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龙

扎鲁特旗职业教育中心029100

摘要

工程教育模式是强调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模式。焊接专业不仅为工程领域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还对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满足行业需求。对此,文章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施展开讨论,期望为相关教育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教育模式;焊接专业;课程创新

正文


引言:近年来,工业技术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焊接专业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意义

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焊接技术[1]。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焊接过程的细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程教育鼓励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能够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工程教育模式下的焊接专业教学,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等,不仅有利于学校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企业需求,也有助于企业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实现学校企业的共赢。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焊接人才,有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实际应用

工程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实践环节,如实验、实训、项目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焊接技能。教师还可以将行业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引入到课程设计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行业前沿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设置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了解焊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工程现场,了解焊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加深学生的实际感知和认识。

例如,在实施焊接专业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际的工程项目,如一座桥梁的焊接部分,作为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项目包含了从设计到实施的完整流程,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焊接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其次,教师可以选取某桥梁因焊接不当导致的断裂事故,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深入演绎。学生需要分析事故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焊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焊接技能竞赛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焊接技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观摩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焊接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二)问题导向教学,鼓励自主学习

在工程教育模式下,问题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焊接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焊接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工程中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模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焊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设置一些自主学习任务可以是阅读指定文献、完成实验报告等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想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在探讨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焊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在自主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对于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等。

例如,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焊接缺陷,如未熔合、气孔、裂纹等。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如何分析并解决焊接中的未熔合缺陷?”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需要独立查阅资料、专业网站和文献,了解未融合缺陷的成因和可能影响。其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并确定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其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并进行总结。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焊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能够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工程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学校可以与焊接相关的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中,深入了解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其次,学校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共同开发适用于工程教育的焊接专业课程和教材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具实用性。最后,可以组织定期的校企交流活动,如技术讲座、实践操作演示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3]。同时,可以举办焊接技能竞赛或项目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与焊接设备制造商合作,建立了焊接实习基地,能够模拟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基地里进行各种焊接操作,如手工电弧焊、TIG焊、MIG/MAG焊等。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定期举办焊接技能竞赛和研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焊接专家和技术人员交流。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在工程教育模式下,焊接专业课程不仅要注重技术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焊接技能和综合素质。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操考核外,教师可以引入项目报告、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例如,在焊接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如制作一个小型焊接结构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除了对最终的焊接成品进行评价外,教师还要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最后,教师提供详细的反馈,指出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并提供改进建议。

结论: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可以有效推动焊接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未来,教师还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东海,戎易,李文杰,等.“双创”背景下高校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南昌航空大学高能密度焊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09):41-44+48.

[2]姚瑶,程立志.课程育人在“工科焊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2020,(36):19-20.

[3]岳丽杰,曹梅青,夏鹏成,等.金属材料专业的焊接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1):61-64.

 

 


...


阅读全文