利用,再结合绘画,创作出一幅幅生动形象、富有极强环保意义的绿色畅想作品。
绘画不应只停留于纸、笔之间,生活中的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我们创作灵感的源泉,以技法突破为导向,倡导孩子们走出教室,从生活中寻找适合创作的材料,这是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和创新性的过程,多材料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创想画教学模式下,“创意实践”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而且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传统美术教学拘泥于课堂、教室,学生思维禁锢,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本文以创想画教学为例,弥补传统美术教学在培养创新性思维上的不足,增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新课标中提出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重心点,以创想画教学培育“创意实践”素养的途径行之有效。艺术核心素养不止于此,创意实践为先驱,素养目标达成后提升学生艺术表现、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的培养,“五育并举”“科创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苏丹.重视创意实践 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3(02);163-166
2.王秀琴.论创意绘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62-163
3.吴小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J].江西教育.2022(32);8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