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歌杨

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

在现代就业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按照市场就业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倾向为主,从管理视角出发,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工作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就业创业;高校学生管理;职场

正文


前言

就业创业是学生工作和自我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形式,当今时代,大学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地教授知识的地方,而是为将来的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里,就业指导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工作生涯规划系统,有助于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拓宽职业视野,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资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已完全迈入了互联网+”的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科技创新的加速,许多新的职业在就业平台上涌现出来。最近2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采取的求职发展路线、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教学目的,都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大学毕业生今后的工作需要。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训模式被彻底摧毁,大学毕业生在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的指引下,只能仓促地走上求职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就业引导与管理,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并不只是一种为自己谋得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梦想的一种方式。为此,学校要创新和完善信息化,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并根据时代发展特征,继续为大学生就业搭建更多台阶,保证每个大学生都能建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挑战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善现行的就业、教育和管理工作方式,特别是学校是培育大批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源泉,要教育和指导人才的就业观念,并进行科学的就业教育工作,以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科学的指导。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就业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网络的年代,大学生们将会获得更多的资讯,因此,对就业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一)市场竞争压力

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用人单位需要具备综合性能力,单纯依靠一项专长是不能适应工作场所日益变化的需要的。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正处于新的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严峻的课题。这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引进真实的个案、课题,并鼓励同学参加各种实务操作,提高其整体竞争能力。

(二)就业观念不明确

在当今的时代,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日益趋向于多样化、个人化。但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学习与生涯方面感到困惑。在做好大学生工作的同时,要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目标,从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学可以提供职业发展课程,个人辅导,乃至与公司一起提供实习工作经验。

(三)缺乏跨学科知识

真实的工作场所需要有能力处理多个方面的工作,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的协作。但是,在大学教学中,人们往往把各个领域的知识割裂开来,使他们很难培养出综合的多学科素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研究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要想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在课程的设置和方式上进行改革,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跨学科的科研项目,开展团队合作,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适应性。

(四)心理压力和就业焦虑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紧张和就业焦虑。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信心以及择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就业焦虑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感控制,有助于大学生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三、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建议

(一)强化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应将生涯设计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其中可以包含一项职业辅导,协助学员理解各产业的求职动向及需求;为学员提供生涯设计方案,指导他们设定长远及近期生涯目标;为同学们创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工作中体会到爱好与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在今后的就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培养综合素养

为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大学应提倡学习各专业知识与技术。为此,可以通过设置交叉学科,让同学们选修多个专业,参加交叉学科的研究计划,或者是跨专业的双重学习。另外,大学还可以促进各专业交叉融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整体素养,增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应变能力。

(三)创业教育的推广

创业既是一个人的事业选择,也是一个人的创造性的表现。大学应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学,使其具备对学生进行创业的基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其创造性思考和问题求解的能力。大学可以开办创业班,邀请有成就的企业家作心得交流,组织创业竞赛及各种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其就业前景。

(四)强化实践体验

除了课堂教,实习经验也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协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项目协作等多种形式。透过参加实践活动,同学们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训练项目处理和协作精神。此外,实习经历还能帮助同学们构建职场关系网,提高求职成功率。

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学要把学生的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系统,保证学生在学业上、职业上、个人上都能获得全方位的帮助。

 

(一)改进策略的重要性

针对市场竞争压力大,就业理念模糊,跨学科知识匮乏,以及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具体措施有:增强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倡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职场生涯中的竞争与适应性。

(二)学校的责任与作用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重视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大学要构建健全的大学生工作制度,对其进行个体化的生涯设计,注重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多学科综合素养的训练,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社会效益与未来展望

做好大学生工作,既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又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正面的作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各个行业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促进整个社会的改革与发展。面对时代的变迁与挑战,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仍需进行改革与完善。

总结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工作问题,从市场竞争压力、就业理念模糊、交叉学科知识匮乏、精神压力大等方面,建议从职业规划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创业教育、增强实习经验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陈实.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2] 试论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卢勃.高教探索,2000

[3]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胡茂丰,李红琼.中国农业教育,2000

[4] 依法管理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 游学民,张晓玲.渭南师专学报,2000

[5] 构建高等学校院级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研究[J]. 岳敏.高等农业教育,2001

[6] 用新的理念探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王海霞.理论界,2001

[7] 改革学生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J]. 霍清平.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8] 强化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探析[J]. 张西海.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9] 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J]. 卢绳安,李胜年.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1

[10] 浅议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二重性结合[J]. 刘稳丰.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